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閃電戰的首秀,波蘭戰役中的德軍,究竟打得如何?

閃電戰的首秀,波蘭戰役中的德軍,究竟打得如何?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陸戰場第一場大戰役,是爆發在1939年的波蘭。在這場戰役中,納粹德國的陸軍以閃電戰快速擊敗了波蘭,僅僅一個月零六天,波蘭就被徹底擊敗。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難以想像的。然而,這場戰役中,波蘭和德國,究竟打得如何呢?

一.德國的憂慮與計劃

首先來說,德國在這場戰爭中並不是沒有憂慮的。雖然德國此時在經過1935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其軍力在和平時期達到了60萬,而波軍只有21萬。到了戰爭時期,除去現有的51個現役師之外,戰時還可以動員102個師。波蘭戰役時,德國已經動員了400萬的部隊,其中250萬人已經完成了作戰訓練。如果從兵力上講,德軍對於波軍有壓倒性優勢。

可儘管德國可以動員出這麼多士兵,但是卻拿不出這麼多武器。很多人的印象里,德軍是一支全機械化部隊。然而事實是,德軍從來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絕大部分部隊都還在使用騾馬來運輸。而德國的機械化部隊,早就都用在了對波蘭的作戰上。對法國方向的防禦,則完全要依靠預備役組成的步兵師來進行防禦,大部分的空軍也用在了對波蘭的戰爭里,如果英法發動進攻,則德國很難抵抗。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消滅波蘭才行。

可從實際作戰的角度,德軍某個程度上是缺乏信心的。德國進攻方案為《白色方案》該方案旨在於德法邊境採取守勢,集中兵力快速消滅波蘭,從而結束兩線作戰的不利局勢。具體實施是從側翼攻擊敵人,迫使敵人進行反正面作戰,以機動戰的方式,對敵人達成以少勝多的策略,也就是「坎尼模式」。

該方案與施里芬方案雷同,其作戰思想都是來自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時代就傳承至德軍總參謀部內部的思想,也被稱為普德學派。波蘭的地形非常適合機動戰,沒有什麼天然屏障可供波軍使用,唯一的阻礙是維斯瓦河等幾條河流。但如果是在夏季,水位下降時,德軍可以在任何地點徒涉這些河流,包括第一大河流維斯瓦河。

德國和波蘭現在交界的邊境線長達足足2300公里,且在西、北、南三面都接壤。德軍將從三面發起包圍,由南北兩個集團軍群實施。考慮波軍將遵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方針,將部隊沿邊界線部署,則戰爭之初,德軍將可以將波軍主力合圍在維斯瓦河以西,並將其殲滅。並在之後,強渡維斯瓦河,消滅波軍殘餘力量,佔領波蘭全境。

然而德軍此時更為憂慮的是,經過快速的動員和部隊擴充,德軍兵力提升過快。此時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不是最初1935年的那三個裝甲師,而是現在的六個裝甲師,四個輕裝甲師和四個摩托化步兵師,德軍將其統稱為快速部隊。可需要指出的是,德軍雖然擁有坦克2700輛,但是大多為一號,二號坦克,性能不足,火力不足。作為中堅力量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則數量較少。

而在官兵的能力上,德軍各機械化部隊的車組也不如1935年那些有數千小時的車組,許多車組只有數百小時而已。而步兵大多也缺乏戰爭經驗,各部隊的士官,尉官也同樣經驗不足。所以他們是否能夠完成預定計劃,德軍總參謀部的老將們大多心懷憂慮。唯一可以欣慰的是,德國空軍狀態良好,可投入2695架各型作戰飛機,且大多為新式飛機,飛行員的素質也很高,這還可以讓德國的老將們稍微寬心一些。

二.波蘭戰役中德軍的表現

在實際作戰時,德軍的表現,總體上是好的。戰爭第一天,德軍機械化部隊就成功的突破了波蘭人的邊境防線。此時波軍的反應非常拙劣,大多被德軍部隊分割並陷入包圍之中,而各部隊因為通訊狀況奇差無比,再加上難民堵塞道路,德國空軍的轟炸,波軍的撤退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

戰前波軍遵循其防禦計劃《西方方案》,將部隊沿著邊界線部署,採取了固守西部的作戰方針。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機械化作戰是一個新鮮玩意,主流軍事思想尚停留在一戰思維上。而波軍將部隊靠前配置,就一戰的軍事原則是可以有效阻止對方的進攻鋒芒的。這一點在一戰有過充分的體現,所以並非波軍在部署上出現錯誤。

另一方面,該計劃固守西部,也是迫不得已。首先來說,波蘭西部是波蘭最為發達和富饒的區域,波蘭的大部分礦產和工業都在這裡。如果戰爭一開始,就必須放棄波蘭西部,則不僅國力遭到削弱,且在國際上會處於一個劣勢。但波軍也充分意識到,如果無力在邊境線阻擋德軍,則波軍應該向後方撤退,並在預定區域阻擊德軍,為國內進行更大規模的動員和西方盟軍發動進攻爭取時間。

