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明是個武將,為何林沖會拿著扇子出場?

明明是個武將,為何林沖會拿著扇子出場?

《淺說水滸》第147期(文/焦目)

108位好漢中,文人有幾個呢?大當家的宋江自然算一個,他曾做過押司,是文筆小吏,自然會舞文弄墨。而且,他寫過不少詩和詞,發配江州時,他曾乘著酒勁兒寫了幾句詩,結果被人當做反詩,差點丟了性命。吳用和蕭讓自然也是文化人,不過這兩人一個玩計策,一個工書法,沒寫過詩。燕青多才多藝,他會拆白道字,頂針續麻,也算和文人沾邊。

除了這幾人外,還有嗎?還真有一個嗎,那就是豹子頭林沖。

無論是相貌還是兵器,林沖都很像張飛,尤其是他綽號「豹子頭」,很容易讓人想起豹頭環眼的張飛,所以一些人認為他是個粗人。實際上,林沖除了兵器相貌外,和張飛一點不沾邊,他不但為人謹慎,而且粗通文墨。殺了陸謙等人後,林沖雪夜上梁山,就曾在朱貴的酒店裡寫過一首詩,以表心情。

從這一點來看,林沖算是儒將。另外,林沖剛一出場時,就不像個粗人,他在大相國寺與魯智深見面時,「手中執一把摺疊紙西川扇子」,顯然是文人打扮。

林沖手裡這把西川扇子有什麼講究呢?

先秦時,扇子本來是君王出行時,用來遮蔽塵土的東西,很大很寬,需要人高高舉起來。到後來,這種扇子演變成一種禮儀。我們看一些古裝影視劇中,皇帝皇后後面經常有兩個宮女拿著大扇,不能扇風,自然是用來裝飾了。

到漢代時,出現了樣式一樣的小扇子,可以用來扇風,還可以在燒烤時用來扇火。再以後,用來扇風的扇子越來越多,扇子的形制、樣式、工藝等也越來越講究。到唐朝時,四川地區的制扇工藝就已經天下聞名了。

摺疊扇起源於何時,至今仍有爭議,有說源於東晉,有說始於唐朝,但不管怎麼說,至遲在北宋就已經出現了摺疊扇。

當時摺疊扇的名稱並不統一,可以叫「摺扇」,也可以叫「摺疊扇」「聚頭扇」或者「聚骨扇」。根據地名或者製作人來命名,摺疊扇則可以稱為「潘扇」「西川扇」;若是扇面有香料,還可以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里的叫「靴扇」,扇骨輕盈的則叫「春扇」。

扇面上,除了可以作畫外,還可以用來題字。有一種「三面扇」,因為有三層,左右展開後中間還有一層,而這中間層不易被看到,有些人因此還會畫春宮圖在上面。

摺疊扇展開時可達一尺寬,收攏之後不過兩指寬。宋代文人地位極高,這種摺疊扇因為工藝絕妙,攜帶方便,又能顯出自己文人墨客的身份,所以備受人們喜歡。起初,四川地區的摺疊扇還只是流行於當地,後來隨著南北兩地文化交流,連北方的人甚至金國人都喜歡。

在東京的市場上,有許多賣扇子的店鋪,經營著細畫絹扇、細色紙扇、異色影花扇等,另外還有專門賣扇柄、扇面兒的,也有人當場為別人的扇面畫山水畫的。

大街關撲……細畫絹扇、細色紙扇、漏塵扇柄、異色影花扇、銷金裙、緞背心、緞小兒、銷金帽兒、逍遙巾、四時玩具、沙戲兒……細扇……衣市有李濟賣酸文,崔官人相字攤,梅竹扇面兒,張人畫山水扇。——吳自牧《夢梁錄》

由此可見,當時扇子是多麼流行。但不管怎麼說,扇子多是文人所用,武將多是粗人,顯然不會這麼文縐縐。林沖雖然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名字很唬人,但實際上只是不入流的小官吏,很容易被別人看不起。他是個謹慎的老實人,也想步步高升,所以學過文墨,做文人打扮,手拿摺扇。

也就是說或,林沖本身是有文人一面的,這也是他為何不敢打高衙內,不敢殺高俅的原因。這種細節需要注意,這樣才能更懂林沖的為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老照片:八國聯軍將士侮辱中國婦女,義和團拳民被斬首現場
明明與楊志打成平手,為何梁中書不派索超押送生辰綱?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