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本「潛水航母」:搭載三架飛機,可到達地球任何地方作戰

二戰日本「潛水航母」:搭載三架飛機,可到達地球任何地方作戰

1943年1月8日,在日本吳海軍工廠最大的一號船塢中,一艘潛艇正式起工。在這座曾建造過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的船塢里,很快將誕生二戰中最大的潛艇。

「潛水航母」伊400型登場。

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海軍的對美戰略可以總結為「漸減邀擊」這四個字。即利用巡洋艦、遠程航空兵和遠洋潛艇,在美國海軍跨越太平洋前往日本的途中,不斷施以騷擾削弱其實力。待敵方主力終於衝破重重阻礙,到達決戰海域後。戰列艦將以逸待勞給予致命一擊,複製聯合艦隊在對馬海戰的輝煌戰績。

為了配合這一戰略的實施,日本海軍潛艇部門將研發重點放在了大型遠洋潛艇上。而這意味著潛艇要經常獨自在茫茫大海上尋找並監視敵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日本人給遠洋潛艇配備了偵察機。如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最多的潛艇「巡潛乙型」,可以攜帶一架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可不要小看了這架只有1.4噸重的小飛機。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擴大潛艇的偵查和監視範圍,在必要時甚至可以執行輕型轟炸任務。

「巡潛乙型」,圍殼前方延伸部分為艦載機庫。

不過,日本海軍的野心可不止於此。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甚至希望日本潛水艇可以「靜悄悄」地接近美國本土,然後給予其突然打擊。在他的推動下,1942年5月,軍令部下達任務書,要求建造一種可以搭載兩架飛機(後來改為三架),續航距離不低於3.3萬海里,可以到達地球上任意地方作戰並返回,自持時間長達4個月以上的「潛艇航母」,也就是後來的「伊400型潛水艦」。

她是日本海軍潛艇發展的一道分水嶺。此前,日本潛艇艦載機的主要任務是偵查和監視,但伊400型搭載的是攻擊機,從一開始就以執行轟炸任務為主。在山本的設想中,這些潛艇可以破壞巴拿馬運河的船閘,阻礙英美軍艦通過。甚至繞過德雷克海峽北上,直接把炸彈扔到華盛頓去!

如此「宏偉」的計劃,與之相匹配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設計。在此之前,潛艇一直是一種純粹的對艦武器,沒有有效的對地攻擊手段。伊400則把一個小型「機場」搬上潛艇,將潛艇的隱蔽性和戰機的機動性相結合,從而實現對地攻擊。

伊400型的艇體全長122米,寬12米,吃水7米。常備排水量5223噸,潛航時則可達6560噸,在中國海軍032型潛艇出現前,為常規潛艇之最。

艇體為雙殼體結構,有內殼和外殼之分。內殼由兩個並列放置,部分相連的圓筒構成,橫斷面類似眼鏡,內殼外還包裹著一層外殼。這樣一是擴大了艦內空間,二是降低艇身高度,增強穩定性,安全下潛深度達到約100米可以躲避美軍常用深水炸彈的攻擊。在內殼體上方,設置了由圓筒形水密格納庫和司令塔結合而成的一體化艦橋。格納庫的直徑為4米。

伊400型碩大的上層建築,水密門打開。

動力為4台艦本式22號柴油機,總功率7700馬力,水面速度為17.8節。潛航時由兩台電動機提供動力,總功率為2400馬力,航速為6.5節,14節水面航行時續航力為37500海里,為「二戰」潛艇之最。如此龐大的身軀導致下潛極為耗時,長達1分鐘。而同時期的德國U艇則不超過35秒,這自然會影響她的生存性。

伊400號,攝於珍珠港。

該艇也保留了一般潛艇的武器,並有所增強。艦首有8門魚雷發射管,可攜帶20條533毫米魚雷。寬大的甲板和艦橋也讓該艇可以安裝更多火炮武器。包括1門140毫米主炮,3座3聯裝,1座單管25毫米高射炮。探測器方面,除了聲吶外,還有一具13號雷達和一具22號雷達負責對空和對海探測。

