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觀看完鯰魚王納爾邁那場激動人心而又讓人不寒而慄的「登基」儀式之後,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埃及的王權統治到底是怎樣出現的?這個問題其實在學術界一直是老大難,而且直到今天還沒有什麼定論。

前王朝時期是儀式性調色板的高產期,下圖中這塊「獵人調色板」(Hunter Palette)裂開了幾部分,刻畫了一隊拿著各種武器的獵人或軍隊,羚羊和野兔奔跑在他們下方。注意從右邊數起的第二個人拿著高桿,上面有一隻神隼,可能是荷露斯的徽志。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圖:獵人調色板(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現藏於羅浮宮的「公牛調色板」(Bull Palette)是又一件前王朝時期的傑作。它的正反兩面頂部都貫徹著相同的主題:公牛(可能是統治者的化身)用長角抵殺敵人。我們還可以找到不少和納爾邁調色板相同的藝術題材。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圖:公牛調色板(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有人會把王權的出現和文明的誕生等同起來,嗯,無論如何,我們對埃及文明的認識,確實很大程度是與它的君主制度有關的。

在這裡,芹菜認為有一種理論非常值得注意。

這裡要順便填兩個很久以前挖下來的坑:

  1. 還記得之前提過的那位埃及學的泰斗、讓陶器說話的人——皮特里爵士嗎?芹菜說過我們遲早會再碰到他,就是現在了。(新來的小盆友如果對皮特里有興趣,請往前翻閱看他的故事)
  2. 還記得史前埃及與兩河流域的羈絆嗎?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們多次提到過兩河流域,芹菜曾說過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事情,就是現在了。

下圖是兩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地圖。標出了兩河流域幾個重要的原始城鎮的名稱。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兩河流域與埃及(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我們已經介紹過皮特里在梳理埃及史前史方面的傑出貢獻,而他本人對於「埃及的法老王朝是怎樣出現的」這個問題,也是有著頗為堅定的觀點的,這套觀點由皮特里為開端,並經歷了他的好幾位學生(都是出色的埃及學家)的完善,被稱為「王朝之族」(Dynastic Race)理論。

但是,它在今天卻很少再被提及的——這個原因我們下一篇文末會再講。現在,我們從皮特里本人在1894-1895年的冬季於涅伽達村以北7公里處進行的那次發掘講起。

下圖中皮特里爵士在倫敦大學學院展示自己從埃及發掘出來的物品——他本人正是該學院埃及學系的首任系主任,培養了幾乎整整一代的英國埃及學家。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皮特里爵士在倫敦大學(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皮特里在埃及最重要的發掘工作是在12月3日展開的,那天他在同事詹姆斯·奎貝爾(James Quibell,1867-1935)的陪同下,來到了尼羅河西岸、盧克索以北26公里處的小村涅伽達。

在前一階段的發掘中,他們找到了一座可能供奉豐饒之神-敏(Min,更是男性生殖的守護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叫他,小弟弟之神,嗯,我真的不是污喵王啊)的原始神廟,受到鼓勵後,他們決定擴大搜索範圍,把涅伽達附近的低矮沙地也都檢查一遍。

他們沒花多久就察覺到,這片地區是個下鏟子的好地方:這裡到處都是陶器碎片,有些沙丘看著非常有可能是史前時期的墳丘——用肉眼能看到的就有幾千個。

在它們附近,還發現了一些石灰石塊,皮特里判斷曾有一座原始神廟屹立於此。後來證實了這是一座供奉混亂之神塞特的廟。

皮特里雇來了大批埃及農民,僅僅那一個冬季,他們就發現了2000多座前所未見的墓穴。

由於那個年代學術界不懂埃及史前史,因此它們被劃入第1王朝之前,也就是那個被稱為「前王朝」的隱晦的時代。

眼尖的皮特里很快就發現,這裡其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墓葬。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一座典型的涅伽達1期的墓(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被皮特里劃歸「涅伽達1期」的較早一些的墓,只是把死者埋在土坑裡。死者底下會鋪上草席。這些人的姿勢都是那種我們熟悉的蜷縮的胎兒姿勢。下葬後,這個坑用一個棗椰樹枝織成的葉柵覆蓋,再蓋上沙土和碎石。

