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三個茶友,三則白茶圈沖泡故事,卻折射了茶中人生百味!

三個茶友,三則白茶圈沖泡故事,卻折射了茶中人生百味!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端午之後,烈日懸空。

已經是可以下水的季節,茶桌前早不見了李麻花的身影,而游泳池裡,多了一抹矯健的身姿。

身處福州這樣的南方城市,如村姑陳這般的懶動症患者,此時最幸福的,莫過於開著空調,吃著盤子里的芒果蜜瓜鳳梨芭樂火龍果,喝著一杯活色生香的春壽眉,看一本雜書,或者,有一搭沒一搭跟好友聊兩句天。

節假日的午飯後,大約大家都很閑。聊天的一個接著一個,聊長了還得翻出聊天記錄來看一看,免得看岔了。

幸好,聊來聊去,都是關於白茶沖泡的問題,而且,集中在出水。

同一個話題,當然不至於看漏了。

但是,聊著聊著,就看樂了。

茶友們這些關於白茶沖泡的問題,還真是各種奇思妙想齊上陣,腦洞之大,無奇不有。

當然,村姑陳沒有嘲笑大家的意思。思想的交流,是最高層次。

權且把這些極有代表性的故事,記錄下來,給或許有相同經歷的茶友,做一些借鑒。

(壹):快出水,喝到的不是茶水嗎?

某茶友,某寶常客。

三不五時,就上某寶買白茶。

但凡某寶上賣老白茶的店,他都是VIP。據說,家裡藏著無數的老白茶。

某天,他心情大好,曬了一張自己收藏的茶餅的照片。

大概光顧著拍照了,還沒來得及打字。

心急的村姑陳看到那黑壓壓一桌子茶餅,不由得問:您還有收藏熟普的習慣啊?

沒想到某茶友不樂意了,辯駁道:這哪是熟普,這些全是我收藏的老白茶,從2005年開始,直到2010年的老白茶餅,都在這裡了。

圖片上,餅是平鋪著拍的,大約有十幾二十餅。一律是黃褐色、巧克力色。烏七八糟,像小朋友吃過烏梅,糊了滿臉的樣子。

村姑陳看著這些要麼做舊,要麼渥堆的「老白茶」餅,真心實意地替他心疼。

然而,這位茶友卻甘之如飴。

用他的理論說,就是:我喜歡,我相信,我樂意。

好吧,有錢難買心頭好。買做舊老白茶這件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覺得好,便是好。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堅持己見,內心強大的茶友,泡了他這些「老白茶」餅喝了之後,卻提出了疑問。

他是根據村姑陳的快出水原理沖泡的。結果卻發現,他買的這些「老白茶」餅,快出水泡出來的茶湯,寡淡無味,根本沒有韻味。

按他的話說,快出水,泡出來的就是茶水(水中帶點茶味),根本沒有茶湯的感覺,根本不像是在喝茶。

「快出水,喝到的不是茶水嗎?」

茶友的這句話,好誅心。

幸好村姑陳是學刑偵的,母上大人是法官,從小學會的就是從千絲萬縷的證據里,理出完整的線索來。

於是,村姑陳問了茶友三個問題:

一,您是泡我家的茶沒味道,還是泡您在某寶的茶沒味道?

茶友說,是某寶的老白茶餅,他都捨不得喝,只有過年過節才拿出來撬一小塊泡泡。

二,您是按我的標準時間泡的嗎?注水完成後,5秒快出水嗎?

茶友說,手腳不靈便,時間應該還會更長一些。

三,泡出來的茶湯,很淡很淡,只有輕微的茶葉味道嗎?

茶友說,原來是悶泡,悶上個把分鐘,還很有味道。現在按你說的快出水,反而沒味道了。像水一樣淡。

。。。。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一出,相信列位看官,已經知道了結果。

村姑陳老實地跟這位茶友說:「茶泡出來沒味道,不是因為快出水造成的,是因為您買的茶餅,品質不行。」

響鼓不用重鎚敲,需要悶泡才能出味道的茶,不是好茶。

(貳):第一泡和第二泡之間,要隔多長時間

第二位茶友,是位同行。

一位外省的茶掌柜。

他問了一個很具體的問題:第一泡和第二泡之間,要隔多長時間?

