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袁天罡(綱)是隋末唐初的一個傳奇人物,後人把他演繹成通曉陰陽、能斷古今的神仙一流的人物。但袁天罡這麼個名人,在史書當中僅有簡單介紹,內容支離破碎不成系統。加上野史和時人筆記記載,只是多了一些袁天罡的軼事傳聞,史料價值仍然很低。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袁天罡)

【正史當中的袁天罡】

《舊唐書》和《新唐書》當中有袁天罡的傳記,都是1000字左右,這對於一個不過是六七品官的唐代人物來說很是重筆墨的描寫了。但仔細推敲,主要內容都是袁天罡給人看相的結果,真正生平記錄內容極少。

袁天罡,蜀中成都人,隋朝曾任資官縣令(現四川榮縣或威遠縣),唐代武德年間任火井縣令(現四川邛崍縣),貞觀八年被李世民召見入朝,當年四月亡。

沒了,就這麼多,故事講完了,除了袁天罡給別人算命的事情,正史當中沒有別的內容了。

好吧,《新唐書》中還記錄了袁天罡的一些著作,《相書》七卷,與李淳風合著的《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另一部正史《資治通鑒》當中對袁天罡一個字也沒有記錄。

這回正史當中真的沒有別的內容了,袁天罡在歷史上就這麼個地位。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正史中其他筆墨倒是記載了不少袁天罡給人看相的記錄,包括杜淹、王珪、韋挺、竇軌、岑文本、劉仁軌、馬周、張行成等初唐名人,都應驗了。

最著名的肯定是給武則天看相,「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

這些內容真偽難辨,其中給杜淹看相是有旁證的,杜淹是初唐名相杜如晦的叔叔,在貞觀年間曾任過宰相,《全唐詩話》中有杜淹一首《召拜御史大夫贈袁天綱》,至少說明杜淹和袁天罡有私人交往。

最後就是袁天罡給他自己算命,高士廉問袁天罡你能當多大的官,袁天罡說我今年四月壽盡。果然如此。

李世民拿他與西漢隱居在蜀中的著名道人嚴君平比較,袁天罡很會說話:「彼不逢時,臣固勝之。」(《新唐書》),意思是說嚴君平和他本事誰大誰小不重要,關鍵你李世民是明君,嚴君平生不逢時沒碰到你。

按以上正史記載,袁天罡60歲左右才出仕,隋、唐兩朝各當過一段時間的縣令。貞觀八年被李世民徵召入朝,回蜀中後同年四月亡,在長安最多也就呆了3個月,這不是折騰么?快90歲的人了,有這本事,何必拍李世民馬屁。而且,要不是從蜀中折騰到長安,又從長安折騰回蜀中,沒準還能多活幾年。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袁天罡見到的武則天還是個嬰兒)

【野史和時人筆記】

正史當中沒有,就找找野史或者是這個時段前後的筆記,《太平廣記》有一些袁天罡的記錄,但此書並非正史,又是宋代編撰,僅供參考。

書中說,袁天罡也是官宦人家後人,但到袁天罡時期就衰落了,袁天罡「少孤貧」,喜歡道術,精通相術。其他又是大量給人看相的軼事,仍然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武則天時期著名奸相李義府曾在蜀中寓居,袁天罡見了之後說你能位極人臣,但壽命不長。又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李義府,說我兒子能當七品官,你幫忙提攜一下。李義府答應了,又問自己壽命多少,袁天罡說只能看到52歲。後來李義府果然如此。

這個故事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大致與史實接近,當年李義府20歲之前隨祖父在蜀中,貞觀八年才入朝為官。

但是,袁天罡的兒子袁客師後來只是個八品的廩犧署令,不是七品官,袁天罡給自己兒子算錯了,除非是死後追贈;而且,袁天罡託付兒子完全沒必要找李義府,馬周貞觀五年就發達了,比李義府早了好多年。或者找杜淹的京兆杜家,杜家可是長安望族,名人輩出,安排個七八品官還是很容易的。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還有個故事,陝州刺史王某給女兒找夫婿,把手下官吏都聚集在一起讓袁天罡幫著挑。結果袁天罡說,這裡沒有貴婿,只有一個姓姚的果毅,他兒子是貴子,可以嫁。按書上說,當時這個姚果毅的兒子23歲,喜好射獵、不讀書,周圍人都說袁天罡看走眼了。結果這個姚果毅的兒子是姚崇,開元時期名相。

但這個故事明顯時間不對,姚崇23歲的時候已經是唐高宗李治後期,袁天罡已經亡去40年了;如果把故事提前50年,說是袁天綱在世的時候還差不多,姚崇的父親當時32歲,折衝都尉辭官不做,全家在陝州一帶隱居,是陝郡姚氏起家之祖。

