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為什麼滅亡?商鞅的強秦之策成了罪魁禍首

秦朝為什麼滅亡?商鞅的強秦之策成了罪魁禍首

公元前221年,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然而令當時人想不到的是,這個空前強大的王朝卻會在十五年零四十七天後就轟然倒塌了。後世關於秦朝滅亡原因的分析有很多,比如秦始皇濫用民力,秦二世昏庸殘暴等等。不過,真正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卻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變法時代。正是秦朝統治者一直採用了商鞅變法的思路,才最終使秦朝陷入了無力回天的絕境。

商鞅變法對秦國的意義毋庸置疑,秦國正是依靠變法才順利完成了從「窮秦」到「富秦」、「強秦」的轉型。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商鞅在一百多年前所提出的那些為政舉措對創業階段的秦國來說,確實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變化。可是在一百多年後的秦朝時期,商鞅的那些思路卻並沒有那麼管用了。

商鞅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將全國的一切資源都儘可能投入到農業和戰爭這兩件事情上,所有和這兩件無關的事情都要受到限制。商鞅認為,農民如果有了多餘的糧食就會開始考慮如何活得更長壽或吃得更好;商人如果有了多餘的錢財就會追求美女和其他物質享受;官員如果無事可做就會讓他們產生個人野心或追逐名利。這些行為對國家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甚至是一種危險。因此,商鞅提倡要成為一個強國必須懂得如何激發國民的潛能,但更應該懂得如何扼殺國民多餘的潛能。

商鞅將國民任何多餘的積累都稱之為「毒」,「國強而不戰,毒輸於內,禮樂虱官生,必削。」他認為國家必須不斷發動戰爭,一方面可以有效打擊敵國勢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續消耗國民的力量,使國民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無力對統治者造成威脅。

「有道之國,在於弱民。」除了戰爭消耗外,商鞅還主張通過不斷的高壓手段剝奪國民手中富餘的財產,讓國民不得不依附於國家。如果不這樣做,將導致國民道德敗壞和好逸惡勞的滋生。國家要想保持秩序和強大,國民就必須變得弱小。

在商鞅的指導思想下,秦國以舉國之力發展農業和進行戰爭準備,並限制了一切與此無關的活動。秦國的國民徹底淪為國家的戰爭機器。短短十餘年時間,秦國就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秦軍以虎狼勁旅席捲東方六國,尚武嗜殺的秦人讓六國聞秦色變。

然而,當全國統一之後,以秦始皇為首的秦朝統治階層卻還是堅持貫徹商鞅當年提出的「法家精神」。為了達到弱民的目的,秦朝一方面發動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戰爭。另一方面又在全國範圍內徵調民力,修建長城、驪山墓(秦始皇陵)、阿房宮、靈渠等巨型工程。

過度的消耗終於使國家和百姓都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最終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為大秦帝國敲響了喪鐘。

參考文獻:《商君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雍正當上皇帝後,他的對手們都有哪些結局?
為什麼南宋能延續一百多年,南明卻扛不住?兩者開局有哪些區別?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