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山西大學前身成立,傳教士用賠款修建,花錢請人讀
文史
06-10
晚清的時候,義和團運動掀起了一股抵制外國侵略者的浪潮,其中,很多教士死在了這場衝突中。1901年3月,英國耶穌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向清廷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與奕劻提議,拿朝廷給死去的教士的「賠款」用來修建學校。
李提摩太的提議和清政府1901年發布的詔令內容剛好想到了一塊去,清政府新辦西式學校的令書如下:除京師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牞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
那麼,這個傳教士為何想要興辦學校呢?
原因有三:1,想要緩和中國人民對英國的敵視;
2,想要傳遞一種友好的態度;
3,出於自身信仰,內心對中國人民充滿同情。
李提摩太在提議修建學校時,就曾多次在國際社會奔走,呼籲英國能夠保護中國,只是並沒有成功。於是,他便換了一種思維,開始向中國傳播西方的科技、學術,開辦學堂也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
李提摩太
1902年初,山西巡撫岑春煊即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委派山西候補道姚文棟為首任督辦(相當於校長),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任西學專齊總理。
學校開辦之初,為了能夠招收到足夠的人才前來就學,頒布了一條布告:凡前來讀書的學生免除書本、住宿、飲食等一應費用,除此之外,每個學生每月還有8個銀元的零花錢,用來給學生在學習之餘自由支配。
這座匯聚了中西文化的學堂,便在這種環境下建立,時至今日,它所承擔的育人理念已經延續百年。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晚清名將僧王僧格林沁如何被捻軍16歲少年所殺?少年結局如何?
※朱元璋真的只是因為高僧說了「殊」字犯了忌諱殺他的嗎?並不是!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