類似的故事還有武則天到李隆基時期三次為相的李嶠,這人面相複雜,其他人都看不準,只有袁天罡看準了。但是,李嶠出生的時候袁天罡已亡去10年,不可能有機會給李嶠看相。

所以,《太平廣記》只是筆記小說,勉強算是野史,對袁天罡的記載基本上沒有史料價值,就當故事聽吧。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袁天罡的後代】

袁天罡的兒子叫袁客師,據說得到了真傳,在唐高宗時期任太常寺下屬廩犧署令,一個正八品下的小官,「掌犧牲粢盛之事」,就是祭祀時管牛羊、農具的小官。

《新唐書》中記載了袁客師的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唐高宗李治把一隻老鼠放到盒子里,讓大家猜是什麼。其他人都說是老鼠,只有袁客師說「強實鼠,然入則一,出則四」。打開一看,那隻老鼠生了三隻小老鼠,果然是入一出四;

還有一次袁客師一行人要坐船渡江,袁客師到了船邊退了回來,告訴身邊人說船上的人鼻子里出的氣都是黑的,不能坐這條船。過了一會,有個跛腳人背著東西上船了,袁客師就說有貴人,我們可以乘這條船,果然到江中起風險些翻船。

這個跛腳人是婁師德,武則天時著名宰相。婁師德按正史記載,身高八尺,中年投筆從戎,在軍中三十年,是武則天時期少有的全身而退的高官,果然是有氣運的貴人。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太平廣記》中有個關於袁天罡女兒的故事,她沒有名字,被稱為袁大娘。故事很老套,窮書生遇到了袁大娘,袁大娘給他一副葯,讓他只給貴人看病。果然有貴人找窮書生給女兒看病,於是窮書生美人、財富兩得。

這個故事就明顯不靠譜,是古代那些想升官發財的窮書生們意淫出來的故事,假託袁天罡後人。如果放在現代,和境外富商太太重金求子的故事差不多。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

袁天罡比李淳風大55歲,倒是都可以算是道門中人。但根據雙方經歷,傳說中袁天罡是李淳風老師一說沒有足夠的證據,雙方只是貞觀八年一起在長安呆了幾個月。當時李淳風在太史局只是個初級文官,剛剛因為製造渾天儀從從九品將仕郎升為從八品的承務郎。袁天罡在朝中是沒有職位的,說是共事實際上都有些勉強。

李淳風從小入山修道,自己的父親也教授了他很多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但李淳風應該是在太行山南陀山求學,與袁天罡所在的蜀中相隔數千里,之前並無二人見面的記錄。

傳說中袁天罡與李淳風共同編撰了《晉書》當中的天文、律歷、五行等內容。但唐初《晉書》編撰始於貞觀十八年,結束於貞觀二十年,袁天罡那時已經死去十來年了,應當是李淳風一人所為。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李淳風)

《新唐書》上說二人合著了《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其圖已失傳,這也是後人把《推背圖》放在李、袁二人身上的唯一依據。

「推背圖」三字最早出現在敦煌殘卷當中的《大雲經疏》,「《推背啚》曰:『大蓄八月,聖明運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來朝龍來防,劃清四海,整齊八方』」。沒有看圖識字的意思,更沒有袁、李二人參與其中,這句話也不在任何一版流傳的《推背圖》當中,專家研究是武則天為了篡唐稱帝製造的輿論氛圍。因此,敦煌殘卷中的《推背圖》非後世流傳的《推背圖》。

《推背圖》絕對是中國古代炒作的經典案例,《推背圖》把袁天罡和李淳風聲望推到了頂點,袁李二人的名聲又帶動了《推背圖》經久不衰。

可惜的是,《推背圖》的原作者到底是誰無人知曉,他要是知道《推背圖》能火上一千多年,是否後悔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當年隋末中原大亂,有個道士找到王世充,說能解圖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竿以驅羊。釋云:『隋,楊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王世充聽了大悅,又是封官又是賞賜,堅定了他自立為帝的決心。

所以現在專家研究,認為《推背圖》是唐末五代出現的,這種天下大亂的時候最容易出這種妖魔鬼怪。隋末打著孔子的旗號,唐末就打著李淳風、袁天罡的旗號,再往後可以是劉伯溫,都是一個套路。

可惜這個版本的《推背圖》也失傳了,流傳比較廣的是明末清初金聖嘆點評的《推背圖》,還是亂世。

史書上的不靠譜:袁天罡這個小小的縣令竟然用一千字來立傳

(《推背圖》)

清代關於易學的著作《命理約言》中,把袁天罡奉為祿命之學的一代宗師。這門學問始於戰國珞輅子,之後是漢代嚴君平、三國管輅、晉郭璞、北齊魏定,到了唐代就是袁天罡、僧一行、李泌、李虛中等人了,再北宋陳摶、徐子平、徐大升等人集大成。

現在?都失傳了,只剩下騙子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