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聽話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聽話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文/蘇沫

前不久帶著孩子去朋友家玩,偶然和朋友鄰居一家同乘一部電梯。

電梯里幾個孩子有說有笑,而鄰居的孩子一直面向著電梯的拐角,全程捂著耳朵,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朋友後來說這個孩子患有自閉症,孩子的媽媽之前是公司高管,對孩子的要求從小就很嚴格,孩子必須要聽從自己的指令,再怎麼哭鬧都沒有用。

所以這個孩子小時候特別好帶,一點都不粘人,外出的時候也很安靜,而且大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的媽媽曾經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好,所以才有這樣的天使寶寶。

然而孩子上了幼兒園,問題才開始顯現。

老師反映孩子不跟任何人交往,孩子們一起興高采烈做遊戲時,他就一直盯著手指甲。

老師跟他溝通,他就像機器人一樣跟隨著老師的指令,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

父母這才開始著急,經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孩子患有了自閉症。

媽媽很絕望,拚命搖晃孩子求他鬧騰一點,孩子卻冷漠地說:「我要聽話,這樣不乖!」

這句話,像針一樣刺向媽媽的心。

孩子雖然小,他不知道什麼是對錯,但是小小的他知道怎樣才能讓父母高興。

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像小白兔一樣乖乖聽話,心裡就會莫名有種優越感:「看,我的教育方式多好,孩子多聽話!」

聽話教育,其實正在一點點摧毀我們的孩子。聽話只不過是讓孩子犧牲自己,來維持一個成年人的尊嚴而已。

曾經一部短片《馴兔記》,講述了一個調皮的皮皮魯在同學、老師、家長的洗腦下,變成了乖兔子的故事。

皮皮魯上小學了,雖然一切都很新奇,但是學校的生活好像不是很自由。

老師說小學生要有規矩、要聽話,上課時不能亂動,而皮皮魯卻覺得座位上像是有釘子在扎屁股。

守規矩、聽話的孩子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都變成了兔子,那是榮譽的象徵。

淘氣的皮皮魯成為了僅有的幾個沒有變成兔子的「異類」,他的父母也成為了「拖後腿」的同學家長。

鄭淵潔在《馴兔記》中寫到:凡是變成兔子的同學,都受到老師的喜愛,他們絕對服從老師的意志。

為了不讓父母為難,不讓老師責罵,皮皮魯最後選擇了聽話。他戴上了兔子頭套參加「全兔班」合影,父母笑了,老師也終於笑了。

現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聽話就是好孩子,於是,所有的孩子千人一面。

作者「童話大王」鄭淵潔這樣說:「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一味地用成年人的權威,來逼迫孩子聽話,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

心理學上說:孩子不聽話其實是源自無助和困惑,當爸媽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事情,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卻又無力反抗。

要求孩子聽話,就是在剝奪他們提出不同想法的能力。

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就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

他選取了二到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和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對他們從幼年追蹤觀察到青年期。

海查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有反抗傾向的那組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無反抗傾向的那一組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很多孩子被迫變成了所謂的「乖孩子」之後,長久的壓抑讓他們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甚至違背自己的真實需求去討好別人。

這樣聽話的結果,真的好嗎?

其實,孩子不聽話,沒什麼大不了,很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曾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小時候並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養父卻察覺到兒子與別人不同,他崇尚自由教育,就積極引導喬布斯的天賦,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

後來喬布斯就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對待學習,這才有了如今的蘋果手機。

喬布斯曾親自為廣告《離經叛道者》配音,因為這段廣告正是喬布斯的真實寫照。

廣告中這樣說:「那些格格不入的人,正是因為他們勇於改變世界,才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不管教的勇氣》一書曾說:「父母要發現孩子的真面目,因為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氣,他們遲早會離開父母而獨立。

不聽話,並不意味著不能成功,父母並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未來的路。

父母需要培養的不是孩子聽話的能力,而是需要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感受。

前不久,看了一期《少年說》,孩子們喊出了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其中暴露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家長只要求孩子聽話,卻不去聽孩子說話。

一個孩子喊話媽媽:我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小學的時候你要求我每天吃一個蘋果,六年我吃了2190個蘋果,到了小學畢業,我終於不用再吃蘋果,但你又開始讓我吃雞蛋了!

還有一個孩子說,自己根本不想練拳擊,每次練拳擊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像靶子一樣被別人打,心裡很害怕。

家長問孩子:「為什麼之前你不告訴我?」

孩子回答:「我怕你罵我不聽話。」

這些以愛之名要求孩子聽話的父母,總以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卻不知道他們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這些台上對父母喊話的孩子,希望有一天能和父母平等對話,而不只是聽話。

曾經去國外的一個朋友家度假,看到一個孩子筆畫了一個球形「小汽車」,朋友卻誇他畫得很好,孩子開心極了。

我曾經很不解,朋友解釋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設計出球形的汽車呢!」

朋友覺得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並且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蔡康永說:「爸媽媽能給孩子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最好的教育,不是非要孩子聽話,而是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

有尊重、有溝通、有讓步,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樊登讀書 的精彩文章:

45歲林志玲宣布結婚:不將就的人生,活得更幸福

TAG:樊登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