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舌尖上的大唐

舌尖上的大唐

文/周瑄然

中國的美食異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五千年的文明史似乎也從來繞不開美食這一話題,自商周至今,無論神州大地如何滄桑巨變,飲食文化始終不緊不慢地隨著時間的腳步悠然前行。白駒過隙,斗轉星移,時至今日美食文化已蔚然成林。而那些曾經消失在歷史足跡中的美食就像一座座博物館中的陳列物,雖已遠去,卻令人神往。

古都西安,幾乎所有的美食家都把這裡標記為世界美食地圖上的一座重鎮。幾千年的精華匯聚造就了這座中國美食的天堂。羊肉泡饃、蕎面餄餎、秦鎮涼皮、臘汁肉夾饃……每一個美食的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一段神秘的歷史,就如同一本本線裝的古書,歲月彌久但韻味十足。而要尋找這神秘的韻味,最好的答案似乎都留在了千年之前那座輝煌一時的帝都長安。

早在大唐,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都市的長安就吸引著全世界的嚮往,各地的人們匯聚於此,帶來不同文化的同時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小吃美食。今天的歷史資料顯示,唐朝雖然還不是市民社會,但人們已經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特徵之一就是唐朝貴族和士人對美食的喜好,著名的《酉陽雜俎》中當時有這樣的描述:「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餛飩,漉去湯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瑩如玉;韓約能作櫻桃畢羅,其色不變,又能造冷胡突鱠、醴魚臆、連蒸苲草獐皮索餅,將軍曲良翰,能為驢鬃駝峰炙。」

可以看出當時的美食種類較以往已經非常豐富。描述中的蕭家餛飩,味道鮮美,湯汁豐盈;去掉湯汁,甚至還可以煮茶,這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吃法。餛飩的歷史意義也非常重要,很多資深的美食研究者們認為,今天逢年過節必備的餃子乃至南方的湯圓最早很有可能是從古代的餛飩演變而來的。而在今天的陝菜主食中,還依然保留著大餛飩的一席之地。文中所提到的粽子,在當時已不是稀罕之物,這種原產於中國南方的美食在唐朝已大大改進位作工藝。白瑩如玉,香糯可口,或許在唐朝人眼中,這就是彼時的「甜點」吧。

諸多美食中,最讓人好奇的莫過於「櫻桃畢羅」這一美食了。畢羅是從當時從西域傳入的一種食物,簡單地說有些類似於今天的燒餅。櫻桃畢羅就是將櫻桃製成醬汁,包裹在燒餅中形成的餡餅。這很類似於今天歐洲人的口味,可見當時的長安已經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髓。今天的西安,當年的畢羅已經不見了蹤影,可大街小巷,你依然可以尋找到它留下來的味道。德懋恭的水晶餅,還有陝西人再熟悉不過的軟香酥。不一樣的製作工藝,卻同樣包裹著甜美的內餡。一口下去,你或許可以感受到幾分盛唐美食留存的風韻。

除了甜美的櫻桃畢羅,當時還有冷胡突鱠(帶有魚肉的片湯)、醴魚臆(甜味魚胸)、連蒸苲草獐皮索餅(一種獐肉餅)等多種美味的出現。這些隨著絲路駝鈴千里而來的美食一路風塵來到長安,並伴隨著這座城市的興盛和沉寂,不斷演化,最終成為這座城市自己的味道。而在今天,西安城裡的人們在品味著平凡美食的同時或許不會想到,這些熟悉的美味曾經也是來自遙遠的千里之外。

夕陽西下,坐在古城牆腳下的無名飯館裡,一碗蕩氣迴腸的羊肉泡饃,一杯醇香四溢的西鳳酒……今天,我們用當代的方式享受著八百里秦川為後世留下來的這些美食精華,曾經那個繁華一時的大唐王朝已然遠去,那些門庭若市的店面也早已煙消雲散,可那些曾經的味道卻依然留在了這座城市,生根,發芽,演變,流傳……

選自《全國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總序 長安學人叢書
《璇璣圖》:城隍廟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