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口味」毀掉的中國人,最後落得一身疾病
作家梁文道說過這樣一句話: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大的變化之一,是越來越重口味。麻辣燙、水煮牛肉、辣子雞、小龍蝦、香鍋、燒烤、火鍋......
有網友這樣描述現在很多人無辣不歡的狀態:「菊花」已經冒血,香鍋依舊不停。哪怕明早腚痛,今夜還要再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健康時報寇曉雯 攝
重口味,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飲食常態!
臭豆腐、滷雞蛋、宮保雞丁、辣子雞、水煮牛肉……這些國人最愛的「重口味」食物,往往是高鹽、高油、高糖、過辣的。而對於水煮青菜、小蔥拌豆腐、清蒸魚等清淡食物,人們往往嗤之以鼻,無法下咽。重口味,已成為了中國人的飲食常態。
健康時報寇曉雯 攝
曾當過記者的自媒體人「牛皮明明」曾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
作家梁文道有次和同事去德國漢諾威,由於不習慣當地飲食,沒幾天同事就病倒了。
休養期間,同事拜託梁文道帶飯,梁文道打包了當地一道名菜——維也納豬排。
第二天,同事精神許多,他向梁文道道謝:「總算吃到好的了,昨天那個豬排很特別,湯可真夠味。」
梁文道愣住了:沒有湯啊,哪來的湯?
同事說:那一小碗不是湯嗎?
梁文道這才知道,原來同事將豬排的蘸料當成了湯料喝,所以才覺得「夠味」。
這件事讓梁文道十分感慨:長期重口味的人,味蕾已經麻木了,根本嘗不到食物本真味道的美好。
過去二十年,國人最大的變化,就是口味越來越重,幾乎到了無辣不歡,得猛下油、猛下調味料、猛下鹽的地步。
對於這種現象,梁文道無比遺憾地說:"今天的重口味,使得我們再也無法好好地欣賞一碗素麵,一磚豆腐了。"
或許我們喜歡吃的並不是食材本身,而僅僅是喜歡融進食材中的各種調料罷了。
重口味:滿足口舌之欲,最後落得一身疾病!
重口味食物,大多是過甜、過咸、過辣、過油,而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1過甜——傷心臟、肥胖
2012年2月,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雜誌的一篇題為《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煙草和酒精一樣,而且糖的危害遠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①
事實上,如果長期攝入高糖飲食,可以從上到下毀全身:增加心臟病風險、容易發胖、毀壞牙齒。
增加患心臟病風險:一項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美國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兒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飲料就能改善心臟健康狀況,降低今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兒童所喝的含糖飲料份數越多,他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②
容易肥胖:北京協和醫院孕期營養門診韓東梅在2017年9月9日健康時報女性版刊文指出,糖攝入過多,會增加超重和肥胖的發生風險。糖可以轉化成脂肪,高糖飲食是直接造成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③
毀壞牙齒:2018年5月18日,在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寫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馬冠生教授介紹,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里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形成牙菌斑。含糖的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長期飲用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④
2過咸——傷心、傷腎、傷血管
最近,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全球健康》給出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五分之四被調查群體每日平均鹽攝入量12.5g,是中國膳食指南規定(6g)的兩倍多。⑤
研究指出,全球20歲以上人群中,食鹽攝入量平均值,顏色越紅,代表鹽攝入越多。飲食偏鹹的中日韓三國,在鹽攝入上,力壓全球大多數國家。
研究認為,中餐重鹽的特質直接與健康風險掛鉤,也發出「中國菜太咸了」的提醒。
而過量攝入鹽,正是高血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就這樣許多國人,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泡進鹽罐子。
3過辣——傷腸、傷胃、膽囊炎
辣椒味辛,性熱,但是辣椒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雖然口服能增進食慾,但是不宜多食,過食可引起頭昏、眼乾,口腔、腹部或肛門灼熱,疼痛,腹瀉。還會誘發潰瘍、傷及腸胃,間接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011年3月10日健康時報新聞版《人到中年少吃辣》一文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教授李蓉介紹,吃得太辣不僅使循環血量劇增,心跳加快,心動過速,也可能妨礙原有的心腦血管病及肺內病變的康復。⑥
