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為什麼能吸引比爾·蓋茨?

他為什麼能吸引比爾·蓋茨?

2015年1月,瑞士達沃斯論壇期間,大衛·克里斯蒂安發表演講。圖/視覺中國

本刊記者/劉遠航

最近,克里斯蒂安在社交媒體上很活躍。4月的時候,全世界都在關注引力波探測到的黑洞圖像,克里斯蒂安也在推特上轉發了這個消息。他很興奮,就像是發現了原子一樣。他覺得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引力波的意義,以及大爆炸的存在。這與克里斯蒂安的研究領域直接相關。

一方面,他是研究蘇聯社會歷史的教授,出版過研究伏特加與俄羅斯社會的專著,見識過充滿分化和對峙的時代;另一方面,他提倡融合與跨界,最知名的身份是「大歷史」概念的提出者。所謂「大歷史」,即是結合天文、地質、生物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超越國家和民族的範疇,從宏觀的角度思考人類、生物圈和宇宙的關係。

在「大歷史」的敘事框架中,歷史的範圍從人類社會拓展到138億年以前,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視角轉變之後,克里斯蒂安發現,很多事情變得有趣起來。比如,地球上所有活的植物和動物都有相同的共同祖先,這意味著我們在某種意義上,都與辦公室外面的那棵蘋果樹有關。有人甚至提過一個更加極端的說法,給氫元素足夠多的時間,這個無色無味的氣體就會變成人。

再說一個不那麼有趣的事情。當我們站在足夠高的高空俯瞰20世紀的歷史,一些細節從視野中消失,與此同時,更本質的脈絡顯現出來。相比於那些戰爭和宗教的衝突,共產主義的社會實驗,資本的泡沫,還有科學技術的更迭與進步,更深層次的變化其實是人類與生物圈的關係。

「和我小時候生活的世界相比,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僅過了70年全世界人口就增長了兩倍多,而我們對周圍生物圈的影響幅度也提升了好幾個量級。」克里斯蒂安對《中國新聞周刊》感嘆。

2010年,在比爾·蓋茨的支持下,克里斯蒂安參與創立了「大歷史」在線教育項目。與此同時,許多地區的高校和中學開始開設大歷史的課程。他的作品在很多國家都很暢銷,包括中國。今年5月,他的最新作品《起源:萬物大歷史》在中國大陸出版。

懸崖與繩索

今年早些時候,克里斯蒂安去了德國一趟,在多瑙河邊又見到了幾位五十年前的老同學。上學的時候,克里斯蒂安水性很好,是救援隊的成員。他就讀的大西洋學院位於英國南威爾士的海邊,多礁石和山崖,有時候,海浪襲來,容易把人捲走。救生員克里斯蒂安經常整裝待命,必要時順著繩索,從懸崖邊下到海里去。

那還是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事情。大西洋學院成立於1962年,是「世界聯合書院」運動的第一所學校,讓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只看才智和能力。在當時,聯合書院被視作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創始人庫爾特·哈恩經歷了二戰,希望能夠通過教育來消除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偏見與隔閡。

克里斯蒂安自身的經歷同樣有著國際化的特點。他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母親來自美國,父親是英國人,從軍隊退役後,來到奈及利亞擔任地區長官。50年代,奈及利亞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克里斯蒂安在這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當地民眾的信仰不同,有著各種各樣的宗教景觀。傳統的音樂形式仍然流行,古老的劇院也很多。時至今日,克里斯蒂安說話的時候,還混雜著非洲殖民地、布魯克林和英國本土等不同口音的痕迹。複雜的文化身份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思維方式。

但在他生活的小世界之外,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景象。當時冷戰正緊,美蘇陣營對立,政治將一些人從另一些人里區分開來。大西洋學院成立的同一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克里斯蒂安記得,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嚇傻了,整個世界被推到了懸崖邊。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曾經承認,核戰爭爆發的幾率在1/3到1/2之間。有時候,克里斯蒂安不禁會設想,或許那些蘇聯的同齡人也會因為導彈危機而感到恐懼吧。

