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光輝艦載戰鬥機近照曝光:看起來像回事,氣動拼湊痕迹嚴重

印度光輝艦載戰鬥機近照曝光:看起來像回事,氣動拼湊痕迹嚴重

近日,國外網站曝光了一組印度國產LCA「光輝」艦載戰鬥機的近期照片,展示了這種戰鬥機最新的研製情況。這是印度航空工業在岸基LCA的基礎上研製的單發單座艦載戰鬥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計劃配備給超日王等航母使用。照片中LCA艦載機訓練試飛很頻繁,看起來似乎一切正常,並不像被技術缺陷困擾的樣子。

「光輝」作為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戰鬥機,其艦載版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小的艦載機了。「光輝」艦載機加強了機體結構,主起落架明顯更加粗壯,液壓伸縮緩衝器行程也更長。有意思的是,「光輝」的陸地版本採用雙前輪設計;艦載版明明要承受更大的衝擊載荷,卻反而採用單前輪結構。這主要是因為機身尺寸太小,加粗的雙前輪結構無法收入機體內,因此只好採用單前輪扭轉收起的形式。

陸基版的「光輝」戰機採用無尾三角翼結構,採用複雜的三段式前緣翼根扭轉,改善低速飛行和起降性能。然而這種氣動外形仍然不適合上艦,著艦速度還是偏大。為此,「光輝」艦載機加裝了可動前緣邊條翼,類似蘇-57的可動前緣邊條翼,起到類似鴨翼的作用,增加起降時的升力係數。不過這個設計還是無法根除「光輝」起降特性不好的特點,對艦載機來說只是勉強堪用。

「光輝」艦載機起落架加粗後,機體已經增重了幾百公斤,這對輕型戰鬥機來說更為敏感。注意圖中主起落架體積增大後,艙門增大了「鼓包」。再加上可動前緣邊條翼,意味著多出了一對活動受力翼面,就也要對機翼根部結構進行加強,進一步加大了機體重量,惡化了「光輝」艦載機的飛行性能。初始設計噸位太小,氣動上拼湊的痕迹太嚴重了。

「光輝」先天氣動設計就沒有留夠改進餘量,改進為艦載機後身板過小、性能局限的缺點進一步暴露和惡化。圖中跟被稱為「機場保衛者」的「短腿」米格-29中型戰鬥機相比,可見「光輝」艦載機的尺寸真的很小,作戰半徑非常有限,恐怕連「航母保衛者」都稱不上。

印度海軍也不是傻子,看不上性能很有限的「光輝」艦載機,情願採購俄羅斯米格-29K中型艦載機,或者未來尋求採購法國「陣風M」、美國F/A-18「大黃蜂」艦載機。

放下著艦尾鉤的「光輝」艦載機。為了增加下視視野,「光輝」艦載版直接沿用雙座機的機體,把后座封起來,加裝油箱和機載設備,儘可能提高航程和性能。

「光輝」艦載機看起來「駝背」很嚴重,氣動阻力進一步增加,最大飛行速度連1.5馬赫都不到,可以說是低速起降不行、高速衝刺也不行,簡直一無是處。

雖然說「光輝」戰鬥機讓印度成為少數幾個能夠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但是這種戰鬥機的性能實在是過於湊合;尤其是艦載版本拼湊的痕迹太嚴重,為了上艦而上艦,沒有什麼實際戰鬥力。即使飛行宣稱很賣力,未來命運仍然堪憂啊。【文/妹子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航空技術曾經落後?答案可能在這個小小的螺絲釘當中
美海軍全新水下核武大殺器開造 為守規矩每艘永久密封4具發射井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