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法這麼好,如何更好地分享給親朋好友?

佛法這麼好,如何更好地分享給親朋好友?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吃到好吃的美食,或者遇到有意思的事情,總是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人分享。

很多學佛的人也是這樣,覺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得遇正法,是一件因緣殊勝的事情,所以總是迫切地想要,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分享給身邊的人。希望他們也能通過佛法的加持,解脫煩惱,得大自在,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於是很多佛弟子總是想方設法地在種種場合向別人宣傳佛法,希望大家都能走上信佛、學佛的道路,如家庭聚會,朋友聊天等等。

但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往往你很熱心地講了半天,卻發覺別人根本不感興趣,甚至是有些厭煩,對佛法產生了排斥心理。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佛法宣傳員」,如法地向身邊人宣揚佛法呢?

《維摩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佛教提倡「廣結善緣」,以方便法門度化眾生,是需要方法和智慧的。不知道其中的善巧方法怎麼辦?其實也完全不用擔心,佛菩薩早就為我們找好了方法,並通過無數的實踐證明了方法的可行。

《法界次第》中記載:「謂菩薩欲化導眾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然後導以大乘正道。」意思是佛菩薩接引、度化眾生,有四種好方法,也即是「四攝法」,先使眾生歡喜,從而依附,然後再引導其走向佛法正道。

佛菩薩接引眾生的這四種方法,也同樣適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向身邊的人宣傳佛法,只有通過種種行為,讓人接受你、信任你,別人才會願意跟你學習。

布施

「四攝法」中的第一個方法是布施。布施,就是給與眾生恩惠,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也即是分別從錢財、知識、精神等方面去幫助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給對方布施一些小恩小惠,真心去幫助別人,比如在別人遇到困境的時候伸手拉一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當然,布施不單單只是指金錢上的,還可以給人利益、給人快樂,比如在別人情緒低落時的一句貼心的安慰;在別人恐懼無助時的一聲鼓勵,一個微笑……這些都是布施。

布施最重要的是真心,要有慈悲的胸懷、奉獻的精神,不求回報、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件地去幫助別人。有的人在給予他人幫助的時候,心裏面想的是,我以後要得到什麼回報,多少利益等,這就不是真正的布施。

布施給眾生,真心地去幫助別人,別人自然也就會反過來感恩我們。就像佛菩薩發心要度眾生,給我們護佑和加持,也不要求任何回報和供養,但我們佛弟子對佛菩薩都有一顆恭敬感恩的心,願意去禮拜和供養他們。

在生活中也一樣,先通過布施跟對方建立深厚的情感,別人自然也會願意信服你,這個時候再向他介紹佛法,對方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愛語

愛語就是講好話,在言語上與眾生結善緣,使其充滿信心與歡喜。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得就是言語的力量。

溫和柔軟,歡喜讚歎的話語,就像是冬天裡的火爐一樣,讓人覺得溫暖。

佛教有十善業,講的是身、口、意三業中所行的十種善行為,其中之一就有「不惡口」,意思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不講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要多說善語、愛語。

當然,愛語並不是只挑對方喜歡聽的話去說,對別人的種種行為都去阿諛奉承,一味地恭維迎合,而是多說對他有愛護、有幫助的話語

比如一個人做了好事、善事,我們應多讚歎、鼓勵;若其做了惡事,也要懂得去勸解和引導。

我們在與人相處,或者對人說話時,要和顏悅色,善言慰喻,說誠實話、質直語,調解語、柔和語,藉由愛語先與對方結下一個善緣,然後再進一步使其在心裏面尊敬、悅服,歡喜接受佛法,信受奉行,成就接引眾生的目的。

利行

利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事情。

眾生因為種種業力和習氣,會產生種種的慾望,對世間的利益看得很重,起心動念,說話做事大多也是為了追求利益。所以佛菩薩在度眾生的時候,就必須先適應其根性,讓其看到修學佛法是有真實利益的。

《普賢行願品》云:「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佛菩薩以大慈悲心,於身口意三業,都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積極修利益眾生之事,才能得到眾生之尊敬與信賴,使其歡喜信受佛法。

就像老師教導學生,如處處為學生的利益著想,必然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公司老闆若能時時顧及到員工的利益,也會得到員工們的擁戴;朋友之間要是常常都相互替對方考慮,關係自然能長久維持,更進一步。

我們在向身邊的人宣傳佛法的時候,要經常做利益對方的事情,心存善念,助人為樂,與人為善,以實際行動去踐行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讓對方看到學佛的真實利益,這個利益有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人們自然歡喜受教,對佛法信而不疑。

同事

接引別人,像對方宣傳佛法,不僅要修布施、愛語、利行三種方便法門,還有第四種方法「同事」。所謂的「同事」,即是順著對方的脾性,跟著他做他喜歡做的事。

《觀世音普門品》中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苦難眾生,隨緣示現,隨類化身,以大慈悲、大願心,與各階層的人物共同生活,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潛移默化,讓眾生得以脫離苦海,所以觀世音菩薩也有「三十二應身」的說法。

除此之外,還有彌勒菩薩的千百億化身,這些都是菩薩示現和眾生同事的例子。

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法,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可以用來向身邊人宣傳佛法。

譬如對方喜歡畫畫,你隨他畫畫,但是你畫得比他更好,讓他對你心生敬佩,然後以此引導他去學佛法,他就會更願意信任和接受。

「同事」的方法須要有高度的智慧,有很深的定力才可以用。否則,若是自己的定力不足,不但度不了別人,反而被他人給帶偏了。

比如你吃素,也想要勸一個喜歡吃肉的朋友改吃素,每天都跟他一起吃飯,結果朋友還沒開始吃素,自己卻先被勾起口腹之慾,喜歡上肉食,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佛菩薩教給我們的這四種方法,要以無私廣大的慈悲心為基礎,一切起心動念皆是為別人著想,而不是為自己。

沒有分別、執著,這樣才能更好地向身邊人宣傳佛法。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達到攝受眾生的目的。

圖文轉自上海玉佛禪寺,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頓斷妄念,自性現前
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學佛、行佛,你是哪一種?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