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原本和屈原沒啥關係,直到帝王嫌棄前紀念人,他就躺著上位了

端午原本和屈原沒啥關係,直到帝王嫌棄前紀念人,他就躺著上位了

隨著端午假期的結束,上班的朋友們迎來一個長時間的搬磚過程,而上學的朋友們則是要準備開始他們的假期了,尤其是剛剛高考完的朋友們,要開始撒丫子歡樂。我們前些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端(san)午(tian)節(jia),我們每年都過端午,可是我們對於這個節日知道多少呢?作為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從小就別被告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可是問題在於屈原和端午節沒有半毛錢關係。

其實端午本來不是一個節日,紀念屈原的說法雖然解釋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但是,老外看到我們的粽子都表示「皮太硬咬不動」,何況是那些河裡的魚呢?我們都說粽子最開始是投到河中的魚食,為了防止在這些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可是問題在於,古人似乎是沒有想過魚的感受,這東西他們真的咬不動,求魚的心理陰影面積。

事實上,端午節的雛形在春秋時代就有了,當時的端午節是一個避災避厄的節日,一直到明清時期我們國家的史書中記載的端午節時,各地的龍舟賽都是為了攘災而舉行的,而一直到現在,其實還有很多地方的龍舟活動就是為了這個而舉行的。所以在古代,端午節這節日並不能快樂,誰要是和朋友說了這句話,分分鐘會在大街上扭打在一起。

而事實上,在中國各地,很多地方並不是紀念屈原,端午節的紀念的「神仙」其實有好幾個,就像是在山西曾經紀念的是介子推,就是當年救了重耳一命的臣子,在重耳登基的時候,他悄悄隱居,重耳為了讓他出山,就一把火燒了綿山想要將他逼下來,結果他就被燒死在了山上,於是寒食節就成了紀念介子推的節日,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端午也開始紀念起了介子推,現代人們推測原因可能是古人為了遵守《禮記》中提到五月「毋用火南方」,再加上當年山西曾爆發了瘟疫和水災,所以人們也就開始在端午紀念介子推了。

而在湖南的一些地方,還有大小端午的說法,五月初五小端午,十五是大端午,這個大端午紀念的「神」就是東漢馬援,他當年軍中發生瘟疫,但是卻依舊征服苗族多地,所以人們後來認為他有送瘟神的能力。當然相對的,被他鎮壓的苗族創造了自己的紀念人「仙姑」這是一個他們抵抗漢朝的女俠。

而除此之外,端午節紀念的還有伍子胥、曹娥等人,那麼端午是怎麼和屈原聯繫的呢?當年端午大部分地方紀念還是伍子胥,他雖然是一個歷史上大的英雄,可是他為父親兄長報仇做了帶路黨,攻佔了自己出生的國家,之後還鞭屍,甚至詛咒咒死兩個國家,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敢用這號人當紀念對象啊。

於是從唐朝時期,無論是《藝文類聚》,還是《初學記》,或者是《荊楚歲時記》,在記載上都有意無意的開始刪減和伍子胥相關的內容,而這時候,在東漢末年被封為水神的屈原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再加上他是個文人,形象也要比伍子胥好上太多,而且他個人特色更加貼合端午,所以慢慢的就開始被人們抬到了端午的紀念人員中,而且因為他是水神,還具有攘災中的預防洪水的能力,所以這個自沉的人物就成為了端午節的象徵。但是,既然有粽子吃,有假放,好像大家就很高興了對吧,我是不是一不小心將真相說出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麻辣拌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中的天才兒童,十二歲就當上宰相,但最後結局確因意外很悲慘
王恭廠大爆炸背後,不僅僅是簡單意外,他還間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TAG:歷史麻辣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