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被「社會時鐘」催著走的我們,該如何逃離它帶來的焦慮感?

被「社會時鐘」催著走的我們,該如何逃離它帶來的焦慮感?

最近有一位「網紅爸爸」因為在綜藝節目里頻頻刷臉收穫了一票粉絲,就連小編也日常被這位爸爸的神操作圈粉。

他就是袁姍姍的爸爸。

這個渾身上下自帶笑點的爸爸自從「走紅」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小伙汁想要做他的女婿,就連最新一期的《非正式會談》,都被安排上了「可愛老爸,在線擇婿」的爆笑現場!

來自各個國家的優秀青年們恨不得把自己的優點統統寫在臉上展示給袁爸爸——

當然了,一心想要自己的女兒早點嫁出去的袁爸爸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把話題落到了「催婚」上,或許對於中國家長來說,沒有什麼能比看到自己的兒女擁有美滿家庭更幸福的事情了吧?

因此節目也設置了一道關於「催婚」的提案環節——受不了家庭聚會上長輩的催婚言論,摔門而去的我做得對嗎?

各國青年代表對此看法不一,來自日本的代表一隻瀨認為摔門而去的做法太過激進,任何事情只要好好溝通一定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而俄羅斯代表薩沙卻贊同提案中的做法。

雖說在俄羅斯,早婚是正常的社會現狀,但太過惡意的催婚言論反而會引起當事人的逆反心理,所以適當的反擊可以有效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其實在這個問題的背後,各國青年代表的言論背後折射出來的,其實是他們各自對於人生選擇權的看法。

就拿澳大利亞代表貝爾泰點名「diss」土耳其代表唐小強的看法來說,或許東南亞國家早已習慣背負著傳統文化的教條來履行一生的「義務」,但卻忽略了去跟隨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唐小強卻認為,對於傳統國家來說,按部就班的生活並不代表就是在向生活妥協,只不過是在咀嚼著他人的生活經驗前行。

社會環境不同,人類的生活習性自然也各不相同。

本期節目的「各國社會時鐘」議題也由此引發——

所謂「社會時鐘」,就是指社會文化所形成的生活節奏,它會迫使每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按照「社會時鐘」的節奏來生活。

那麼各個國家的人們,都是怎樣在「社會時鐘」的安排下度過這一生的?

在傳統文化底蘊悠長的中國,彷彿這一生都在被時間「催」著走。

這份中國式「社會時鐘」,讀起來也是令人感同身受到扎心不已。

少年時被催著好好學習,家長們把所有的希冀都賦予在下一代身上。

成年時被催著結婚生子,畢竟傳宗接代是歷史文明的文化孕育。

中年時被催著培育子女,並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努力為子女創造更好的生活水平。

老年時被催著幫助帶娃,就連上街跳個廣場舞的功夫都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唯有走到人生的最後旅程時,時間彷彿才真正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但,時間的流沙究竟還剩下了多少呢?

中國的社會環境就像是一出出寫好的劇本,但又經不起任何推敲,就像楊迪指出的疑問那般——從學習到結婚,「社會時鐘」根本沒有給人們安排任何戀愛的時間。

同是亞洲國家,日本的「社會時鐘」就和中國的截然不同。

比起中國人「永遠為了下一代著想」的思想觀念,日本人更注重自我的真實感受。

該學習的年紀,可以忙著去戀愛,去享受年輕的活力。

該結婚的年紀,可以全憑自己的喜好生活,自由地決定未來要走的每一步。

一隻瀨提出,日本之所以對婚戀觀如此自由,是因為日本的離婚率實在過高,導致諸多年輕人對婚姻喪失了信心,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

所以根據日本社會現狀預計,在2035年,日本很有可能變成一個「超solo社會」。

而美國人的「社會時鐘」在婚戀觀上則是完全站在日本的對立面。

如果說日本正處於「低慾望社會」,那麼美國則是充滿著戀愛氣息的國家。

羅獅傑指出,在美國,如果青年人既沒有在16歲之前考到駕照並擁有屬於自己的汽車,也沒有在20歲之前談過戀愛或是發生過性行為,那麼就會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但美國人的「社會時鐘」也會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過度自由的背後象徵著沒有約束的放縱,太過年輕的熱戀往往招架不住來自現實的壓力。

因此,在美國,年輕的單身母親人數逐年上漲,最終因為無力負擔生活壓力只能靠美國的社會福利過活。

不過要論對人生規劃的自由度,當屬阿根廷最開放。

在阿根廷,「社會時鐘」的齒輪只停留在21歲。

21歲之前,阿根廷人享受著學習和戀愛帶來的樂趣,21歲以後,他們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人生。

先別急著羨慕,阿根廷人之所以如此自由開放,源於其通貨膨脹率過高的社會環境。

當金錢的變數過大之後,阿根廷人無法在生活中去做一個長遠的規劃,盡情享受生活的背後,是因為有著太多無奈啊。

事實上,「各國社會時鐘」的議題並不是一道需要解出更符合現代人生存現狀的辯題,它只是一根閃著寒光的刺,深深地戳痛了當代人看似堅硬的內心。

也許我們都是一群被「社會時鐘」推著走的人,害怕蹉跎一生最終碌碌無為的懊惱,害怕再無歲月可回頭的遺憾,害怕背離普世價值後心生的焦慮。

美國和義大利的代表鍾逸倫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代人之所以會在面對「社會時鐘」時產生不可抗拒的焦慮感,是因為他們把內心的幸福感與「社會時鐘」的節奏牢牢掛鉤。

如果想要緩解這份焦慮感,那麼不如主動出擊,用更好的方式來調整「社會時鐘」的走勢,保證當代人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調節著時鐘的走向,拉大著寬容的程度,這一切都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文明,非常重要的標尺。」陳銘

人這一生,一味地活在他人的目光下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為自己偏離「社會時鐘」進度而產生的焦慮感也實屬沒有必要。「社會時鐘」的本質是人類為了適應社會環境下所做的自我選擇,是在書寫自己的故事同時也尊重他人留下來的經驗軌跡,與其跟著「社會時鐘」轉動生命的齒輪,不如學會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節奏。

港真,這期的《非正式會談》實實在在地戳在了小編靈魂最深處,大左、楊迪、陳銘、陳超以及各國青年代表的討論不僅剖析了小編日常被時間推著走的困惑,也讓小編在精彩的發言中感受到了多元文化下的思想碰撞。

從各個國家的稅收,到各個國家人民內心的「界限感」,再到各國的「社會時鐘」,各國代表總能把枯燥的科普講述得繪聲繪色,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外國別樣的風土人情。

《非正式會談》雖然匯聚了各國特色的國情與文化,所有代表的思想觀念也相差甚遠,但節目的主旨並不是把它打造成一場嚴肅的辯論會,它更像是一場「國際化」的交流會。

所有青年代表和而不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逼迫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 對於那些不同的聲音,他們即使無法贊同,卻發自內心地理解著它的存在,大概這就是多元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吧。

《非正式會談》一路走來,歷經了五季的風雨歷程,難能可貴的是,節目的每一期議題就能準確無誤地抓住當下社會話題的命脈,帶著幽默和善意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世界,思想火花噴放的同時又一派其樂融融。

通過《非正式會談》,你可以了解到世界的更多面,也能感受到文化差異環境下的新穎與奇特,與其說節目為觀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不如說,它把世界帶到了我們面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張鐸陳松伶相差8歲依然恩愛,網友:張鐸看上去靠譜多了
向太處處針對張柏芝周星馳?一語道破真相竟是恩將仇報?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