但是村姑陳因為這個問題,呆了一小會兒。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第一泡和第二泡之間的時間間隔。

平時喝茶,必定是連貫著泡下去的,尤其是最關鍵的前四、五沖,從來沒有過大的間斷。

喝茶,是一種消遣,也是閑瑕時潛意識裡的一种放松身心的舉動。如果時間不寬裕,一般不會坐下來泡茶,那麼如果一旦坐下來,必定是要把這泡茶完整地喝完,甚少有泡了一衝,又走開的情況。

這樣喝茶,才能充分地體會到一泡茶從淡到濃,再由濃轉淡的整個過程。

細緻地感受到每一衝的變化,轉折。

這些細微處,方是一泡茶最精妙的地方。

故而,這位茶掌柜問這個問題,村姑陳覺得不夠專業。

如果是普通茶友在家裡喝茶,喝了一衝就有事去了,過半小時一小時再回來接著喝,很正常。

但是,茶掌柜在店裡喝茶,如何會出現泡了第一衝,就不接著泡第二沖的情況呢?

難道客人喝了第一衝便走了?那咱們自己把這泡茶接著喝掉就好啦。

要是留下來,給第二拔客人喝,這中間斷檔的時間裡,茶葉悶在蓋碗里,是會發酵,損失鮮爽味的。

第二拔客人喝這殘茶,感覺不到一泡茶的新鮮的美妙,估計就不會買茶了吧。這樣雖然省了茶,卻失了單,得不償失啊。

當然,還是回答一下這位茶掌柜的問題吧。

第一衝與第二沖之間,相隔不能太久。

第一衝茶湯衝出來,分給客人,稍涼,喝掉,就可以泡第二沖了。

如果客人面前的茶湯,涼了還沒喝完,你可以做主倒掉,衝出第二沖,給客人重新倒上熱茶。

這樣,既是對客人的尊重,也沒辜負一泡好茶。

(叄):快出水,茶葉還沒燙濕呢

第三位茶友,是位新茶友。

從前是喝紅茶的,用熟的是紫砂壺。 蓋碗,他很不熟悉。

原先用紫砂壺的時候,也不講究什麼注水時間,注水方式,反正一股腦兒往裡倒便行。

水倒滿了,合上蓋子,搖晃會兒壺,便出湯。

反正紅茶也不是那麼講究香、水、韻。

現在喝白茶,改用了村姑陳推薦的白瓷蓋碗,問題就出來了。

他拍視頻給村姑陳看,說,快出水不行啊,茶葉還沒燙濕呢。

視頻里,茶友舉著開水壺,往蓋碗里注水,水固定從一個地方倒下去,在水的浮力下,茶葉隨著水的增加而浮上來,確實,茶葉就只有一小部分燙濕了,大部分都還是乾的。

難怪茶友覺得快出水不行。因為他用錯了注水方式。

快出水,要環壁注水,而非茶友這種定點注水。

所謂環壁,當然也不是只繞著杯壁,一圈一圈往裡注水,而是第一圈沿著杯壁,第二圈便往內收縮一個圈號,第二圈結束時,水柱從蓋碗的中心收回來。

不必再繞第三個圈了。

所以,注水時,水柱的粗細要調節好,免得兩圈結束,水還注不滿,需要延長注水時間,這樣便會影響出湯時間,從而影響茶湯口感。

整個環壁注水的過程,像是在蓋碗正上方,畫一個日文的の字。又像是在繞一盤只有兩道圈的蚊香。

這樣類似在蓋碗上畫圈的注水方式,能把熱水,從頭頂而下,均勻地澆到蓋碗中的茶葉身上,讓它們均勻地被沸水所浸沒,均勻地釋放滋味。

再也不用怕茶葉燙不濕了。

終章

泡茶,是一門學問。

有人說,泡茶,哪有那麼麻煩,隨便一泡就能喝。

是的,泡茶這件事,因人而異。

喜歡茶湯好喝一點的,可以認真學習沖泡方法;喜歡喝茶有儀式感的,可以購買各種茶席茶具,精心布置,心情愉快;喜歡粗茶粗喝的,就不必講究這麼多,大碗冷水亦可。

非但泡茶,連買茶,也是豐儉由人的。

喜歡對身體好一些的,就買貴价一些的茶;不講究的品質只要有茶葉味道就行的,就買平價一些的茶。不願意花錢的,別人送什麼只管喝什麼便是。

喝茶,也是人生。

從茶客的千姿百態里,便能折射到人生的大千世界。

其實,怎麼泡,怎麼喝,都是自己主觀內心驅使下的行為,只要自己滿意,旁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自己喜歡,不後悔,就好。

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白瓷,泡白茶,白瓷壺和白瓷蓋碗的沖泡效果是一樣的嗎?
端午至,仲夏臨,白茶如何安然渡夏,茶友們分享了五大常見問題!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