另外,過辣會刺激膽囊,尤其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對於慢性胰腺炎的病人,貪辣容易使病情發作。人到中年,咽炎、慢性氣管炎、口腔問題等,因辣椒素的刺激,更是使病情遷延不愈。辣椒素的刺激,使胃腸黏膜充血水腫,胃腸蠕動劇增,影響消化功能的恢復。⑥
4過油——三高、肥胖、傷心腦
油膩食物都含豐富的脂肪,長期攝入這類高脂油膩食物,容易造成三高、肥胖、還會傷及心腦。
三高、肥胖: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蔡紅琳2009年5月14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吃油多,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熱量高,容易導致血液里膽固醇增加,加速血管變窄,肯定不利人體健康!⑦
再加上肥胖一來,過多的營養脂類、糖類滯留在體內,時間一長就容易引發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
傷心血管:油脂攝入過多,除了造成肥胖外還會導致血液中脂肪酸過多。脂肪酸過剩時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貯存,沉積在血管里造成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柏峰博士2016年9月21日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很多人喜歡吃動物內臟、燒烤等多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再加上久坐不動,體內脂肪堆積,三高無形中飆升。這樣的生活習慣,很可能導致腦梗塞、腦出血、中風等腦血管疾病,從而誘發血管性痴呆。⑧
無論吃飯還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健康生活,平平淡淡。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三減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這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2016~2025)的重要內容,每一項跟慢病防控息息相關。
減鹽:每天別超6克
建議用定量鹽勺,如果覺得口味不好,不妨加醋、胡椒等來調味。另外,購物時要有標籤意識,比如午餐肉等,看看裡面的鹽含量是多少,特別是鈉含量。
減油:每天別超30克
建議家庭用油要使用控油壺,把全家每天應該食用的烹調油倒入控油壺,炒菜用油均從控油壺中取用。烹調食物時儘可能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
減糖:總澱粉攝入量要控制
很多人一說減糖,就想著不吃含糖的食物,對甜味的食物能拒就拒。其實我們所說的減糖,不僅僅包括通常的單糖、雙糖、果糖等,澱粉類食物也要控制,比如米飯、麵食等。因為這些澱粉類的食物在腸道里也會分解為單糖、雙糖。而減糖的標準就是吃進去的澱粉、糖等能量物質要與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平衡,要不然能量在體內堆積就會轉化成脂肪,從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⑨
最後,當一個人悟得了生活的真諦,才懂得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
比如:簡簡單單白開水,比酒水、飲料更健康,不會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很多人這一生,喝過各種高檔飲品、各種名目檔次的酒,這也成為一個人標榜身份、歷經世事的象徵,然而喝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最健康的還是那杯涼白開。
有些人吃過那麼多高檔酒店、山珍海味、美味珍饈,到頭來血壓高了,血糖高了,血管堵了,活到最後才明白,原來最健康的、最香的還是自己家裡的三五小菜和一碗雜糧配青菜。
所以,無論吃飯還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本文編輯:魯洋
部門主任:楊小明
參考資料:
①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J]. Nature, 2012, 482(7383): 27-29.
②2015-09-14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含糖飲料喝多了會傷心臟》(付貴編譯)
③2017-09-09健康時報女性版《孕期飲食牢記三減三健》(北京協和醫院孕期營養門診韓東梅)
④2018-05-29健康時報飲食版《像控煙一樣控制含糖飲料》(記者喬靖芳/文)
⑤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⑥2011年3月10日健康時報新聞版《人到中年少吃辣》
http://www.jksb.com.cn/newspaper/Html/2011-03-10/17836.html
⑦ 2009-05-14 健康時報 《吃油多不是發胖主因》
http://www.jks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8&id=33790
⑧2008-5 Gut Eating fast food regularly has the sameimpact on the liver as hepatitis, study finds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279860/Eating-fast-food-regularly-impact-liver-hepatitis-study-finds.html
⑨2017年6月6日健康時報《健康生活「三減三健」》(李桂蘭)
http://www.jksb.com.cn/html/2017/newspaper_0606/114487.html
※從小病到癌症,只有三四步!早知道還有逆轉的機會
※剛搶救回來一個病例,聽完一身冷汗……轉發提醒!
TAG: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