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發現洪秀全親筆信,內容顛覆歷史,學者:我們冤枉楊秀清了

英國發現洪秀全親筆信,內容顛覆歷史,學者:我們冤枉楊秀清了

洪秀全給英國人寫詩,內容顛覆歷史,學者:楊秀清或是冤死

公元1856年,太平天國歷經6年,席捲全國18個省份,大半個中國都被太平天國的旗幟所覆蓋,此時的太平天國,可以說已經達到鼎盛階段。但再堅固的堡壘,總會從內部瓦解,當年6月,太平天國突然發生內亂,史稱「天京事變」。天王洪秀全指使北王韋昌輝帶兵夜襲東王府,在東王府里製造了一批大規模的屠殺。東王楊秀清猝不及防,最終被殺。不僅如此,楊秀清的家眷以及東王府的3萬多親信,幾乎全部被誅。

楊秀清,太平天國名義上的「二把手」,被封為「九千歲」。在太平天國席捲天下的時候,洪秀全是精神領袖,主要負責宗教事務。而真正的軍政大權,都在楊秀清身上。關於楊秀清的死,根據《中國近代史》等權威說法,隨著楊秀清的權勢越來越大,和洪秀全產生了權力紛爭,楊秀清甚至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最終能引來殺身之禍。所以說,楊秀清的死,歸根結底,是一場政治鬥爭。

關於楊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史書上有諸多記載,如《清史稿·洪秀全傳》記載:

秀全益深居不出,軍事皆決於秀清,文報先白其府,刑賞黜陟皆由之,出諸王上……秀清自以為功莫與京,陰謀自立,脅秀全過其宅,令其下呼萬歲。

《清史稿》的意思是說,洪秀全深居不出,楊秀清掌管一切軍政事物,日常的奏報和刑罰都由楊秀清做主。但楊秀清認為自己的功勞很大,暗中謀求取代洪秀全,並且令心腹們私下稱自己為「萬歲」。

同樣,在《金陵雜記》和《金陵省難紀略》等史料中,也記載了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的事情,可見,楊秀清確實觸犯了洪秀全的大忌,洪秀全才密令韋昌輝除掉楊秀清。

但楊秀清之死,一直存在許多不解之處:

第一,楊秀清掌握著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而且還可以「代天父傳言」,也就是說,楊秀清可以以「天父」的名義來發號施令,連洪秀全都不能反對。如果楊秀清想謀反,或者想稱「萬歲」,何必這麼麻煩,直接讓「天父」來傳旨,甚至讓「天父」命自己取代洪秀全,似乎更簡單。

第二,韋昌輝屠殺東王府,史書記載「東黨殆盡,前後死者近三萬人」,也就是說,楊秀清長期掌控軍政大權,東王府有3萬左右的精兵強將。洪秀全若想在東王府殺楊秀清,成功率極低,風險也很大。洪秀全若想除掉楊秀清,完全可以學習呂雉除掉韓信的辦法,將楊秀清請到天王府再下手,豈不容易?為何一定要選在東王府下手?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人擔心楊秀清和洪秀全碰面,一旦碰面,消除「誤會」,就沒有了殺楊秀清的機會。更為滑稽的是,韋昌輝殺掉楊秀清後,很快被洪秀全清算,遭到五馬分屍。

第三,楊秀清去世沒多久,洪秀全即為楊秀清平反,而且還把楊秀清的死期定為「東升節」。可見,在洪秀全的心中,並不憎恨楊秀清,最大的可能是,楊秀清的死,另有隱情,或者說,洪秀全意識到,楊秀清是冤枉的。

在洪秀全和英國特使額爾金的接觸中,洪秀全曾寫過一封親筆信,名叫《賜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詔》,現在還存放於英國,實際上是一首詩:

爺遣東王來贖病,眼蒙耳聾口無聲,受了無盡的辛戰,戰妖損破頸跌橫。爺爺預先降聖旨,師由外出苦難清,期至朝觀遭陷害,爺爺聖旨總成行!

這首詩寫的非常通俗,洪秀全對英國人很明確的表達了:楊秀清「遭陷害」。因為這首詩是出自洪秀全親筆,而其他史書在大多是清朝遺老們編撰,所以這封信的可信度更大。

因此,有學者認為,洪秀全殺楊秀清,確實是因為政治鬥爭,但這場鬥爭中的種種誤會,是被韋昌輝等人故意製造的。韋昌輝出身富豪家庭,頗具才華,一直不服「農民」楊秀清的領導,楊秀清屢次欺辱韋昌輝,還逼韋昌輝殺死自己的親哥哥,韋昌輝忍辱負重,陽奉陰違,一直在找機會除掉楊秀清。最終陰謀得逞,在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製造「爭權」的矛盾,甚至以楊秀清「謀反」為理由,請求洪秀全誅殺楊秀清,最終達成目的。所以說,楊秀清的死,確實冤枉。

單從結果上看,太平天國能在6年的時間,以燎原之勢席捲半個中國,楊秀清作為軍事上的實際統帥,足以證明楊秀清的能力。在楊秀清慘死後,太平天國每況愈下,最終沒有逃過滅亡的命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太平天國的失敗,有很多原因,但楊秀清之死,是其主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在野外睡覺,獨留一人守在旁邊,500敵軍表示:我們投降
1800年前的苦命男孩,被人打了一頓,成了千古名將,婦孺皆知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