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6首關於端午節的七言絕句,說盡了端午的味道

6首關於端午節的七言絕句,說盡了端午的味道

6首關於端午節的七言絕句,說盡了端午的味道。

1、《五月五日海上遇風雨作》

[宋]朱熹

疾風吹雨滿征衫,陸走川行兩不堪。

塵事牽人心事遠,濯纓何必在江潭。

端午節時,詩人正取道海路遠行。恰逢海上疾風暴雨,徵人固然狼狽不堪,而船隻飄搖,生命更是牽之一線。詩人或為宦,或為學,總是在外奔波,無論取道海路還是陸路,旅途都是那樣艱辛。

汪洋肆虐,人之生命對於它,不過是一螻蟻。詩人深感人生百年,不過暫寓形體,猶如太倉稊米,大海浮萍,面對廣袤無垠、威力無限的大自然,不由得生起崇仰之心,只覺凡塵俗事遠離,平日之勞苦奔波、苦心求索如此無足輕重。

2、《揚州端午呈趙帥》

[宋]戴復古

榴花角黍斗時新,近日誰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

此詩題稱「呈趙帥」,當是為投刺干謁而作,因此不能將自己的本意表達得過於直露,否則有失文人身份。既然時逢端午,正好利用時序風物,把意圖含蓄點明。揚州端午,家家門懸蒿艾,備置雄黃酒,開門納客,詩人要拜見的這位「趙帥」府上自然也不例外。詩人笑稱自己是「江湖阻風客」,要找個容身歇止之處,正好趙府上艾人應門,酒香留客,為逆風所阻的詩人也就順水推舟,直接上門求見了。

3、《競渡》

〔金〕李俊民

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魚腹肯來無?

至今江上漁歌在,尚問何由得渡湖。

本詩則提到了端午節划龍舟風俗起源的另一種說法:眾人追屈原,湖廣舟小不得渡,後世因以龍舟紀念這一幕。值得民俗學者們注意。但是,屈原乃自沅江一帶過湘江來到汨羅江,是「自西徂東」,非由北面的洞庭湖往南面的汨羅江。方向有問題。

4、《端午日小酌》

[明]王世貞

榴花乳燕各爭新,角黍蒲觴次第陳。

薦罷三閭還自笑,此生難作獨醒人。

與杯酒交籌以盡歡的酒宴相比,自斟自飲更易喝醉。詩人王世貞便在一個榴花照眼、乳燕翻飛的端午佳日,因獨酌而迷離起來。他祭罷端午日投汨羅江自沉的屈原,感到頭腦昏沉,便自嘲說,自己一喝就醉,一輩子都做不到像屈原那樣「眾人皆醉我獨醒」了。

屈原為了保持人格理想,寧可自絕於為污濁世事所同化的眾人,所謂的「我獨醒」不啻為一聲沉重的吶喊。王世貞顯然沒有如此執著的追求,詩中的「難作獨醒人」在言酒醉之餘雖仍語帶雙關,但意思輕鬆得多,畢竟勇於自我獻身的屈原是難以仿效的。

5、《端午日照道中》

[金]党懷英

幾年客舍逢端午,今日東行復海隅。

三歲已無平老艾,一杯聊作辟愁符。

此詩為端午日客中抒懷。詩人與辛棄疾同學,北方淪為金人統治地之後,辛棄疾選擇了南歸,而党懷英則留在了北方,並成為金國重要文人。多年的官宦生涯,為異族政權服務,詩人居無定所,在客舍中迎來一次又一次端午節,沒有親朋在側,熱鬧均非己有,個中況味最難驅遣,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唯有以酒銷愁而已。當然,辛棄疾南歸後結局也不妙,作為「歸正人」,南宋統治者對他始終抱有偏見,三起三隱,最後還是在鬱悶中度過餘生,真可謂「人生失意無南北」。

6、《端五日送窮》

[清]沈筠益

乞米慣書悲日長,羨他鄰戶列三黃。

果然破日多殘破,且向窮神訴數行。

詩中的「三黃」,在歷來文獻中很少見及,好在找到了近世知堂老人的一首《端午》:「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五種食品,或因色彩、或因名稱而同「黃」字相聯。這樣看來,「三黃」極可能指雄黃酒、石首魚及一種黃色的果品,價格不菲,足以引起詩人的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10條經典名句,說透古代家風家訓
《資治通鑒》濃縮的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