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科學家什麼時候首次踏上南極的?比西方早期探險晚了兩個世紀

中國科學家什麼時候首次踏上南極的?比西方早期探險晚了兩個世紀

文|黃金生

中國人對南極的關注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了,192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由劉虎如譯的《兩極探險記》,1936年,該印書館又出版了由黃靜淵譯的《南極區域志》。新中國成立後的1957年,著名氣象學家、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竺可楨首次提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要研究極地。極地的存在和變化與中國有著密切關係。

中國科學家什麼時候首次踏上南極的?比西方早期探險晚了兩個世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

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國家海洋局,首次把南極考察正式列入國家的議事日程。1977年5月25日,國家海洋局提出「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規劃目標,委託海洋科技情報研究所,從事國外南極考察方面的情報研究。1981年5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國家科委提交的《關於成立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的報告》。至此,中國南極考察事業的領導機構誕生了。

南極委成立後,於同年9月15日設立了日常辦事機構——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辦公室(簡稱南極辦),由國家海洋局代管。南極辦主任由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律巍兼任。郭琨和高欽泉擔任副主任。南極辦在南極委和國家海洋局的領導下,開始積極籌劃中國的南極考察工作。

1980年1 月6 日,中國首次選派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董兆乾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青松,隨澳大利亞考察隊到凱西站進行綜合考察和訪問,揭開了中國南極考察的序幕。董兆乾和張青松歷盡艱險,圓滿完成了任務,於3 月21 日回到北京。回國後,他們向國家海洋局提交了5 萬多字的綜合考察報告,為我國組織南極考察、派出首次南極考察隊和建立南極考察站的計劃制訂打下了基礎。

中國科學家什麼時候首次踏上南極的?比西方早期探險晚了兩個世紀

1980 年1 月12 日,董兆乾(左一)、張青松(左三)從紐西蘭南島基督城飛往南極麥克默多

「在極地大陸,每走—步,甚至說—句話都充滿艱險:如果在室外隨便開腔,牙齒的釉層會傷,牙齒會被凍裂。」董兆乾回憶,他碰到第一場極地暴風雪時,躲在澳大利亞考察站內,聽外面暴風呼嘯,風速達每秒50 米,捲起的石塊,打在建築外牆,像在開機關槍,房子搖搖欲墜,「說不害怕肯定是假的」。這樣的環境下,董兆乾仔細記錄下各國在南極的建築物、考察隊的現場運行、隊員的衣食住行、安全保障、交通運輸、通信聯絡等,運回幾百千克的樣品。一年後,董兆乾第2次跟澳大利亞人去南極,差點丟了命。考察船在海上遇到風暴,風速每秒近80 米,海船緊閉艙門,在海中翻滾了7—8 個小時。董兆乾沒向大使館報告險情,在船艙里彈著吉他給自己壓驚,直到這艘船強行搶灘,衝上南極大陸,「再晚—點,肯定完了」。

繼董兆乾和張青松之後到中國在南極建站以前,南極委先後又選派呂培頂、謝自楚、卞林根等20名科學家,分別到澳大利亞的凱西站、莫林站、戴維斯站,紐西蘭的斯科特站,阿根廷的馬蘭比奧站、布朗站,智利的馬爾什站和尤巴尼站,進行夏季科學考察或越冬考察。他們從事科學考察的領域主要有高空大氣物理學、冰川學、氣象學、生物學、地質學和地球化學。

不過,對於南極,中國仍是位「遲到者」。中國科學家首次派至南極的時間,比西方最早的科學探險已經晚了兩個世紀。《南極條約》分為協商國和締約國。協商國由原簽訂協議的12個國家和以後在南極建立考察站的國家組成。沒有建立南極站的中國,只得以締約國的身份加入條約。

1984年2月7日,獲得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的王富葆、孫鴻烈、謝自楚等32名專家學者聯名致信黨中央、國務院,建議中國建立南極考察站。198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建設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杜松為何會敗於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的刀槍是怎樣扛住明軍的火炮的?後金在裝備上吃了大虧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