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書的臨摹與創作心得
王羲之的行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該如何有效的臨摹?如何用所學進行創作?分享自己在行書的臨摹與創作過程中的心得,供大家學習。
吾去時真大醉也:
王羲之真正火起來,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在唐之前,最火的是他兒子:王獻之。關於王獻之,書譜里有一段記載,大概的意思是:王羲之在某處寫了一篇書法,王獻之偷偷的把它擦掉,自己又寫了一遍。王羲之見後,心中明白是王獻之所寫,就說:吾去時真大醉也。意思是:我喝多了酒寫的。不是故意詆毀兒子,而是讓他氣焰消一消。
紅蓮映水,碧海浮霞:
古人形容衛夫人的字,是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手段去表述出來,不像我們現在可以用攝影的手段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古人是沒有的,只能採用打比方的方式去形容。形容衛夫人的字,用粗白的話語說:這個女人,長得也好看,整個比例站位也挺好看,去溪邊浣紗的動作很柔和。一靜一動。靜呢,是這個人本身長的姿態,這是定格的。動呢,是浣紗的動作,整個字的起承轉合,都應和著自身的條件,而去做了一個發出的動作。古人就用這個去拿捏,用這種方式去形容衛夫人的字。
龍跳天門,虎卧鳳閣:
我們今天著重講王羲之,那麼「龍跳天門,虎卧鳳閣「這句話就很重要。「龍跳天門」這是動態的,「虎卧鳳閣」或者「虎卧鳳闕「這是靜態的,所謂的寫字要分陰陽,既要注重動的一面,也要注重靜的一面。龍跳天門,那是一種躍躍欲試,很瀟洒的感覺,這是動態。」虎卧鳳闕「,老虎我們肯定在動物園或者電視上看過,貓科動物,或者說是各種弱肉強食的動物,它們去捕捉獵物的時候,因為只有一次機會,所以在這一次機會中,它眼睛要瞄得准。比如捕獵中,貓是匍匐著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獵物看,獵物雖然是還沒捕捉到,但是這種神態,像是已經到手了的。所以說王羲之的字高明在哪裡呢?這個動作,就好比一個武林高手,兩人兩眼對視,對視完了,對面那個人死了,就是沒等他出手,對手就倒了,這也體現出中國人不注重一個結果,而是注重一個潛意識。」虎卧鳳闕」看這個老虎懶洋洋的,它不動則已,一動對手肯定會被擊斃的。
歷古彌新:
有一句話:書法的東西不需要我們去創新,叫歷古彌新。你只要寫得古,那就是新的。多跟古人對話,多去看所謂古典的東西,不要去質疑它,它留存下來自有它的道理,這都是大浪淘沙淘下來的東西,肯定都是精華的。待日後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了,你可以懷疑它,可以推翻它,但你得有十足的證據和理由,要有實踐經驗並表現出來,讓大家去信服。如果只是口頭上說,那是沒有用的,你得去寫出來,去表現出來。
自我檢驗:
要大膽的去臨,哪怕點畫並在一起,但是無論是點畫的並與離,每個點畫的用筆都要交代清楚。如果你沒有概念,那可以把自己寫的作品或者臨摹的作品,拿出來臨摹臨摹,看看有沒有可臨之處,有沒有可臨摹的價值,這是一個自我檢驗的方式方法。
換條路:
如果寫字遇到瓶頸,有解不開的疙瘩,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如果蘭亭序實在寫不好了,或者是二王的字寫不好了。你可以找學二王的人,比如說米芾、趙孟頫、民國的白蕉等。我本人寫二王的時候也是比較糾結,大學的時候,臨摹歸臨摹,但是寫得也不好,後來看一些拍賣會上大家都說起白蕉,堂里也有他的作品集,於是買了一套白蕉全集,回去慢慢摸索,感覺是找了個跳板直接跳過去了。就好像當你不太了解自己的時候,找一個了解自己的人,從別人的嘴裡說出,才清楚你的定點,定格在哪裡。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