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不是暴君,而是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不是暴君,而是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前前後後總出現過422位帝王。他們或勤政或荒淫,或長壽或短命,結局不同,褒貶不一。但是開啟帝制先河的,還是那完全配得上"千古一帝"稱號的秦始皇——嬴政。

一些人大概覺得,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一種福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從小錦衣玉食,養尊處優,別提有多舒服了。殊不知,帝王家有帝王家的殘酷和心酸,嬴政在幼年的時候,就已嘗遍這種艱辛。

嬴政的父親贏異人並不受寵愛,所以被送往趙國做人質。機緣巧合之下,嬴異人結識了一個很有謀略和遠見的商人——呂不韋,同時,邂逅了嬴政的母親趙姬。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嬴政出生在趙國首都邯鄲,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日子,也許嬴異人依舊為自己的命運而整日惶惶不安,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孩子的降生,將會改寫秦國乃至六國的命運。

在呂不韋的謀劃與斡旋之下,嬴異人得逃回到秦國,但是他沒有帶上趙姬母子。當時趙國和秦國打了一場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仗——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餘萬,趙國損失慘重,也恨極了秦人。可想而知,嬴政的處境有多麼艱難。年幼的嬴政只能隨母親趙姬東躲西藏來避開趙軍的追殺,整日里提心弔膽,擔驚受怕。這樣的日子過了九年,他才被接回秦國。這暗無天日的九年成了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過往,也是他最大的恥辱,所以,在後來滅了趙國之後,他才會親自趕到邯鄲,將曾經欺負他們母子的人統統斬首滅族吧。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年僅13歲的嬴政即位為秦王。13歲,在今天,還只是一個天真稚嫩不諳世事的年紀,但嬴政早已飽受人間疾苦,還得面對交織在宮廷與王權鬥爭中的腥風血雨。一切才剛剛開始而已。

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無法窺見嬴政的身心成長曆程,但從他22歲平定嫪毐叛亂的沉著鎮定與殺伐決斷來看,他已具備作為一個帝王的心智和能力。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這對於他來說意義重大,冠禮之後,他就可以親政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母親趙姬的男寵長信侯嫪毐用秦王御璽和太后御璽發動叛亂,攻打蘄年宮和咸陽宮。眼看就要引發一場動亂,但敢為天下先的嬴政也不是尋常之輩。他早有準備,預先在蘄年宮布置了三千精銳,等著魚兒上鉤收網呢。靠女人上位無任何功績的男寵VS從小飽受磨難的心思深沉的帝王,嫪毐輸的毫無懸念。嬴政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將嫪毐處以車裂的極刑——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五馬分屍,這刑罰真不人道,太慘烈了——並且曝屍示眾。還摔死了太后同嫪毐所生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軟禁了母親。

這些行為恰好流露出帝王冷酷無情的一面,但是筆者突然有點心疼他。無情最是帝王家,對嬴政而言,沒有父愛,沒有母愛,還經受質趙九年的坎坷,到如今日子稍微好過一點,親生母親還聯合外人算計他的王位。除了權利與地位之外一無所有,冰冷的王座沒有一丁點溫度,普通人家的天倫之樂成了最奢侈的東西,他享受不到一點人世間的溫情,也很可憐吧。不知,當時的嬴政,是何種心境。

不過呢,帝王終歸是孤獨的,不然他們幹嘛自稱」孤「、」寡人「呢?!

掃除嫪毐這個障礙之後,羽翼豐滿的嬴政開始清理可能阻擋他前進的一切障礙。公元前237年,他罷免呂不韋的相國之位,將其流放蜀地,更是咄咄逼人二連問:」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呂不韋最終飲鴆自殺。其實,關於呂不韋與嬴政的關係之謎,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猜疑,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攘外必先安內。消除了內部隱患之後,嬴政終於能大顯身手,一展宏圖。他重用李斯、尉繚、王翦和蒙恬等人,開啟了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的雄心抱負。

秦國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11年,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蠻荒之處的百越,擊退匈奴七百餘里,使他們不敢越過邊境作亂。這些都該是作為一個帝王該有的作為與功績。

嬴政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自此,一個新的時代來臨,秦朝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之時,嬴政才39歲,還未到不惑之年。

你以為嬴政只是個會打仗的莽夫嗎?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家治理國家也很在行的,到底皇帝也不好當啊,不說十項全能,八九項也是必備素質吧。