在狹小的潛艇上起飛必須依賴彈射器,為此在格納庫前方,設置了一條四式一號彈射器,最大彈射重量為5噸,比「大和」級的一式二號彈射器還要長40公分。

可見從圍殼延伸到艦首附近的彈射器。

愛知公司負責為該艇同步研製配套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M6A「晴嵐」水上攻擊機。它是第一種採用整個機翼90度向後摺疊的日本戰機,並且垂直和水平尾翼也可摺疊。而浮筒儲存在甲板下的倉庫里,待起飛整備時再安裝在飛機上。

「晴嵐」機翼摺疊狀態。

飛機完成任務返回潛艇附近,用吊車吊起,拆掉浮筒並摺疊機翼即可送入格納庫。或者在彈射器上直接加油掛彈再次出擊。但在實際運用中,「晴嵐」也可以選擇不安裝浮筒直接起飛,這樣可以減少阻力以達到最大掛彈量。但是飛機返回後飛行員只能選擇棄機。

M6A「晴嵐」水上攻擊機三視圖。機長約10米,寬約12米,高約4.5米,重4.25噸,乘員兩名。最高速度474千米/時。如果拋棄浮筒,可達到560千米/時。

為了縮短整備時間,飛機在裝入格納庫前已經加油掛彈。並在起飛前注入加熱過的油料來加快啟動速度。第一架飛機在3分鐘內即可起飛,而位於最後的第3架飛機,由於甲板空間有限,要等到前兩架起飛後才能做準備,20分鐘後才能起飛。但實際上因為人員、機械以及海況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存在,起飛時間經常超過20分鐘,而且整個過程非常危險,飛行員每起飛一次就可獲得6日元的危險津貼,而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士兵的月俸才60日元。

該機可掛載一枚800千克炸彈或四枚250千克炸彈執行對地轟炸任務,也可以掛一枚92式450毫米航空魚雷攻擊艦船。只有自衛武器,為1挺13毫米後射機槍。圖為保存在美國的「晴嵐」修復機。

日本海軍原計劃裝備18艘伊400型艇,但隨著戰事逐漸吃緊建造數量一減再減,而且製造「晴嵐」的愛知公司在大轟炸中幾近癱瘓,讓潛水航母陷入沒有飛機可用的尷尬境地。所以,從1944年12月第一艘完工到戰爭結束時也只有伊400、401和402三艘進入現役,作戰目標也從最初的美國東海岸和巴拿馬運河逐步縮回到南太平洋海域的美軍駐地。

1945年7月,伊400號和伊401號兩艘潛水航母前往烏利西環礁,攻擊駐紮在該地的美軍艦隊。但還沒展開攻擊就收到了宣告戰敗的玉音放送。在激烈討論後,投降派勝出。決定返回日本本土投降,而此次攻擊的總指揮有泉龍之助大佐則在401號艇上自裁。

返回途中兩艇均被美軍捕獲,美軍對該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立刻帶回本土研究。為了防止蘇聯染指,研究一結束就擊沉於夏威夷外海。

停泊在夏威夷港內的伊400和401艇(外側),伊14艇(內側)。她們旁邊是美軍的7600噸級運輸艦。

至於402號艇,日本投降時,她正在港內維修,後也被美軍繳獲。1946年作為靶船擊沉於長崎北方海域。

伊400雖然沒有戰果,而且浪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她稱得上是最接近實用化的潛水航母,是超越當時軍事技術的存在。在戰後美國的早期飛彈潛艇上還能看到她的影子。美軍還曾嘗試過建造配備噴氣式戰機的潛水航母,但因技術難題無法解決,均遭失敗。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快速進步。出現了所謂的「潛射無人機」。它作為未來信息化海戰的一部分,可以彌補潛艇在探測和通信方面的短板,有效提升潛艇的偵查感知、作戰範圍和生存能力,或對潛艇作戰產生深遠的影響。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配備的「鸕鶿」無人偵查機,2006年完成實驗飛行。該機長為5.8米,重4噸,作戰載荷452千克,作戰半徑最高可達917公里。通過多架無人機配合運用,可以為潛艇建立起強大的偵查甚至攻擊網路。

在未來,「潛水航母」或許會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在戰場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越軍地道最令美軍膽寒,曾挖到美軍基地附近,雙方士兵在地底廝殺
實錘?火箭軍海軍官微瘋狂暗示,各地目擊的UFO是某新型武器?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