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火爆的Vlog,是一場收割孤獨的狂歡

火爆的Vlog,是一場收割孤獨的狂歡

開車、吃飯、做視頻、睡覺……房車旅行博主東子每天做的事情,幾乎和前一天沒什麼區別。但就是這樣重日復一日的內容,依然讓他在一年時間內積累了將近60萬的粉絲,每條Vlog都能有5~10萬的播放量。

在如今指不勝屈的Vlog博主中,開房車旅行的東子算不上最受關注的那一類,而像他這樣通過視頻記錄自己日常生活的Vlog博主,在過去半年多時間正在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包括眾多明星、網紅在內,記錄並分享自己生活的日常,似乎正在取代短視頻成為時下最潮的一件事兒。

一個普通人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怎麼就成了Vlog大V?

或許,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各大內容平台在背後的全力推動。如果說短視頻是網路用戶自發掀起的一次熱潮,那麼如今國內的Vlog就是平台推動下的一輪狂歡。

這其中,微博、抖音、百度等平台更是砸下重金。4月25日,抖音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鼓勵用戶用Vlog創作;5月7日,微博宣布發起首屆微博VlOG大賽,並投入價值千萬的傳播資源作為支持;5月10日,百度好看視頻發布針對創作者推出「Vlog蒲公英計劃」,提供5億現金補貼,20億流量扶持……

繼這些流量平台相繼宣布以資金及流量大力推動Vlog之後,B站也迅速跟進。前不久,嗶哩嗶哩(B 站)宣布上線「Vlog星計劃」,表示將從流量扶持、現金激勵、賬號認證、活動支持、深度合作和平台招商登六大資源對Vlog內容進行扶持,扶持計劃包含全年500億次站內的流量曝光,每月100萬專項Vlog獎金支持等等。

從社會萬象、白領小資到二次元文化, 一條條記錄生活的Vlog從不同維度開始點點滴滴改變著我們的娛樂生活,以及Vlog市場的發展軌跡。

兩點一線年輕人的「視界」

當短視頻行業剛剛進入下半場,起源於義大利電信運營商、爆發於YouTube的Vlog,瞬間成為各個視頻內容平台的焦點,它們希望Vlog可以成為短視頻之後另一個新的風口。

Vlog的主要內容形式是播主拍攝記錄生活,分享自己日常的所見所聞。對於博主們而言,這一段段Vlog或許是他們的休閑生活或許是日常工作,而對於屏幕前的觀眾而言,每天這十幾分鐘的視頻內容或許就是他們心中寂寞的解藥。

「現在大家都很忙,能一起玩遊戲或者出來喝酒吹水的機會也少了,對於我這種單身狗而言,基本上沒有時間出去旅行,每天回家看看各種新奇的Vlog也算是一種打發無聊時間的解悶兒方式吧。」在遼寧瀋陽一家傳媒公司做文案的小崔對懂懂筆記說到。

作為一名地道的瀋陽小伙兒,小崔在2016年大學畢業後就回到老家在傳媒公司上班了。由於公司的制度規定,小崔每周要工作六天,只有周日才能休息。平時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冗雜的工作時長也讓他沒有太多空閑時間去尋找「理想的生活」。用小崔的話說就是:「周休一天和我的錢包,不允許我去尋找詩和遠方。」

如今,像小崔這樣每天兩點一線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不僅僅是類似他這樣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那些在北上廣深寫字樓里拼搏的上班族,也早已經習慣了在微信運動里刷存在感、在網路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里找成就感。

孤獨,似乎成為這一代年輕人愈發普遍的共性。

美國健康服務公司 Cigna在2018年一項全美城市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46% 的測試者選擇了「有時/總是感到孤單」,43% 的人則選了「有時/總是覺得他人的關係沒有意義」。而在所有測試者中,年輕人的孤獨感是最強烈的,「Z世代」的孤獨感平均分高達48.3,遠高於72歲老年群體的38.8。