來自這類墓穴中的陶器有擦得很光亮的紅陶和清晰可辨的「紅底黑線」陶,都是典型的前王朝早期風格。

這些墓中還經常放著燧石刀、牙梳、針等的雜物。此外在幾座墓中還發現了小調色板,旁邊還有裝著孔雀石粉的小包。這些墓中沒有發現任何有文字的材料。

下圖中是來自涅伽達1期的罕見的小雕像,一大一小兩個,似乎都刻畫了長著長鬍子的男性形象。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兩個小雕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較晚一些的墓,皮特里劃歸為「涅伽達2期」,它們和前一種墓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不一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墓葬都集中在被他稱為「T墓地」(Cemetry T)的區域內。

皮特里相信,T墓地是一個精英家族的墳場——他甚至覺得這些人可能就是當時的統治者。

這些墓的邊緣砌上了土坯,墓坑呈規整的正方形。死者下葬後,墓頂覆以棗椰樹榦拼成的天花板,再蓋上沙土。

在這些設計更加精巧的墓中,皮特里發現了一種新的陶器類型,它們有噴嘴和三角形的耳狀柄,像極了美索不達米亞的陶器。

這些陶器的樣式與尼羅河谷內更早期的陶器截然不同,顯然是外來物。皮特里認為,來自涅伽達2期T墓地內的這批陶器中,至少有兩種樣式帶有明顯的美索不達米亞風格。這是一個新發現。

下圖中下面部分左列是涅伽達出土的前王朝時期的陶壺,右列是美索不達米亞相同時期的陶壺,可看出明顯的相似之處。上面部分是兩種陶壺的裝飾花紋比較。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涅伽達和美索不達米亞陶壺比較(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Civi

下圖是蘇美爾的陶罐(上)和埃及前王朝時期的陶罐(下)的比較。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蘇美爾和埃及前王朝的陶罐(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Civili

皮特里在自己的考古日誌中寫道:「在有裝飾圖案的陶器中,有一些比較大的罐子上有三到四個三角形的耳狀柄。這些耳狀柄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歐貝德文化時期(Ubadian Period)已經出現、並在原始文化時期(烏魯克/捷姆迭特·那色時期)(Uruk or Jemdet Nasr Period)變得很典型的美索不達米亞陶器。」

芹菜註:歐貝德文化、烏魯克文化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都是兩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其中歐貝德文化興盛於公元前5300-3600年左右,其餘兩個文化則緊隨它之後。這幾個都是務農和畜牧的文化,並且可能已經發展出了貿易,小城鎮也初步建立起了了。

雖然這個耳狀柄也可以說是陶器功能自然演變的結果(使之可以吊在繩子上),但事實上,這種形狀的耳狀柄最早的例子來自美索不達美亞。

而且還有一種類型:有噴嘴的壺,塑造這麼長的噴嘴似乎更多是為了時尚好看,而這種噴嘴的樣式也是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

皮特里寫道。「……雖然這些(在涅伽達墓地出土的)壺是用埃及本地擦光的紅陶製成的,但這噴嘴完全是非埃及風格的。……總之,這些陶器與美索不達米亞的陶器非常相像。」

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涅伽達有繪畫的淺黃色陶器,在T墓地大量出土。皮特里認為它們的質量「無疑是所有涅伽達陶器中最好的」。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涅伽達淺黃色陶器(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在出土了這些陶器的墓穴里,還找到了黏土做的船模型,和很多小塑像,造型都是高舉雙手的女性——這位女神顯然是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藝術主題。

下圖又是一個涅伽達2期的小塑像,這一次,女神的雙臂被簡化掉了,但袒露的胸部和曼妙的身材還是沒變。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涅伽達2期小塑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下圖中一個涅伽達2期淺黃色陶罐上的繪畫:最上面是一列山峰或沙丘。中間是兩條船,船之間貌似是一顆棗椰樹。鴕鳥周圍都是;兩位高舉雙手的女性位於最下方。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涅伽達2期淺黃色陶罐上的繪畫(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Civi

至此,敏銳的皮特里意識到:

埃及王權的興起,會不會和一些「外來者」有關?

