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看到題目就孤獨,讀完後寂寞,回味時發冷!

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看到題目就孤獨,讀完後寂寞,回味時發冷!

何為孤獨?孤獨就是一個人的心間燈火不停閃爍,卻又無法照亮靈魂黑暗的時候。這種時刻消磨著人的存在感,尤其對於那些通過紙筆表達思想的作者,孤獨就是詩人的畫筆,孤獨就是詩人的墨色。唐詩宋詞之所以能夠傲然千古不倒,至今都在發揮著它的錦言詩情,正是由於詩人們沒有放棄使用孤獨的權力。

才華滿腹卻入仕無門,陳子昂的孤獨涕泗天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良辰美景,好酒佳肴,最喜歡熱鬧的李白卻孤身一人,詩仙的孤獨很浪漫,「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明明心懷美好,卻被潑灑滿身髒水,蘇軾的孤獨不溶於人世間,「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咫尺之幅,寥寥數字,孤獨感卻襲滿全身。

然而這些孤獨不能算在讀者身上,它們只是作者從千年歲月之前郵寄過來的一些心情。人總是不自覺地會產生共鳴,所以詩人的話也能激起我們的連帶孤獨。但小解接下來介紹的這首詩卻是最正版的孤獨,不必作者引導,每個讀完這首詩的人都會感受到徹頭徹尾的寒意,即便在炎炎盛夏,我們也能抗拒酷熱。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當然,或許會有讀者反駁小解:我讀完了,絲毫沒有孤獨可言,怎麼賠?孤獨是由心而生,自然要用心去讀才可中標。首先,這首詩營造了一個過分孤獨的畫面:「絕」、「滅」、「孤」、「獨」,每一句都有一個低沉之詞,從而說明這層巒疊嶂皆無鳥類劃破天空的寧靜,這阡陌縱橫皆無一人踏破這份孤獨的蒼茫。

更何況,這範圍是何其廣大!「千山」與「萬徑」,涵蓋了目所能及的一切,一切都籠罩在冬色的喧囂里,世界了無人煙。我們可以試著想像一下那個畫面,眼前是一個純原生態的世界,像冰河紀一般深寒,唯有作者自己隻身垂釣,但他能釣到魚嗎?柳宗元釣的不是魚,而是孤獨啊。這就要說起這首詩的深層含義。

柳宗元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是這樣的: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以王叔文為主導的政治運動,在保守派和官宦勢力的聯合打擊下,運動宣告失敗。柳宗元本就遭權貴攻訐甚重,這一次栽了,更是被貶到了素有「南荒」之稱的永州為官,不僅掛的官職無實權,而且他所在的部門都沒給他安排宿舍,他只能跑到就近的寺廟安身!你說慘不慘?

正是這種「苟延殘喘」的狀態,柳宗元在經歷重創之後,終於看透世事,決心寄情于山水之間,故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不過雖然他嘴上說不在乎,但從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柳宗元對朝廷的不滿,「獨釣寒江雪」是啥?不就是說:不跟你們玩了,老子釣魚去了!

這首詩令蘇軾大為讚歎:「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直言,這種孤獨的人性是天生所賦予,平常人不可追及!怎麼樣,大家讀完之後是否感受到了一絲絲涼意?反正小解解讀完後,是涼颼颼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丈夫棄城而逃,李清照怒寫一首詩,丈夫被氣死,此詩卻被千古傳唱
朱紫國的小妖「有來有去」,堪稱西遊最善,悟空為何卻要打死他?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