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夏夜清荷——賞張大千、齊白石、劉海粟三位大師荷花圖

夏夜清荷——賞張大千、齊白石、劉海粟三位大師荷花圖

荷花,一直是清高的象徵,花葉清秀,純潔典雅,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又因它清香久遠,秀雅清香,寄託著人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

濃濃夏夜,讓我們賞析劉海粟、齊白石、張大千三位的國畫大師的荷花圖,沉浸在荷塘邊習習涼風裡。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範圍拓展至另一境地。

齊白石在學畫過程中曾得到陳師曾、林風眠、徐悲鴻等人的扶攜。特別是陳師曾,力勸其改變冷逸的畫風。齊白石遂在吸取八大山人以及吳昌碩筆墨精神的基礎上,自創了「紅花墨葉」畫荷法:用飽滿的洋紅直接潑寫荷花,襯以黑呼呼的濃墨葉和用焦墨寫就的荷梗,在紅黑、濃淡、乾濕的對比變化中形成鮮明奔放的視覺效果。表現出濃郁的民間審美趣味,傳達了強烈的生命勃發意識。齊白石的畫一掃傳統文人畫的荒寒之氣,生機盎然,具有爛漫的情趣。

劉海粟筆下荷花

筆到之處狂風大作,潑彩潑墨如暴風雨過荷塘,痛快淋漓。

劉海粟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後潛心於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

他的荷花在色彩表現上,採用了潑墨潑彩的手法,在中國畫傳統的青綠潑色的方法上,大量加入了西方印象派繪畫的色彩表現,帶有濃厚的西方現代油畫的特徵。

—END—

所屬文章源自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

(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邀您共閱《冰雪藝術》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漢字能扎心到什麼地步,看完驚呆了……
竹笛一曲《化蝶》,太美了,聽到心醉!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