美索不達米亞也是第一次農業革命的覆蓋點,並且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城鎮出現的地方。

既然農業技術能從黎凡特一路傳播到尼羅河谷,也許一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人在史前的某個時候,由兩河流域來到了埃及,也並非什麼難以置信的事情。



現在讓我們來詳細看看一個被皮特里編號為T5的涅伽達墓葬,這是一個典型的涅伽達2期「社會精英」墓,它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

這個墓葬沒有被盜的跡象,因此當皮特里找到它的時候,它完全就是五千多年前的模樣。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T5墓葬平面圖(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Civilizatio


這是一個長4米寬2米的長方形土坑,在坑的北端放著8個大陶罐,陶罐裡面是焚燒過的木頭和其他植物(草,水果蔬菜之類)的灰燼。

這8個罐子里都沒有人類的殘骸。因此,這些灰燼應該是在死者的葬禮上焚燒完祭品後留下的。

在坑的南端,放著一套有波紋狀柄的陶器,裡面盛著植物油,在出土的時候它們還散發著很濃的味道。

在這兩堆陶器中間,是人的遺骸。有5個頭骨分開被排放在中央,第6個頭骨被擺在墓坑南端的罐子旁。這第6個頭骨被放在一塊土坯上。

中央那5個頭骨的周圍擺放著三個十分精緻的硬石器皿,是用斑岩或黑色花崗岩雕琢成的,都帶有耳狀柄。

這些硬石器皿中裝滿了珠子和棕色卵石,可能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品。有一個頭骨裡面也塞滿了珠子。在另一個頭骨旁邊,有一塊刻著鳥頭的小石板。

其餘部分的骨頭被收集成一堆,只有長骨頭(多數是股骨,也就是我們大腿裡面的那根骨頭)被分散放在不同的位置。所有較大的骨頭都有一端被打破了,裡面的骨髓好像被利器吸出了——因為在這些骨頭的內部還能找到利器插入時留下的凹痕。一些骨頭的表面上,明顯有牙痕。

好的,你們開始背脊發麻了吧,接著說。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涅伽達墓地今貌(圖片來源:John Romer, A History of Ancient E

皮特里在涅伽達大墓地找到了埃及文明誕生的重要線索,他走後,這片墓地除了偶有考古學家造訪後,基本保持著原貌,直到今天仍能看到很多陶器散布在那裡。

皮特里認為這些屍體是在下葬前就被肢解的,它們的頭顱是被人刻意割下來的。這種葬俗在很多個涅伽達精英墓葬里都有發現,並非T5所獨有。

看來,當時的社會精英階層中流行把逝去祖先的肉(尤其是骨髓)吃掉的做法,極有可能因為在那時的觀念中,祖先的特質(勇氣、才藝、毅力甚至權力)肯定存在於他們身體的最內部,既然祖先肉體已衰,子孫就有必要把這些珍貴的特質吸收掉。

皮特里認為,這些精英們死去之後,他們的頭顱可能曾經被家族後代供奉一段日子才下葬——聯繫一下之前文章里曾經介紹過的可怕的耶利哥頭像,我們便不難推測當時整個中東地區都奉行這類習俗。T5墓很可能是涅伽達一個精英家庭的合葬墓。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耶利哥頭像(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耶利哥頭像,來自耶利哥(Jericho,就是《聖經》中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陷的那座城市)。耶利哥已被確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這個城市的史前階段,有人創作了這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藝術品」,它取材一顆人類的頭骨,在上面加上黏土還原了眼睛。用途及象徵意義至今成迷。

