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巨浪上岸東風又下海!20馬赫左右開弓,北半球上空划出兩道弧線

巨浪上岸東風又下海!20馬赫左右開弓,北半球上空划出兩道弧線

近日中國北方多地出現不明物體划過天際的壯觀景象,從飛行軌跡來看該物體是自東向西飛行,一時間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隨後人民海軍和火箭軍官方微博發文表示:你們相信這世界上有UFO嗎?似乎在暗示這是某型潛射導彈的一次成功試射,外媒也紛紛報道中國最新型巨浪潛射導彈試射成功,射程超過1.2萬公里,可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突防能力和精度大大提升,一旦與正在加緊研製的096新型核潛艇相結合,那麼中國二次核反擊力量將邁上一個新台階!

就在「不明飛行物」出現幾天後,在本月5日12時06分,長征11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穿雲破霧成功發射!以往都是陸上活動,而這次換一種方式問鼎蒼穹,這也是中國航天首次在海上「一箭七星」進行航天發射,包括捕風一號A、B星和其他5顆商業衛星一同送入600公里圓軌道,標誌著中國填補了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的空白。

新型巨浪潛射導彈自東向西飛行,而長征11號則向東南方向飛行,兩者左右開弓最大速度都實現了20馬赫飛行,儼然形成了一幅巨浪剛上岸、東風又下海的壯觀景象。

長征11號運載火箭是東風31洲際導彈的民用版,說明中國具備了在海上發射洲際導彈的能力,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綠色固體燃料火箭,是一款成熟可靠、環保型火箭,箭體長21米、起飛重量達120噸,能夠將500公斤載荷物體運往太空,在此次海上發射之前已經進行了6次成功飛行試驗,可以說七戰七捷,此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6次發射,時間證明了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的實力!

此次發射是由民用艦船為發射平台來驗證中國海上發射能力,採用「航天 海工」技術模式,突破了眾多難題,包括海上發射穩定性、無線通信可靠性等,為我國海上發射積累了寶貴經驗。海上發射運載火箭並不是中國獨創,從義大利首次實施海上發射火箭至今,人類已經進行了幾十次發射活動,去年俄羅斯又重啟了海上發射項目,為什麼這麼多國家要熱衷於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呢?

其實海上發射火箭有兩大優勢,第一就是機動靈活可降低發射成本,我們都知道距離赤道越近地球自轉線速度越高,將海上發射平台移動到赤道附近,能夠很好的藉助地球自轉速度從而節省燃料,增大運載火箭有效載荷,實現發射效益最大化,同時海上發射機動靈活,中國火箭在赤道位置發射將不再是夢想!

其次就是安全可靠,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萬無一失的,即使做得再周到也可能出現事故,而海上發射火箭的優勢就是可以遠離陸上人口稠密區,可最大限度避免火箭發射過程中墜落的整流罩、助推器、火箭碎片等給人們造成二次傷害的危險,再就是火箭發射過程中一旦失控中止飛行,可直接自毀墜落於大洋之上,可以說發生危險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是相對於陸地發射,海上發射還有一大弊端就是受天氣影響較大,海上環境複雜、天氣變化無常,火箭也必須抗風浪和鹽霧腐蝕,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解決辦法,長征11號運載火箭總指揮李同玉也表示,今後還將進行多次海上發射活動,進而完善發射流程,為我國將來大規模海上發射奠定堅實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韜鈐視界video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白送180架戰機,如今甩賣八千美元一架 至今保衛中國領空

TAG:韜鈐視界vid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