種種實例說明,嬴政多少還是有些自命不凡的,他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區區王的稱謂不足以匹配他的功績,所以獨闢蹊徑地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創造了皇帝這個前所未有的稱謂,並自稱」始皇帝「——這個野心更大,期冀大秦帝國千秋萬代啊!這樣一比,後來某些借貶低抹黑嬴政來抬高自己地位的皇帝真是弱爆了,用著別人創建的制度和稱號,還暗地裡給別人小鞋穿……

你以為嬴政只會安逸享樂,胡吃海喝流連後宮嗎?你又錯了,除了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外,他還做了另外一些利國利民甚至有利於後世的實事。

由於戰國時期,諸侯分裂,各行其是,各國的度量衡制度、貨幣制度,語言文字等不統一,差距很大。嬴政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修築馳道、直道,長城。

從前222年開始,嬴政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所謂馳道,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高速公路,所以你瞧,嬴政還是思想很先進的,都知道整交通幹線。我猜啊,嬴政大概也是個喜歡旅行的文藝青年,他似乎很熱衷於四處溜達。率文武大臣封禪泰山,五次東巡,雖然最後一次死在路上了,不過也算是用生命在旅行吧,最後一刻,仍然在路上。哎,筆者很好奇那些旅行愛好者為什麼不拜他為祖師爺呢??

其實詬病最大的,後世罵的最慘的還是修築萬里長城吧。史書記載,秦始皇派遣蒙恬將三十萬人北築長城,來防備匈奴的侵犯。基於」亡秦者胡也「的語言,所以修築長城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可惜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最終還是折在了胡亥的手裡,可惜了嬴政苦苦打下的一片錦繡江山,最終只是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可能有人會反駁,修築萬里長城死了那麼多人,勞役繁重,百姓民不聊生,難道不是過錯?筆者可以提供另外一個看待這件事的角度,也是近幾年來網上比較熱議的一個觀點。

嬴政統一六國之後,接納了六國的軍隊和百姓,天下已經安定,沒有仗可以打了,那麼士兵們都怎麼處理?卸甲歸田嗎?那麼多人口,不是所有人都有地可種的,有那麼多人口需要養活,當時生產落後,拿什麼養活?找不到事做吃不上飯的人們肯定會聚眾鬧事,起兵造反的,怎麼都是個麻煩,總不能像長平之戰那樣,活埋四十萬俘虜吧,也太不人道了,——話雖如此,但是白起當年是真的無奈,養不活那些俘虜,當然這種做法還是為後世所詬病——好在國家初定,百廢待興,那就修築長城,修宮殿去吧,給他們找點事做,給一口飯吃,省得他們鬧事。其實,並沒有史書所描繪的那麼慘無人道,從後來出土文物的考古來看,他們都有工錢拿的,為了不讓幹活太枯燥,還有專門的遊戲供他們娛樂。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雖然確實是真人真事,但是孟姜女是春秋時期齊國人,跟嬴政有半毛錢關係啊,別什麼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扣,他是真的冤。

可能又有人會說,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總該沒冤枉他吧?魯迅有評價過一樣一段話:」秦始皇實在冤枉的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搜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思想的……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預算不同。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卻偏偏一部也不剩。「

是啊,歷史是由人書寫的,其中夾雜著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統治者的意志。但事實證明,說什麼君權神授——以前的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慣用的愚民伎倆——其實帝王也是人,也會犯錯,嬴政有功亦有過,對他的評價必然是褒貶參半,有醜化也有美化,後人讀書難免也接受了這些理論。至於《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什麼的筆者都懶得提了,除了一部分文學之外就是完完全全的政治文章好嗎?!為了達到勸(嚇)諫(唬)統治者的目的,不停地描黑嬴政。

無論後世的人們怎麼黑嬴政,有一點很清楚,他的功勞是無法抹殺的。他主持開鑿貫通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靈渠,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兩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的水路交通要道,現如今此項工程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盤踞在山嶺間,任憑千年風吹雨打,屹立不倒,還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然而,真正讓我驚艷的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栩栩如生,青銅器精美別緻,至今發掘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就已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和震撼,不由得讓人們隔著兩千年的光陰,去遐想那位不簡單的神秘的帝王。

拋開這些黑歷史講,他只是我很喜歡的嬴政啊!

讀者諸君有何高見?喜歡也好,討厭也罷,歡迎在下方評論說出你們的觀點。

作者:秦艽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秘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賤的帝王,比劉邦出身還低賤,朱元璋得排老三
為什麼唐朝的公主寧願出家也不出嫁?

TAG:魚羊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