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死於天花的順治為何被傳出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曾是佛門中人

死於天花的順治為何被傳出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曾是佛門中人

作者:金滿樓

民國初年,一些清朝野史穢史在坊間盛為流傳,其中就包括「太后出嫁、順治出家」等傳聞。

對於「順治出家」一說,清史專家孟森曾專門撰文反駁,而其主要依據是順治朝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也是順治遺詔的草擬人王熙的自撰《年譜》。

王熙(1628-1703),字子雍,順天宛平人,明禮部尚書王崇簡之子,順治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曾任日講官、弘文院學士、禮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

在其《年譜》中,王熙詳細記載了順治病死前的基本情況: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隨勉強拭淚吞聲,就御榻前書就詔書首段。

隨奏明恐過勞聖體,容臣奉過面諭,詳細擬就進呈,遂出至乾清門下西園屏內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慟。

初八日,又同內閣擬上章皇帝尊謚,又同內閣擬今上皇帝即位年號,又為輔政大臣撰誓文。」

死於天花的順治為何被傳出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曾是佛門中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王熙年譜的輔證,時在宮中擔任詞臣的張宸也記載說: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

先是初二日,上幸憫忠寺,觀內吳良庸祝髮。初四日,九卿大臣問安,始知上不豫。

初五日,又問安,見宮殿各門所懸神對聯盡去。一中貴向各大臣耳語,甚倉惶。

初七日,釋刑獄諸囚獄一空。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

之後,張宸又詳細記述了順治的整個治喪過程。

作為順治病逝前後的親身經歷者和親眼目睹者,王熙與張宸均記載順治死於天花而絕非出家,這無疑是極有說服力的。

死於天花的順治為何被傳出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曾是佛門中人

當然,「順治出家」的傳說也確實是事出有因,如民國史學家陳垣即認為,「順治出家之說,不盡無稽,不過出家未遂而已。」

據其研究,如《憨璞語錄》、《續指月錄·玉林傳》及《玉林年譜》、《北游集》等佛教典籍均記載:

從順治十四年起,順治與南北名僧木陳、玉林、憨璞聰、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順治曾封玉林為「國師」,並請玉林為自己取法名「行痴」,號「痴道人」,且執弟子禮。

此外,順治還請茆溪森為自己剃度,如《續指月錄》中記載:「玉林到京,聞森首座為上淨髮,即命眾聚薪燒森。上聞,遂許蓄髮乃此」。

如此看來,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關於順治出家及火燒行森的情節由此演繹而出,只是真實的歷史是,順治雖然想剃度但最終未能實現,而行森也並未被燒死。

據說,順治當時之所以想出家,一方面是想親自為董鄂妃和愛子超度亡魂,另一方面,是厭倦了宮中的生活,即所謂的看破紅塵。

死於天花的順治為何被傳出家?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曾是佛門中人

但是,順治的舉動很快驚動了孝庄太后,後者一再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但都沒有動搖順治的念頭。於是,孝庄皇帝請來了高僧玉林琇。

據載,玉林琇曾與順治有一番交談,後者問他:「佛祖釋迦牟尼和禪祖達摩,不都是捨棄王位出家了嗎?」

玉林琇冷靜答道:「佛祖和禪宗是悟立佛道,而當今世間需要您護持佛法正義。所以,您應該繼續做皇帝。」

玉林琇的一番規勸,終於讓順治皇帝回心轉意,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不過他雖然不能出家,但仍心有不甘,於是讓身邊太監吳良輔作為替身在憫忠寺出家,以了自己的心愿,並在次年正月初二親自前往憫忠寺參加吳良輔的剃度儀式。

之後,順治便一病不起(或因為出宮沾染天花?),僅過了五天,順治就帶著對愛妃的無盡思念和對塵世的厭倦,在紫禁城養心殿駕鶴西去,年僅24歲。

後來,順治的遺體和生前所有物品在景山壽皇殿全部火化,而主持火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高僧行森。

由於順治的死亡過於突然,民間大都不相信官方的天花之說,而認為這是清廷在掩人耳目,大多數人認為順治其實已經離開皇宮,出家做和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張蒼水說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這事能不能當真?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