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TA系列:有些愛,其實是傷害——批判過度

TA系列:有些愛,其實是傷害——批判過度

陽光下的陰影

(負面人格特質)

我們對於生命和自我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關係、處理問題與困難的能力,都深深受到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長期互動的影

如果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待你的態度是充滿慈愛、溫暖而又非常具有支持性的,如同陽光般溫暖,在你的人生中,你會,比較願意去相信自己周遭的人也一樣充滿了無比的慈愛和關心。一個能從父母那兒接收到無條件接納和愛心的孩子,會是一個比較具有安全感和自尊自信的人。

相反地,如果你的父母經常很嚴厲又極度苛責地對待你,你的內心會有如陰影籠罩著一般,在你往後的生命過程中,你常會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並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難以得到父母的認同和肯定。

因此,在孩提時期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將在我們今後人生自我概念的建構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了覺察你的人生劇本是如何形塑的,為了不讓負面的影響延續下去,去理清影響自我概念的負面因子是很重要的。

批判過度

第一個對我們影響很深的特質是:「過度批判的父母」。

過度批判的父母經常會使用全面性否定的話語指責孩子所犯的錯誤,他們常會說:「你怎麼又做錯了,你實在是沒有用!」諸如此類的話來否定孩子的能力。

當這個「過度批判」的特質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對我們長大之後的影響是:

我們心中會有很深的自卑感和罪惡感,而也由於父母對我們長期的否定及批判,我們通常會真地相信自己很笨、很傻並且一無是處。當我們被自己內在那股無由的罪惡感抓住時,我們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尤其當我們做錯事時,內心更會有很深的自責與內疚。

長大之後,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會變得比較消極、悲觀,沒有自信,對於自己的任何錶現,總是會習慣性地在心裡不斷苛求、批判自己,無法給自己正面、積極的自我建設與肯定。由於自尊心與自我價值感低落,使得我們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當然,也有一些人因為感到自己內在那種消極、不安、不斷反覆出現的自卑情結實在太痛苦了,他會選擇將自己的消極、自卑震蕩到另一個極端去,而變成一個驕傲、自大、過度膨脹自我的人。

一個不能真正肯定自己的人,對他人的包容與忍耐度也相對變低,會以同樣嚴苛的態度去要求自己和別人。

個案:學員分享(女,40歲,保險公司主管)

我的父母與我結婚後的夫家長輩,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都比較嚴格。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了對別人嚴格要求的特質,顯得比較強勢,要求孩子及部屬都依我的方式做事。可是當他們無法照我的要求去做時,我就產生了自我懷疑,因為他人的肯定是我存在的價值。這一點一直要到上了成長課程後,我才領悟到我不要做個一百分的人,我只要做我真實的自己即可。讓自己不要那麼要求完美,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精彩故事:加高的圍牆和開著的門
TA系列:你開心,所以我快樂!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