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飲食智言: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出自【漢書-酈食其傳】

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飲食是中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從來都是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由於中國人極端重視味道,以至於中國的某些菜僅僅是味道的載體。這也反映在日常言談中,如家庭聚會主人常自謙的說:「菜燒的不好,不一定合你們的胃口。」中國一直以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生產部門的國家,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小農經濟勢單力薄。加上自然災害頻發,穩定的解決溫飽是重要任務。這也是治國理政的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和我們老百姓切身相關的。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東坡肉

中國的飲食文化特性

中國的飲食文化由於特定的經濟結構、思維方式與文化環境,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以下幾個特點,

1 食物選材精良

選料是中國廚師的首要技藝,是做好一道中國菜肴美食的基礎,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熟練運用技巧。每種菜肴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輔料、調料等,都有很多講究和規定。主要是「精細」二字先說「精」比如北京烤鴨,選用的是北京產的「填鴨」,體重以2.5千克左右為優,過重則肉質老,過輕則不肥美。有時根據菜肴風味,對選料進行特殊處理,比如杭州名菜「西湖醋魚」,用的是湖產的活草魚,雖然鮮美但肉質鬆散並有泥土味,需要裝入特製的竹籠,放入清水「餓養」2天,待肉質結實脫去泥土味,再加以烹調更為鮮嫩美味。再比如北京名菜涮羊肉,選用的是內蒙古當年產的小尾巴綿羊,且是閹割的公羊,體重約為20千克左右,宰殺後放在水池裡壓埋2-3天,取出切片才能色鮮、肉嫩、不擅。再說「細」比如名菜「宮保雞丁」就要選用當年筍雞的雞脯部位的嫩肉,才能保證肉味鮮嫩。「滑溜肉片」必須用豬裡脊部位的肉,吃起來嫩滑美味。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果蔬全面

2 刀工細巧

刀工即廚師對原料進行刀法處理,使之成為烹調所需要的整齊一致的形態,以適應火候受熱均勻,便於入味,並保持一定的形態美。因此烹調是技術的關鍵之一。我國早在古代就重視刀法的運用,歷經千年創造了豐富的刀法,比如直刀、片刀、斜刀、等技巧。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白蘿蔔絲刀工

3 火候獨到

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風味特色的關鍵之一。但火候瞬息萬變沒有多年操作經驗很難做到恰到好處。因此掌握適當的火候是廚師的一門絕技,火候講究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 悉了解各種原料的耐熱程度,熟練控制用火時間,善於掌握傳熱物體的性能,還能根據原材料的老嫩程度確定下鍋的順序,才能使烹飪出來的菜有嫩、有酥、有爛。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中火翻炒

4 技法各異

常用的烹飪方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貼、燴等等,不同技法有不同的風味特色。比如雲南的「過橋米線」是汆的技法傑作。相傳古代有位書生在書房攻讀,其妻為了能使他吃上熱飯,便創了者這一汆法。將母雞煮成沸熱的雞湯,配以雞片、魚片、蝦片和米線等,因面上浮油能起到保溫的作用,並能汆熟食品而且過橋後尚能保持熱而鮮嫩。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烹飪大賽

5 五味雜陳

所謂的「五味」是一種概稱。人們所享用的菜肴一般都具有兩種以上的複合味型,調味也是烹飪的一種重要技藝,調味的方法也變化多樣,主要分為基本調味、定性調味、輔助調味三種,以定型調味方法運用最多。定型調味是指在原材料在加熱過程中調味,是為了確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調味在加熱前進行,輔助調味是在加熱後進行。

「飲食」看似簡單卻蘊藏豐富的文化,通過這個窺見中國文化的今昔

美食節五味俱全

文化是只有一定的地域附著而沒有十分嚴格的地理界線,只要有人際往來便有文化交流。飲食文化其核心基礎是關乎人們養生活命的基本物質需要,因此便具有不同文化區域的通融性。中國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飲食文化上博大精深,中國的菜肴是手工經驗操作的,正是這種靈活而使得中國的飲食文化完成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國的飲食文化充溢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創造性,從而充分體現了菜肴製作的靈活性。

以上是分享自己一些對中國飲食文化上的理解,後面我還會繼續分享更多的飲食文化,希望廣大的讀者積極提出意見和評論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覺得好的請收藏、轉發並且我會繼續努力,覺得有哪些不好的我會積極改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