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曾比榮宅還難約,90多歲的「上海第一私人花園」正當紅!

曾比榮宅還難約,90多歲的「上海第一私人花園」正當紅!

這個擁有90多年歷史的花園洋房,

地處民國時期「霞飛路中央別墅區」,

曾是名震上海灘的「上海第一私人花園」,

內藏十里洋場「染料大王」的傳奇豪門故事,

也是魔都最後一批真·老克勒的避世天堂……

全國首個交響音樂博物館

5棟別緻的老洋房,4000多㎡的秘境花園,

連同塵封了數十年的傳奇歷史,

一起向世人揭開了那抹神秘的面紗,

成為魔都時尚潮人拍照打卡的好去處,

這裡是寶慶路3號,「染料大王」周宗良故居。

比榮宅還難約的「網紅打卡秘境」

最近,「網紅」和「秘境」這兩個幾乎對立的詞,神奇地同時出現在了魔都新晉打卡地標——「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身上。

雖然小紅書、朋友圈頻頻刷屏,但走進去就會發現,這裡四捨五入等於沒!有!人!!靜謐的花園裡,百年香樟枝繁葉茂,別緻的德式風格洋房遺世獨立。

玻璃立面和落地百葉窗外的綠意影影綽綽,散發著一副超然隱世的閑適姿態。

室內褐色的地板、木護壁、木踢腳以及樓梯大多都是百年老物件,鉛條彩色玻璃窗,漂亮的老壁爐等細節,靜靜演繹百年海派風情。

這個擁有90多年歷史的「秘境花園」,與Prada榮宅其實是同一年開始對外開放的。但與榮宅日均千人參觀的盛況截然不同,交響音樂博物館太低調了——試運營期間每天只接受50人預約參觀,上下午場各25人。這裡因每天可預約的人數太少,不少人一約就是數月,而獲得了比榮宅還難預約的「殊榮」

5000㎡的花園秘境,5棟小洋房, 25個人的悠閑半天……如今魔都市中心,已經很難找到可以這樣篤悠悠安靜地感受時間、歷史和文化的地方了。或許也正因如此,這裡才能在開放近兩年後,熱度絲毫不減。

不過寶慶路3號的迷人之處,遠遠不止私秘的花園、漂亮的洋房這麼簡單,隱匿在花園建築與歲月沉澱之後的歷史和豪門傳奇故事,才是其真正魅力所在。相信在了解了那些歷史和故事之後,參觀博物館時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名震上海灘的「第一私人花園」

19世紀40年代的霞飛路

百年前,淮海中路還叫「霞飛路」時,就堪稱上海「時尚之源」,街上名店林立、名品薈萃,很多都是俄僑老店和法租界同業之最。而能在霞飛路附近買地置宅的,就更不得了了——非富即貴!!

所以,當霞飛路寶慶路這個上海灘黃金地段「中央別墅區」內,圍出一座近5000㎡的私家花園宅邸的時候,驚動了整個上海灘!後來,這裡被冠上了「上海第一私家花園」的稱號。

周宗良1925年從德國商人手中買下這座花園時,裡面只有2棟德式小樓。後來他花7年時間,耗巨資擴建成5棟彼此獨立的小洋房,據說所用的建材都是從法國進口的。5棟樓因為建造時期不同,風格各異,光牆面就分為馬賽克牆、卵石牆、水刷石牆以及塗料牆。

主人起居室,會客廳、餐廳,子女起居室,家庭教師、賓客起居室房以及僕人起居室各佔一棟樓。這樣私密性級別的居住分配方式,據說當時是只有歐洲人才用的。

院內剩下的近4000㎡全部是花園,足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幾棵百年香樟鬱鬱蔥蔥相當氣派!據說早年若有客人來訪,僕人去開門時,還需要騎著腳踏車從小樓方向迤邐而至……

比小說還要精彩的「豪門故事」

院落的主人周宗良,從寧波「小赤佬」,一路闖蕩成「德國染料業在華總買辦」,再到地產、金融、輪船等各領域的商業機構遍布全國,生平故事不要太勵志。他1948年去香港定居時,攜帶的財富整整裝了兩飛機,還登上了香港富豪排行榜的第二位!

美麗的庭院曾讓很多人覬覦

那個年代的上海灘,這個桃花源般避世的庭院太顯眼了。當時上海漢奸行動隊隊長就十分覬覦,多次以「私通重慶」罪名相逼,還籌謀綁票周宗良奪取這一院落。

老洋房的百葉窗

周宗良為了確保人身安全,出門要帶上四五個保鏢,甚至連手杖內都暗藏了一把鋒利的劍。即便如此,他的妻子還是被綁了一回,最後以巨款贖回。

門、廊和落地百葉窗

相比「染料大王」商場傳奇的曲折勵志,他子女後代的故事則凄美浪漫得多,其中四小姐周韻琴的故事尤讓人津津樂道。四小姐是不折不扣的「洋小姐」,從曾嘗試跑到蘇北參加新四軍,就能看出她十分有個性。

老洋房內部

周韻琴繪畫、鋼琴、芭蕾樣樣精通,講得一口流利英語、法語,唯獨國學修養較單薄。周宗良特地為她選了一位相貌平淡、沉默內向的國文家庭教師。他大概萬沒想到,「追求者眾多的富家漂亮小姐愛上其貌不揚窮小子」這種言情小說情節,還是發生在了自己女兒身上。

王元石、徐興業合作《天倫之樂》局部

古來才子配佳人,家庭教師雖然相貌普通,卻實在擔得起「才子」這個名號——他就是後來以長篇小說《金甌缺》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徐興業。他不僅會寫作很,繪畫方面也頗有造詣。

