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由於交通不便、通信不發達,以及戰亂的頻發,古人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他們折柳相送、設酒餞別,以示祝福和惜別。漢樂府民歌《折楊柳歌辭》中便有「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煞行客兒」之句。到了唐代,折柳相送、設酒餞別達到了高潮,唐詩中這類場面屢見不鮮。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對於酷愛飲酒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來說,飲酒餞別無疑是他最喜愛的送別習俗。如李白的詩《廣陵贈別》中,他便以飲酒餞別的場面,抒寫了金陵子弟相送的深厚情誼。《廣陵贈別》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寫於他26歲首次游金陵(今南京),準備前往廣陵(今揚州)時。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與尋常送別詩的傷感不同的是,李白在這首《廣陵贈別》中另闢蹊徑,將它的情調寫的昂揚樂觀,展現出豁達洒脫的一面。此外,李白還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將流水的具體形象,比喻成抽象的離別之情,既高妙,又耐人尋味。總的來說,這首40字小詩,在藝術表達技巧上,驚艷了千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廣陵贈別》:


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首聯「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意思是說,玉瓶中裝著美酒佳釀,已經送別了數里地,該是你們返回之時了。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從容器的精緻名貴和酒的香醇清冽,來表達詩人同金陵子弟之間的友誼。而送了李白數里路,可見惜別之情的濃重。

頷聯「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則是到了送別的地點,即在長滿垂柳的大路邊。楊柳依依,暗合折柳送別的習俗。而下馬停留,臨別再飲,無疑是對惜別之情的加強。根據李白同一時期的《金陵酒肆留別》「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可見他們之前已經在酒店喝過餞別酒了。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頸聯「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乍看是寫景,實則是李白對金陵子弟的話別之語。畢竟揚州地處內陸,不靠海,也沒有十分廣闊的水域。所以這兩句詩,更多的是李白對美好經歷的展望,也寄寓了朋友對他的衷心祝福。綠水青山中,飽含著李白與其朋友深厚的情感。

尾聯「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則是到了最終分別的時候,李白所發出的豁達語。它的意思是說,酒興過後就此分別吧,你們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離別的悲傷容顏。說明李白對自己此行,並沒有小兒女離別時的傷情之態,反而有一種對未來旅程的美好期待。

26歲的李白另闢蹊徑,寫出一首特殊的送別詩,驚艷了千年

綜觀李白的這首小詩,他另闢蹊徑,一改送別詩傷感的常見基調。以平易自然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青年李白豪放洒脫的豁達性格。這在歷代送別詩中,是尤為難得的。詩中積極樂觀的一面,也是值得千年後的我們學習的。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的一首惜花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引起後人爭相模仿!
背井離鄉,晏幾道寫下千古相思之作,讓無數人讀後落淚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