皮特里找到的這些墓葬中埋葬的「王朝之族」,顯然有肢解和吃人(雖然並不是吃活人)的可怕習俗,由於這和後來「文明的」埃及人的形象非常背道而馳而且令人不安,慢慢地,這個話題很少再被人提起。

但是,這是埃及不為人知的過去,如果我們沒有勇氣繼續探討,那麼我們對以後的埃及文明的認知就註定是不完整的。

所以請深呼一口氣,繼續拿起你們的放大鏡吧,少年偵探團!咦對不起,我又穿越了- -。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今日埃及的陶器產業(圖片來源:John Romer, A History of Ancient


今日埃及的陶器產業,上圖及中圖:燒制好的陶器被整齊的堆放在空地上等待運輸。下圖:溫柔的尼羅河是運陶器的船隻最適合的通路。制陶業在今天的埃及依然佔據著自己的江山,尤其在鄉村地區,陶器的用途很廣。

除了「吃人」,T5墓中還有兩樣東西鮮明地指出了涅伽達1期文化與2期文化的不同之處。

首先,皮特里發現,青金石(lapis lazuli)這種美麗的藍色寶石在涅伽達2期的精英墓葬內突然出現,而在更早的涅伽達1期墓葬內根本沒出現過。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一塊未經雕琢的青金石原石(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這裡要補充一個難以置信的知識點:在整個中東地區,只有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區有青金石礦——是的,反正一大堆古代文明國家中,被貴族們趨之若鶩的青金石全部都是從那裡輸出的;而這個地方和埃及的直線距離是多少?超過3700公里!

我們都知道,在文明時期,埃及的法老和貴族們都鍾愛青金石,它被製成聖甲蟲戒指、胸牌、手鐲、珠子項鏈等等。法老的宮廷大量採購這種遙遠的舶來品。

而現在我們看到,在埃及的前王朝時期,就已經有人把青金石遠道運來了,而在比涅伽達稍早一點的兩河流域,青金石就已經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了。

於是和陶器一樣,我們再一次發現了一樣東西,它在埃及出現之前,是先出現在兩河流域的。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一枚埃及聖甲蟲戒指,聖甲蟲是青金石雕成的(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皮特里還發現,雖然涅伽達2期的社會精英們已經得到了青金石(先不論是他們自己帶來的,還是通過當時已經存在的貿易網路買來的),但是這種寶石只是曇花一現,並且在第1王朝之前就從埃及銷聲匿跡了。再過了好幾百年,到了埃及的古王國晚期,青金石才再次出現在埃及的記錄里。

皮特里認為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的發祥地,農業誕生的地方)與史前埃及的聯繫並不長,蘇美爾移民們來到埃及之後,逐漸都「埃及化」了,他們與故鄉的聯繫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中斷了。

另外,涅伽達2期出現了一批明顯屬於「戰士階層」的墓葬,這些墓里放入了大量兵器,與我們之前了解的性情溫和不愛打架的農夫們的墓大相徑庭。

皮特里在這些墓里找到了大量的梨形棒(即權標),它們的數量如此之多,而在更早的涅伽達1期墓里,很少見到梨形棒,而是更多看到把棒頭打磨成一個碟子型的武器。我們說過,梨形棒後來成為了法老的儀式用具,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兩種石制的棒頭對比。上圖為碟形,下圖為梨形。(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所有戰爭的原則都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在原始的肉搏戰中,能夠一下子擊殺敵人或至少將其擊昏的兵器無疑會給使用者帶來巨大優勢。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場史前軍備競賽:涅伽達1期的人使用的碟形棒,只有在正中敵人要害的時候(比如一下就砸中頭部)才是有效的,但是涅伽達2期的戰士們使用的梨形棒,雖沒有鋒利的刃,卻擁有很大的接觸面,只要掄起這個武器,無論砸到敵人的哪個部位都能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辛努塞爾特一世與阿蒙神(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在卡納克,中王國時期的法老辛努塞爾特一世(Senwosrte I,約公元前1971-1928年)留下了一間精緻的布滿浮雕的小祈禱室,被稱為「白室」(White Champel),這裡面的浮雕講述了這位法老管轄著的省份和他與眾神的關係。我們在好幾個場景里都看到法老在祭祀神靈時,把權標(梨形棒)握在手中——顯然那是他重要的道具,與他的神聖身份息息相關。