後來,克里斯蒂安去牛津大學讀書,最後在那裡拿到了博士學位,方向是俄羅斯歷史。這個過程中,他受到法國「年鑒學派」的影響,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俄羅斯農民的日常飲食,以及伏特加。俄羅斯人對於伏特加的痴迷,跟氣候和地理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紀的俄羅斯,政府的財政收入有2/5都來自伏特加的銷售。不誇張地說,要是所有的俄羅斯人停止喝酒,整個帝國可能就因此崩塌。

讀博期間,克里斯蒂安去蘇聯訪學了一年,就住在聖彼得堡,那裡當時還叫列寧格勒。70年代初的蘇聯社會正處於國力最強盛的時候。克里斯蒂安發現,這裡並不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一無是處,雖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腐敗嚴重,選舉也只是走形式,平時聊天,也需要對談論的話題保持警覺。不過,也有很多積極的方面,比如免費的醫療體系,雖然質量可能沒那麼高,而且,那裡的房租很便宜。

90年代初,克里斯蒂安接受講學的邀請,再次來到蘇聯,待了兩個月。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許多事情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與此同時,整個社會處於崩潰的邊緣。

崩潰的原因很複雜。還是以伏特加為例。80年代中期,蘇聯民眾聽到了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要求禁酒的消息。更早之前,石油價格的下跌給忙於阿富汗戰爭的蘇聯一個不小的打擊,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騰飛則讓這個社會主義老大哥也有了改革的危機感,為了提高民眾的工作效率,伏特加再一次成為了政府打壓的對象。人民的日常生活與國家意志和權力之間,一直存在這樣的微妙張力。

回升的潛流

克里斯蒂安再次去莫斯科的時候,講學的內容是他剛剛提出的大歷史。當時,他是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歷史系的教授。赴蘇訪學的前一年,也就是1989年,他提出了大歷史的概念,並邀請不同領域和學科的老師到自己的課堂上。不久之後,克里斯蒂安承擔了全部的教學任務。

「在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的歷史系除了澳大利亞歷史或者中國史之外,也應該有教授整個人類歷史的課程。但是要想教好人類史,你就得往前推,了解人類是如何進化的。要想教授人類進化史,又得了解生物學和生命的進化史。要想教授生命進化史,還得了解地質學和地球的生成過程,以此類推,就回到了宇宙的起源。這構成了我教授大歷史課程的初衷。」大衛·克里斯蒂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道。

在當時,很少有人這樣思考問題。儘管歷史研究中的確有全球史的提法,但並不佔主流。此前,克里斯蒂安的蘇聯和俄羅斯研究受到過法國「年鑒學派」的影響,注重氣候、地理等因素在經濟社會和歷史研究中的作用,而「年鑒學派」的代表人物費爾南·布羅代爾就曾提出過著名的「長時段」概念,注重經濟社會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間的「周期性波動」,它的對立面是那種關注特定事件和細節的傳統史學。克里斯蒂安走得更遠,面也更寬,將研究的範圍從人類歷史拓展到生物的進化和宇宙的形成

提出「大歷史」的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克里斯蒂安收到了訪學的邀請。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第一次給國外的學生講授大歷史,竟然是在蘇聯。更有意思的是,他講學所在的東方研究所,台下的學生對大歷史的提法很感興趣,理解起來並不費力。克里斯蒂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開玩笑說,馬克思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大歷史」學家。只不過,在半個世紀以來的主流學術圈裡,這種整體性的宏觀敘述被壓抑了。

也正因此,克里斯蒂安的設想一開始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一次歷史學會議上,微觀史學著名的學者雅克·勒韋爾和卡洛·金茲堡也在場。勒韋爾聽了克里斯蒂安的講述,對其提出了質疑,「我不覺得板塊構造和大爆炸能對我們理解歷史有什麼幫助。」克里斯蒂安則提到,我們對歷史的慣常定義其實是一種限制。

另一方面,大歷史的提法填補了現實的需要。克里斯蒂安認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宗教意義上的創世神話已經成為過去,應該有一種新的起源故事,藉助科學研究的幫助,為人們提供一個整體性的圖景。這種圖景是對過往宏觀敘述的一種延續,儘管那種宏大敘事一度被學術界忽略。