然而波軍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德國機械化部隊的機動速度太快,空軍的連續轟炸會有那麼大的破壞力。此時波軍原本預定的後撤計劃被德軍飛馳的裝甲部隊打亂,波軍部隊不得不倉皇后撤,不斷的變換陣地,最終幾乎演變為潰逃。現在波軍許多部隊被迫要在包圍圈裡拚死作戰,因為他們已經無力逃出德國人的包圍圈了。

此後波軍各部隊均陷入不利境地之中,南部的克拉考集團軍已經瀕臨崩潰,羅茨集團軍和剛剛組建的普魯士集團軍幾乎失去聯繫,而北部的波莫查集團軍已經後撤,納雷夫兵團也已經後退,莫德林集團軍後退至華沙。而為了阻擊德軍,波軍在9月7日發動布楚拉戰役,則乾脆以失敗告終,發動反擊的波莫查集團軍和波茲南集團軍最終被徹底消滅。最終當德國攻陷華沙後,波蘭徹底輸掉了戰爭,波蘭戰役宣告結束。

三.德軍在戰役中的失誤

但是這些勝利,並沒能掩蓋德軍在波蘭戰役中暴露的問題。首先來說,德軍士兵的素質就是問題,在9月1日的戰鬥中,古德里安嚴禁炮兵第三團開炮,然而炮兵第三團卻無視命令,按照原定計划進行炮擊。結果炮彈全落在了古德里安部隊的行進路線上,其中一發炮彈險些命中古德里安的座車。該團在事後遭到了古德里安的怒斥,團長和參謀長均被撤職。

而另一方面,那些初次上陣的德軍士兵過於緊張,竟然將德國轟炸機,當成了波蘭轟炸機,並且使用機槍、高射炮予以攻擊,給乘坐轟炸機親臨前線,進行協調和指揮工作的德國空軍軍官造成了威脅。

而在克羅提加的短暫戰鬥里,波蘭第18波美拉尼亞槍騎兵團為了掩護波莫查集團軍撤退而發動了一次突襲。德軍步兵分隊表現十分差勁,瞬間就被該騎兵團擊潰。如果不是德軍偵察部隊的幾輛裝甲車抵達,用機槍和機炮擊退了,恐怕波蘭騎兵的戰果還要更大一些。

裝甲部隊的表現也不盡人意,比如說在和波軍第10摩托化旅的戰鬥中,德國第二裝甲師和第四裝甲師的表現只能用糟糕來形容。在擁有地空火力優勢和坦克數量優勢的前提下,甚至得到了第三裝甲師部分兵力增援的情況下,德軍一度每天前進距離不到10公里,最後該旅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整建制撤往了匈牙利繼而撤往法國。要知道,波蘭第十裝甲旅所裝備的坦克,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不如德軍的,而德軍的表現一度只能用糟糕來形容。

在德國陸軍總參謀部在9月17日的總結中,抨擊了德軍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的配合,表示裝甲部隊往往會在前進時速度過快而丟下了步兵,導致步兵部隊常常遭到波軍小部隊的突襲而出現混亂。同時他們指出許多裝甲兵沒有戰鬥經驗,容易在敵人逆襲的時候驚慌失措,進而導致了不必要的損失。

這一點上,波軍部分部隊的表現可以說較為優異,儘管波蘭軍隊的坦克不多,但是波軍卻利用自己的騎兵對德軍裝甲部隊發動了許多較為有效的打擊,其中包括騎兵快速機動,構築防禦陣地,使用拖拽的反坦克炮和架設反坦克步槍來阻擊德軍。或是利用騎兵的衝擊能力以及德軍裝甲兵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多路衝擊德軍坦克,在迫近對方後,波蘭騎兵往往用手雷和燃燒瓶將的德軍坦克摧毀。

而德國空軍的表現也十分丟人,以華沙戰役為例。沃爾夫拉姆·里希特霍芬所指揮的特種航空司令部負責對華沙的轟炸,但結果因為和陸軍缺乏協調和指揮,許多轟炸機把炸彈丟到了城市北部的德國第八集團軍的頭上。而在之前的戰鬥里,德國俯衝轟炸機部隊也往往會把正在地面追擊波軍的德軍裝甲部隊,誤當成波軍部隊進行轟炸。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空軍缺乏和陸軍的協調,近乎獨自進行著作戰。

結語

作為德軍閃擊戰的首秀,德國軍隊在取得了成功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的配合容易出錯,經常脫節。比如空軍和地面部隊的協調出現問題,以至於出現較多的戰場誤擊。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第一個嘗試進行機械化作戰和地空一體化作戰的國家,德國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而在波蘭的經驗,則將被德國軍隊迅速吸收,轉而用於對英法的戰役中。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二戰全史》《不折之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那些二戰中的狂怒英雄,出身和戰果不一,但都讓人熱血沸騰!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