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娃「一鬧就哄」難道錯了嗎?任其哭鬧不如這樣哄抱,對娃更好

娃「一鬧就哄」難道錯了嗎?任其哭鬧不如這樣哄抱,對娃更好

閨蜜說:「我家的孩子一鬧脾氣,尤其是大哭大鬧的時候,我就會很心疼,因為心疼就會立刻去哄孩子,可是我也看了很多育兒經,也被老人們指責,這一舉動會慣壞孩子,但是就是忍不住,可是為了長遠大算,為了孩子好,我終於狠下心,在孩子哭的時候沒有哄,然而卻發現孩子哭的嗓子都啞了,我覺得自己的心都碎了,也跟著哭了···」

孩子哭鬧不哄真的是對的?哄了就是慣嗎?

最新研究表明:1歲以前的寶寶,不會被寵壞!每次哭泣都值得被擁抱!

父母的親吻和擁抱,都會在孩子大腦中引起特定神經化學反應,促進孩子相對應大腦區域組織的發育。尤其是在孩子3歲前,大腦發育到成熟狀態的90%,這讓很多人誤認為覺得孩子大腦的發育就等同於智力的開發。但事實上,並不是智力開發,而是全方位的發展,包括孩子的智力、情感等因素,這些因素影響到孩子的餘生情緒控制、及行為,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社交和生理功能。

事實上,寶寶被擁抱時,會讓感到安全,就好像他的需求得到滿足一樣,反過來的話會增加獨立性和自信心。

孩子出於什麼樣的年齡是需要哄的,如果任由孩子哭鬧會產生什麼後果

6個月,是嬰兒與父母建立特殊聯繫的最重要時期之一。6個月之前的孩子,每一聲啼哭都是在簡明的表達「訴求」。

在這個階段,寶寶是不具備思想、沒有有感知客觀世界的能力,也不具備能理解因果關係這種能力的。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及時回應並滿足他的需求,要及時給寶寶回應,所傳達的信息就是:寶寶需要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就在寶寶身邊。

父母及時的回應,會讓孩子會逐漸意識到,他的重要性,及身邊有人給他溫暖照顧他。

這樣慢慢的,孩子的哭鬧也會越來越少,更容易安撫,他覺得,自己是安全的,父母是可靠的,這個階段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初級階段,也是重要階段。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該怎麼正確的哄

哄也是門學問

如果娃因為睏倦而哭,一哭就抱,就容易養成他們被抱睡的習慣。這個是不利於培養孩子自我安撫的技

能的。你會發現抱著到後來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你得抱著晃、抱著輕晃並溜達、抱著輕拍著還得晃著快走......

而因為無聊而哭的娃,一哭就抱更不利於他們獨立玩耍能力的培養。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如其他孩子獨立,變成了時時刻刻必須有人陪有人哄的黏人寶寶。

6個月之後,要隨著寶寶智商情商的發展,「一哭就抱」或者「一哭就滿足」確實很容易讓寶寶出現依賴心理,而一哭就抱的這種方式,眼下看效果是很立竿見影的,但是長遠看,卻很容易讓養育者偷懶,不去留意背後的問題,而是顧哭的原因,都抱起來解決。很多人都做不到理性處理這件事,這是因為面對孩子的哭鬧無從下手。

不妨停一停

哭聲後,做家長的先等待幾秒鐘,平復一下思緒,不要聽到嬰兒哭聲立即抱,應該先停下來,認真去辨識不同的哭聲表示的不同訴求。

看看,寶寶在用肢體語言向你表達什麼,動用你所有的感官來解讀寶寶的哭聲,表情及肢體動作。比如:

「我很無聊」:抑揚頓挫,不刺耳。響亮平和帶著很強節奏感,但是無淚。頭部左右不停扭動。

「我餓了」:重複而有節奏的、短而低沉,由小及大,嬰兒會伴隨吸吮嘴巴的動作,有時還會吸吮手指或拳頭。

「我吃多了」:聲音比較尖銳,兩腿亂蹬,有的寶寶還吐奶。

科學帶娃是王道

帶娃是門學問,一些意見和建議只是從很多案例中,分析,歸納,總結的成果,可以借鑒,但是最終還是因人而異,因不同情況,環境來決定,不能一味的照搬。科學帶娃,才有助於娃的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夏天真的沒必要給孩子穿紙尿褲嗎?這三種傷害很假,別相信
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穿著打扮要注意這幾點,以免讓孩子變得自卑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