2004年出版的《時間地圖》是克里斯蒂安為大歷史課程撰寫的一部重要著作,問世之後,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在其中的導論部分,克里斯蒂安就把自己的寫作看做是撰寫「現代創世神話」的嘗試。他意識到,半個多世紀以來,出現了更多關於人類起源的知識,這讓大歷史的整合變得必要。

走上大歷史的道路後,克里斯蒂安幾乎把自己變成了理科生,去了世界上許多地方,看冰川的生成,或是拜訪古老的人類部落,尋找起源故事的線索。2016年,他去了澳大利亞的蒙哥湖遺址,說是湖,其實已經完全乾涸。這裡發現過遠古人類生活的痕迹,距今4萬年。身形巨大的袋鼠曾在這裡出沒。

克里斯蒂安拜訪了仍在湖區生活的穆提穆提族部落,和當地的族長聊天。幾乎是帶著一種浪漫主義的熱情和衝動,克里斯蒂安向那位族長描述了一幅遠古的生活圖景,大家圍坐在篝火旁,聽老人講故事。

那時候,語言已經出現,人類的知識得以擴散和傳承,甚至形成集體記憶。而在現實中,這些部落保存本族語言和傳統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另一方面,在現代社會的衝擊下,他們對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越來越失去控制。

河岸與橋樑

克里斯蒂安的名字開始和比爾·蓋茨聯繫在一起,是在2008年。當時,克里斯蒂安離開了澳大利亞,在美國加州的聖迭戈州立大學任教,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比爾·蓋茨的助手,聲稱首富先生希望見個面。

這一年,蓋茨已經從微軟公司董事長的位子上退下來,主要關注公益和慈善。他每天要在跑步機上運動一個小時,一邊跑步,一邊看大學課程製作公司製作的DVD視頻,藉此打發時間。瀏覽視頻的時候,刷到一個很特別的課程,看不出來具體的學科,主講人形態可掬,肢體動作很豐富。此人正是克里斯蒂安。

進入到新世紀,學術界對於大歷史的關注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克里斯蒂安的課程被視頻製作公司看中,由此,他從書桌和講台走到了鏡頭前,從此多了一個科學普及者的身份。在視頻課程中,他將大爆炸以來的歷史分成了八個節點,比如星體的形成、智人的演變、農耕文明的出現、現代社會的轉型,如此等等。

大歷史的知識整合能力吸引住了比爾·蓋茨,這位曾經的哈佛大學肄業生主動提議,要出資支持克里斯蒂安的課程。事實上,微軟公司曾經推出過一個名為「Encarta」的百科全書電子軟體,然而,沒有抵擋住谷歌和維基的衝擊,Encarta最終關停。現在,克里斯蒂安的大歷史課程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

於是,名為「大歷史項目」的網站投入運營,在大歷史團隊的推動下,一些私立中學開始教授這方面的課程。截至2014年,教授大歷史課程的學校從一開始的5所拓展到1200所,從美國本土向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是亞洲拓展。有五年的時間裡,克里斯蒂安每個暑期都要去韓國的梨花女子大學講授大歷史課程。

和很多人對亞洲學生的印象一樣,韓國的學生勤奮,也聰明,但提問的積極性不高。文化差異帶來了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碰撞很多時候都是有趣的。

不過,壁壘仍然存在。在美國本土,克里斯蒂安的團隊需要面對的是,大歷史課程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與傳統的課程大綱兼容,而且師資也是一個問題,可能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而在其他國家,這種衝突可能更加明顯。英國《衛報》曾經發表文章,認為大歷史並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有些陳舊。作者對比爾·蓋茨參與歷史教育的熱情提出質疑,對於日漸美國化的英國教育也有很多不滿,儘管大歷史項目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打破美國教育的現有格局。

每個社會的人都會有某種思維的慣性,甚至可能是循規蹈矩,覺得這樣就可以了。」克里斯蒂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他希望自己創立的大歷史的學術框架能成為新的河岸與橋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好ICU里的終極武器?
當景甜學會自黑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