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給猶太人的建國地,45個以色列大小,沒有天敵,他們卻不要

美國給猶太人的建國地,45個以色列大小,沒有天敵,他們卻不要

每個國家都有行政機構,不同的政治體制之下,最高行政長官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共和制國家,最高行政長官是總統;又比如在君主立憲制國家,最高行政長官是首相。

首相這個職務已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而歷史上最倒霉的首相來自伊朗,好不容易在65歲高齡當選首相,接觸到國家權力,然而僅僅在位一個月便倒台,此後更陷入了連續12年的追殺。

沙普爾·巴赫蒂亞爾,他就是文章的主角,1914年出生於伊朗貴族家庭,自幼接受優良教育,而且在父輩的影響之下,很早就接觸了王國的政治活動。

成年之後,沙普爾正式進軍伊朗政壇,當時受民主思想的影響,巴列維王朝不得不放開黨禁,而沙普爾則在此期間創建了民族陣線。不過,1979年之前的伊朗畢竟是君主制國家,國家大權依然在國王手中,民族陣線的影響力有限,導致沙普爾長期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1978年,一場宗教革命席捲整個伊朗,巴列維主導的西化政策與霍梅尼主導的伊斯蘭傳統產生激烈衝突。在此期間,巴列維出動大軍對遊行進行鎮壓,激化了伊朗人的憤怒情緒,也導致天平逐漸向霍梅尼為代表的教士一方傾斜。

到了後來,伊斯蘭革命的規模越來越大,而且有不少城市的政府,乃至軍隊倒戈。巴列維為了挽回民心,宣布解散現任戈拉姆政府,並扶持民族陣線上台,於是已經65歲高齡的沙普爾終於得償所願,坐上了首相之位。

不僅如此,巴列維還答應了沙普爾的要求,帶著王室成員出國治病(巴列維患有癌症),而國內交給沙普爾來解決。按照他們的想法,等到一切平定之後,沙普爾將會迎接王室回國,雖然這樣一來沙普爾掌控權力,伊朗從君主制變成了君主立憲制,王室從此不再一家獨大,但至少比政權落入教士階層好得多。

然而,伊斯蘭革命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巴列維和沙普爾的預期。教士階層要求的不僅僅是恢復伊斯蘭教法,更想把伊朗打造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他們和沙普爾政府根本沒有和談可言,只有誰消滅誰的結局。

隨著革命規模越來越龐大,民族陣線首先扛不住壓力,在霍梅尼的要求下開除了沙普爾,這位末代首相僅僅上台一個月,便被自己人踢出局。

隨後,沙普爾離開伊朗,在法國過上了流亡生活,但這並非結束,革命成功後的伊朗並不打算放過那些與王室合作的流亡官員,哪怕與庇護國正面交涉不成功,他們也從沒放棄過暗中追殺。

1991年,沙普爾在巴黎街頭被三名激進分子刺殺,要知道當時他已經流亡了12年,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劫。

大半輩子活在國王的絕對權力之下,滿腔抱負無法實現,好不容易在65歲當上首相,結果僅僅一個月就倒台,此後提心弔膽地過了12年流亡生涯,最終難逃一死,沙普爾堪稱史上最倒霉的首相。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最幸福美軍,遠離戰爭前線,不用擔心日軍空襲,沒使過武器
摩爾多瓦沒想到,當了28年歐洲最窮國,如今有人來搶這個位置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