洋房室內一角

父親理所當然地勃然大怒,兩人也便義無反顧地搬了出去。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兩位相濡以沫的年輕男女,在出租屋裡饒有興緻地構思起了一部南宋抗金題材的小說——《金甌缺》。

周宗良避去香港6年後,兩人才重回寶慶路3號。但僅過了3年,周宗良就在香港去世了,當時剛經歷喪女之痛的四小姐,又只得匆忙趕赴香港參加葬禮,啟料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

剛去香港時,周韻琴還時常寫信回家,還曾託人為徐興業送來一盒丁香花的種子。後來漸漸音訊全無。妻子走後,徐興業對寫作的倦意難掩,一度中斷寫作二十餘年,直到八十年代才匆忙完成《金甌缺》第四卷,收束全書。

1992年夏天,當年妻子送的丁香花種子,已經在院內開了滿樹潔白的花朵,徐興業將剛剛得了茅盾文學獎的《金甌缺》埋在了樹根底下。同年,周興業離世,直到最後,他都未能再見到他的妻子一面……

有意思的是,後來曾在寶慶路3號生活近60年的徐興業的兒子徐元璋的愛情故事,幾乎完全復刻了父母的故事。漂亮的德國血統上海名媛黃亨義,愛上並嫁給了當時靠賣畫為生的美術老師徐元璋。若干年後,這個漂亮的女子像徐元璋母親一樣帶著孩子出國,同樣渺無音訊。

據當年見過徐元璋和妻子在草地上讀書、喝茶的人說,那場景美得像一幅俄羅斯油畫。這個異常美麗的庭院,其中的親情和愛情,也都美得有些觸目驚心。

「末代小開」和老克勒的最後的據點

徐元璋(中)

被稱為「末代小開」的知名畫家徐元璋,9歲時隨父母住進寶慶路3號,此後他在這裡生活了近60年,成為了在這個美麗院落中生住得最久的人。或許是受家中5棟老洋房的影響,他的筆,只畫老建築!

徐元璋遺留的水粉畫

在一次翻修中,他意外發現隱在夾層中數十年前專用於舞會的彩燈還能閃亮,之後每個周六下午3點,總有一群老克勒翩然而至,赴一場「民國遺少」們的專屬聚會。他們中有昔日鋼鐵大王的孫子、船王的孫女、麵粉大王的外孫、火柴大王的侄孫、晚清重臣的後人……

當年老克勒們開party的小樓

他們身著考究的旗袍、西服,戴著可變色的墨鏡、喝著手磨咖啡,品著紅酒,在美麗的老洋房裡用英語或精緻的滬語回憶往事。隨著西方古典音樂的流淌,有人跳出聖約翰的韻律,有人會舞出滬江的風範……

避世的日子徐元璋並沒有過到人生的最後。2002年,周宗良的數位子孫,就寶慶路3號產權起訴徐元璋,要求分割遺產。原來周宗良在去世前早已對遺產做了安排,他的母親周韻琴只有3.57%的遺產繼承權,且其人早已下落不明,住了60年的老宅一夕之間和他劃清了界限。

花園內的西式雕像

產權糾紛後不久,徐元璋就被勒令搬出了老宅,這個當時市場估值近2億的豪宅,也以7300萬的低價出售給了地產集團。數年後,徐元璋就在閔行區繁興路上55㎡的出租房內去世了,這也頗讓上海灘那一批老克勒感傷、念叨一陣……

化身「交響音樂博物館」向世人開放

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洋房悉數空關,4000㎡的花園一派蕭索。2013年,上海地產集團對洋房進行了修繕。2017年,這裡變身國內第一家交響音樂博物館對外開放。塵封多年,這個昔年傳奇花園,終於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修繕後的老宅,建築和花園都保留了歷史的肌理,只是在2號樓和5號樓之間新增一座連廊,以便參觀更加流暢。連廊立面採用大片玻璃,在室內外都能看到綠化,毫不突兀地與周邊融為一體。

內部修繕也以恢復歷史風貌和裝飾特色為主,傢具是20世紀30年代的樣式擺設,吊扇、三五牌台鐘、熟悉的老物件,以及珍貴的交響音樂文獻資料、藏品,裹挾著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時時能找到「穿越」感。

整個館由三大版塊構成:「樂之河」梳理了上海交響音樂發展歷史,這裡有民國時期的黑膠唱片,還有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的現場演奏錄音。

有趣的是,當年這個「遠東第一樂隊」從指揮到樂手幾乎全是外國人……

「樂之華」介紹中國指揮家、作曲家以及交響音樂代表作。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綠汀、朱踐耳、曹鵬、陳燮陽等,朱踐耳用了60年的鋼琴就擺在這裡……

「樂之傳」則向大眾普及交響音樂知識。這裡有很多音樂的互動設計,大家可以通過全息影像技術、多媒體視聽等走進交響音樂的世界。

整個展館內有300多件展品,其中不乏珍貴藏品:中國首架演奏用斯坦威鋼琴。國內現存最早交響音樂演齣節目單,工部局樂隊使用的打字機、大號,《北平衚衕》黑膠唱片,陪伴朱踐耳先生60年的鋼琴……

音樂家梅百器67歲生日與學生合影照

如果你對這些老洋房的改造的歷史感興趣,這裡還有一棟洋房內,展示了寶慶路3號的歷史沿革。

這裡擁有摩登年代裡瀰漫在老建築中的懷舊氣息,無論你愛不愛交響音樂,都應該到這裡來看看……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寶慶路3號

交通:地鐵1號、7號線常熟路站;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hanghaiWOW 的精彩文章:

TAG:ShanghaiW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