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譚凱:「非典型演員」的進擊之路

譚凱:「非典型演員」的進擊之路

「好的演員身上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譚凱

有一些演員很特別。

他們參演過數目眾多的劇集,扮演許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但演員本人往往性格低調,大眾很難在戲外找到他們的新聞;與之相對的,卻是此類演員超群的實力,因此他們往往也是諸多導演的愛將,戲約不斷。

比如說譚凱。

在過去的5個多月里,他就有四部戲接連上檔,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我的真朋友》里穆雲平這個角色話題漸多,一向低調的譚凱也成為不少叔圈女孩的新Pick對象。

1

劇中穆雲平和陶慧敏感情線是不少人追劇的動力。穆雲平用自己的成熟給與陶慧敏安全感,並將她一點點地從原生家庭的深淵中拯救出來,而有過一段失敗婚姻的他,也在這段感情中獲得治癒。

而譚凱感觸最深的,則是穆雲平這個角色的「現實性」——沒有背景,靠著實力和努力在城市打拚出一番天地;但他也深知,這是一個能力不如背景的社會,今天當著高管,明天就可以被辭退。看似在高位卻時刻如履薄冰,穆雲平活得小心翼翼。

「這個角色挺容易引起共鳴的。」和別的演員相比,入行前真的當過好幾年普通上班族的譚凱,塑造起這種角色來似乎更加得心應手。或許,他就在穆雲平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除了時下正在熱播的《我的真朋友》之外,開年以來,在熱播劇《天衣無縫》、《黃金瞳》、《重耳傳》里,我們也都看到了譚凱的身影。四部戲風格迥異,雖然戲份有輕有重,角色有正有反,但譚凱用他極強的可塑性,向觀眾證明了自己作為演員的無限可能。

比如在上個月底收官的《重耳傳》里,他扮演的晉獻公就堪稱本劇「最悲情的反面人物」。年輕時眼中只有權力和霸業,不顧父子手足之情,對親生兒子也能痛下殺手;年邁後渴望親情關懷,卻落得孤身一人悲慘死去。對於譚凱來說,體現晉獻公的帝王霸氣並不是難事,人物複雜的心裡變化才是塑造角色的關鍵。

眾叛親離的悲情帝王,卻是作繭自縛的悲劇,人物極大的命運落差,需要演員準確把握角色每一個階段的心理。譚凱說演歷史人物是特別的,需要詳細地了解時代背景,為此他特意去讀了讀春秋時的歷史。塑造角色時,他更是加入了不少人生的感慨和對歷史的反思。

而在《黃金瞳》和《天衣無縫》里,譚凱碰巧都是絡腮鬍造型,成為塑造珠寶大亨許振東的「奸」和地下特工杜維明的「野」的點睛之筆。雖然形象相仿,但這兩人物卻被譚凱演出了截然不同的氣質。

雖然只出現了6集,但許振東這個「醬油」譚凱卻打得頗有心得。「這個角色對世人是有警示作用的」譚凱如是說。不論演什麼,譚凱總能從中發現其特別點,演出自己的味道,哪怕這個角色戲份並不多。

其實攤開譚凱密密麻麻的履歷表,你會發現他有很多角色都是這樣——戲不重但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很深。能做到這一點,其實說白了也就兩個關鍵——導演愛他,觀眾更愛他。

2

入行十多年,譚凱塑造過大大小小6,70個角色,產量之高足以在同階段演員中排在前列;甚至有一些角色,譚凱本人就是導演的「靈感繆斯」。比如在《北京愛情故事》和《遠大前程》這兩部戲裡,導演陳思誠就直言吳巍(《北愛》)和沈達(《遠大前程》)這兩個角色里都加入了譚凱的影子。

《遠大前程》里的沈達,譚凱曾經坦言是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之一。沈達刻在骨子裡的忠義和真誠,和譚凱所看重的赤子之心不謀而合;加之時代背景設置在亂世民國,角色又是量身定做,譚凱演的很是過癮。

甚至是動情。

在某次採訪里在提及對沈達這個角色的感受時,譚凱說著說著竟然忍不住紅了眼眶,這份真誠和劇中的沈達如出一轍。

《北愛》里的吳巍卻是個爭議性頗大的角色。譚凱對這個角色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他提取出角色性格里浪漫文藝(比如說喜歡寫詩)的部分很像自己,但他並不認同吳巍的一些價值觀,比如用工作填滿生活,用金錢衡量價值。

他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對待每一個角色,他總會用最客觀的角度來評價;而這麼做的前提是,他已經把角色完全理解、吃透,才能呈現出角色最本質的樣子。

同理還有讓他人氣暴漲的《何以笙簫默》里的應暉一角。事業上的成功和性格中的自私尖銳形成鮮明反差,這與譚凱的隨性淡泊的個性也是南轅北轍,但並不影響他將角色塑造成經典。

不難發現,雖然角色性格各種各樣,但他們多多少少都有一個共同點——精英感。

正如譚凱自謙陳思誠找他演沈達,首要的氣質就是「叫一聲大哥,觀眾得信」。譚凱幾乎沒有演過「小人物」類角色,自帶的超強氣場讓他常常是許多導演心中「大哥類」人物的不二人選。或許,就是這獨一份的辨識度,讓30歲才入行的譚凱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娛樂圈裡迎頭趕上。

3

在信奉「出名要趁早」的娛樂圈,大齡出道、非表演專業出身的譚凱,可謂走出了一條「非典型演員」路。

大學畢業到30歲之前,譚凱就像穆雲平一樣,是個「混得不錯」的上班族,有房有車有戶口。雖然小日子一直過得挺舒坦,但他始終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某次機緣巧合,譚凱送一個兄弟去試鏡,沒想到自己也得到了一個客串的機會,就這樣,他誤打誤撞地走進了演藝圈。看似巧合,但其實這和他之前在中戲裡受到的表演熏陶分不開,大學時就埋下演員的種子;而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人說譚凱是大器晚成,因為他出道晚成名更晚;而我更願意說他是「與戲有緣」。很明顯,他是享受演員這份工作的。譚凱曾說「演員像流浪歌手,是類似漂泊的生活,但我喜歡漂泊不定。」格子間里重複的生活磨滅了他的熱情,而永遠在演繹不同人生的演員讓他重拾對生活的熱愛,比起出名與否,譚凱更在乎的是演員這個職業帶給他的樂趣。

學美術出身、畢業於中戲舞美系的譚凱,也更能發現演員除了表演以外的快樂。比如他曾經參演了柏林電影節入圍影片《長江圖》。影片本身預算就吃緊,片酬自然不會很理想,但譚凱拿到劇本想到的第一個事,卻是想像這麼美的文字要如何拍成畫面........打動他的,除了故事和人物,還有電影的藝術美,這也是他極為看重的事。

不管在什麼場合,譚凱都很謙虛,每每被問到表演方法時,他總會打趣到「我不過是野路子」;但有一個特質他卻一直堅持:真誠。他堅信,只有真誠的人才能做好演員。投射到譚凱自己身上,十多年來,他也一直堅持著自己內心的那份「真」——做演員不為大紅大紫,只為當初那個堅持追夢,尋找生活真諦的自己。

見過圈內圈外各路浮華之後,還能保持這樣一顆赤子之心,現在譚凱可以驕傲地對著30歲的自己說:你的選擇是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張鐸陳松伶相差8歲依然恩愛,網友:張鐸看上去靠譜多了
「金陵玉米王」孟非的燒烤靈魂一覺醒,我全程哈哈哈到停不下來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