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什麼心臟不會得癌?原來它從一「出生」就贏了

為什麼心臟不會得癌?原來它從一「出生」就贏了

腦洞科普·第二十三期

生活中,總有一些讓你腦洞大開的冷知識,比如,辣是痛覺不是味覺、胃可以擴大為自身體積的6倍、人一緊張就想上廁所……

你的腦海里還有哪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念頭?

《生命時報》全新推出「腦洞科普」欄目,幫你填上這些奇妙腦洞。

中國人高發的惡性腫瘤中,有肺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幾乎所有的人體器官都有癌變風險,卻唯獨心臟彷彿是一塊「免癌區」。

你或許聽說過很多種癌,但一定很少聽到「心臟癌」這種說法。

心臟真的不會得癌嗎?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心外一科主任醫師孫立忠

心臟從一「出生」就贏了

從癌症的發病原理上來說,惡性腫瘤是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遺傳錯誤」的結果,包括DNA在複製、轉錄時出現錯誤。

因此,癌症常出現在代謝和分裂活躍的細胞里。

心肌細胞是一種「終末分化細胞」,也就是說它的壽命跟人一樣,出生後便不再分裂增殖,數量保持不變,也就沒有了基因複製出錯的機會。

因此,心肌細胞的原發腫瘤極其罕見。

另外,發生在肝癌、胃癌等器官上的癌細胞,也極少會「流竄」到心臟上。

癌細胞的轉移需要在身體某個地方「安營紮寨」,但心臟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絕大多數癌細胞沒機會「落地生根」就被血液帶走了。

心臟並不是「免癌區」

心臟腫瘤雖然罕見,但還是存在的。

心臟中不僅包含肌肉,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血管,這些肌肉和血管都可能長出惡性腫瘤。

其中,血管肉瘤是心臟惡性腫瘤中的常見類型;橫紋肌肉瘤也會在心臟出現,但多發於嬰幼兒。

更常見的心臟腫瘤是良性的,比如心臟黏液瘤,發生在心臟瓣膜上的乳頭狀彈性纖維瘤等。

心臟上出現腫瘤後,因性質、大小和生長部位的不同,往往有以下癥狀:

腫瘤引起的全身表現,如發熱、乏力、肌肉疼痛、貧血等。

腫瘤體積不斷增長,或者隨血流擺動,造成的血流梗阻,如左心房黏液瘤可有心悸、氣短甚至暈厥等表現,且與體位相關。

瘤體組織或表面血栓脫落造成的栓塞,可導致腦、脾等器官動脈栓塞。

在診斷方面,心臟彩超是一種相對方便、準確的方法,有些心臟腫瘤需要進一步藉助CT或核磁共振來確診。

受益一生的護心手冊

心臟是血液的必經之路,即使是良性腫瘤,也可能因為堵塞血管而導致嚴重後果。

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看起來老生常談,堅持下去心臟一定會感激你的。

1

每周做150分鐘運動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改善心臟健康。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建議每周堅持運動3~5天,每天不少於30分鐘,每周運動時間至少達到150分鐘。

鍛煉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步行、騎車等。運動強度以自身感覺微喘,但仍能與同伴正常交談為宜。

2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每人每天蔬菜攝入量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佔二分之一。

水果攝入量為每天200~350克,大概相當於一個蘋果,加上一個橘子。

也就是說,每人每天要攝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這個數量對預防冠心病、糖尿病等都有好處。

3

體重指數控制在18~25

超重或肥胖至少誘發12種癌症,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肥大,且肥胖越早出現,對心臟傷害越大。

體重指數(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在我國,通常認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4

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

長期高鹽飲食可引起血壓升高,每人每日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約裝滿一個啤酒瓶蓋的量)。

很多人覺得少了鹽就少了「鮮」,這時可以找些高鹽調味料的替代品,比如醋、檸檬汁、番茄等。

5

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煙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增加心臟負荷。

除自己吸煙影響健康,遭受二手煙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建議果斷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腦洞說:

雖然心臟是個不受癌症青睞的器官,但斑塊、血栓、炎症等都對它虎視眈眈,經不起你瞎折騰,所以,善待它總是沒錯的。

本期作者:鄭榮華

話題徵集

歡迎來到【腦洞科普】,生命君邀你一起大開腦洞。

下期你希望我們探索哪個「健康黑洞」?快來評論區留言吧,生命君有問必答!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鼻孔也要輪流上班,原來咱們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人
黏糊糊的季節,中醫推薦三碗粥除體內濕氣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