這份寂寞,或許也在不斷催生著類似Vlog這樣的事物。對於孤獨的年輕人而言,社交應用、短視頻以及V log都是他們緩解寂寥的工具。如果說,十幾秒一個短視頻,能不斷刷新他們的注意力,那麼10分鐘的Vlog,則讓他們沉浸在更多自己想看、想做但卻無法實現的事物中。

Vlog相比短視頻內容有著不少優勢,由於大量第一視角的存在,其參與感和沉浸感也會遠遠高於此前各種視頻內容形式。能夠讓自己融入到視頻內容中,這份參與感是此前眾多內容形式難以做到的,而這種親密感,對於類似小崔這樣的年輕人而言,卻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如今,國內互聯網市場一旦有一個產品形態具備1%的機會——成為下一個風口,便會得到最大程度市場行為的催熟。而且,很多時候這種人為催熟帶來的不僅僅是正面影響。

從記錄生活到「綁架」生活

「以前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現在是打開GoPro。」曾經的網路主播,如今的Vlog博主小單對懂懂表示。

對於那些走在潮流最前線的博主而言,當Vlog的風潮襲來,不管從業者願不願意,都必須將自己融入其中。Vlog的最初設定是非常隨性的記錄博主自己的生活,展現、分享最真實的點滴時刻。但當它被賦予更多意義,不再是博主們自己的興趣(而是謀生工具),它就不再那麼隨性和真實。

對此,小單對懂懂筆記表示:「最初拍視頻的時候想著是簡單地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但如今打開鏡頭開始拍攝,自己也就成了一個表演者,思考和顧慮的因素自然就會變得很多,生活中很多東西還是相對隱私的。另外出於對播放量的考慮,我也會擔心Vlog內容的質量,所以會盡量在每一期去呈現更多新奇好玩的內容。慢慢地會發現,自己的Vlog不再是簡單記錄生活,因為自己已經成了一個表演者。」

超過10分鐘以上的Vlog,相較於只有十幾秒的短視頻而言內容創作門檻顯更高,這也使得過去的網紅博主們需要重新考慮的重點,是內容的創意和構思。由於Vlog的內容定位,播主們的每天生活正在逐漸變成一場自導自演的秀。

對於這樣的Vlog拍攝和製作,相比以前做直播和短視頻,小單只想說兩個字:「很累。」

在他看來,首先拍攝戰線會拖得很長,雖然每期內容只有10幾分鐘,但自己卻要花上好幾個小時來拍攝,很多時候是記錄和拍攝大半天,然後在剪輯成10分鐘。其次內容方面的考量也變得更加複雜,要讓自己的視頻保持活力,博主需要強迫自己去發現和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和話題,但想要找到讓絕大多數觀眾滿意的思路或方向越來越難。

或許,很多國內博主所拍攝的Vlog已經脫離了單純記錄生活的初衷,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表演比記錄往往更能獲得點擊和關注。只是,這樣的Vlog已經從記錄生活變成了「綁架」生活。

【結束語】

作為舶來品,Vlog博主們將這一新穎的內容形式帶入國內後,市場也由此出現了先有內容、後有平台的情況。同時,從量變到質變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常規路徑,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內容平台都在發力Vlog。顯而易見,Vlog內容目前在國內尚未形成一個完善的內容體系和生態環境,而越來越多的Vlog製作者和平台加入,也會令市場變得難以形成有序、良性的發展態勢。

或許,「孤獨」的年輕人每天依舊會沉浸在自己喜歡的Vlog內容里。但對於各平台方而言,如何在投入資源大力發展Vlog的過程中,促進行業規範化,形成良性的競爭,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畢竟,用戶可以持續殺時間解悶,但博主們並不願意被長時間被Vlog無償「綁架」。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華為助力英國實現5G直播;股東追問扎克伯格辭任CEO等職務
DigiX數字生活節一周年:讓手機更有溫度 讓生活更美好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