會不會在前王朝時期,一批來自蘇美爾的移民來到了埃及,他們的軍事優勢打敗了土著,建立起了他們的統治並且直接導致了法老文明的誕生?

皮特里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充分的證據,並且得到了不少考古學同僚的支持。在兩次公開演講中(1918年和1922年),皮特里發表了他的「王朝之族」理論,把自己的西方殖民主義態度暴露無遺。

當時,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西方正經歷著一場思想上的陣痛。皮特里的觀點難免會讓今天的人感到良心不安,但是在那個時候的歐洲學術界,殖民主義甚囂塵上。

我們也不應該怪責皮特里,因為他正是那個時代的人;我們也不能因為抨擊殖民主義而否決皮特里的理論,因為正如前面所說,他是一位非常敏銳的學者,他的理論都是以實實在在的考古發掘為基礎,有條不紊地,合乎邏輯地建立起來的。

皮特里死後,他的弟子把「王朝之族」理論進一步深化,但是問題也隨之變得更加複雜敏感了。

這時二戰剛過,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還攪動著世界的神經,而皮特里的後繼者們把「王朝之族」說成是「優等民族」——由於採用了這麼一個使所有人都感到不安的術語,這個理論由此便壽終正寢,再也沒人想提起,也沒人敢去提起了。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兩河流域的格里芬和埃及的格里芬形象對比(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奇特的神獸「有翅膀的獅身鷹面獸」又叫做格里芬(Griffin),在前王朝時期出現在希拉孔波利斯的調色板上。但是這貌似又是一項蘇美爾人的發明創造,後來被埃及人所繼承。上圖及中圖的獅身鷹面獸造型來自兩河流域出土的圓筒印章,而下圖則來自埃及希拉孔波利斯。三者之間的關聯是很明顯的。

但是,我們不應該因為那些尷尬的術語就對一個也許很合理的理論視而不見。從涅伽達1期到涅伽達2期這短短不過一兩百年的時間裡,埃及好像真的被什麼推了一把,這股力量也許真的來自蘇美爾,也許當中經歷了很多的戰爭、妥協、融合,最後才匯聚起了文明的微弱曙光。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位於涅伽達的啊哈(King Aha)之妻墓復原圖。(圖片來源:Legend: The Gene

下圖是薩卡拉(古埃及大型墓地)左塞爾(Djoser,又作喬塞爾,第三王朝的法老)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外圍的「舍瑞克」(Sherekh,原始的宮殿)建築。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圖:薩卡拉階梯金字塔建築群外圍建築(圖片來源:Ancient Egypt,From Prehisto

泥磚牆壁龕從前王朝時期一直陰魂不散地持續到了古王國初期。雖然原始的宮殿樣式似乎很快就沒有再被使用,但宮殿和它外立面上的壁龕形狀卻一直留在埃及王室的記憶中,留在法老的「荷露斯名」中……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插圖:納爾邁的荷露斯名(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荷露斯名的格式是這樣的:一個方框,下半部是一個「舍瑞克」(Sherekh,據推測應該是王宮的立面的藝術形象。這種建築物很可能也有壁龕),上半部則寫上國王的名字。荷露斯——神隼,立在方框頂端。

未完待續

作者:芹菜法老 編輯:Pepi太后

我們的文章在各平台同步更新,搜索「尼羅河畔洗爪爪」即可找到我們。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們繼續聽故事。

不是原住民?前王朝埃及王權統治竟然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徙而來?

關注我們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