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軍屠川的史料很少,但依然有辦法證明清軍破壞性遠大於張獻忠

清軍屠川的史料很少,但依然有辦法證明清軍破壞性遠大於張獻忠

昨天筆者寫了一篇文章闡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幅減少的原因,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筆者在文章中寫道,四川人口大幅減少,並非是由張獻忠屠川造成的,綜合各方面的記載和分析,張獻忠入川是為了建立政權,他沒有屠川的動機。那麼,除了天災之外造成人口減少的原因只能是明軍和清軍兩股勢力了,因篇幅所限,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只闡述了明軍在明末的一些所作所為,而未對清軍的行為多做描寫,很多讀者都覺得有失偏頗,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談一談清軍在明末清初時在四川究竟做了些什麼事情?他們對於四川的破壞性又有多大。

其實,這是比較困難的一個話題,因為清朝建立之後,統治者實行過多次文字獄,所以很多對清朝不利的文字記載早已經消失殆盡,很難從史料之中找到極具說服力的記載,大多都是一些諸如「殺賊無計」、「斬獲無數」之類的歌功頌德之詞。那麼,我們只能從側面對清軍屠川進行分析。

清軍

首先,清軍入關之後破壞性極強,清軍在征服明朝的過程中多次有過屠城的不良記錄,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實,除了這兩個最為「有名」的事件之外,清軍在其他地區也有很多的不良行為,比如在臨清「屍骸如山若嶺」,在南昌「降者亦殺,不降者亦殺」,在廣州「城市居民,幾無噍類」。清軍如此斑斑劣跡,在進入四川之後,也一時難以改變。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都是假設、類比,並沒有真憑實據,其實,還有一種辦法證明清軍對四川的破壞性究竟有多大,那就是對比——對比清軍進入前後,四川的社會整體發展狀況的變化。

張獻忠在四川時,四川的整體狀況還是不錯的,據時人的記載,1646年(這一年年底,張獻忠戰死,大西軍隨後離開四川),四川簡陽地區雖然受到戰爭影響,但是「時近清明,猶可下秧,遍地俱是上好胡麥」,而且「秋成時,大有豐收」,說明農耕雖然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百姓們依然還是能夠有所收成,尚能度日。

形勢圖

但是到了1647年,清軍佔領了四川,該年四川米價飆升,「地方大荒,谷一石值銀四十兩,糙米一斗值銀七兩」。根據記載,肅親王豪格的軍隊為了籌措軍糧,「將我地方,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殺。有糧即放,無糧即殺。地方人俱走大山。」而到了順治五年(1648年),情況則更加糟糕,「其年更荒,米價更貴,一升值銀三兩,河東就是六兩」。到順治十年時,前文所述的簡陽地區已經是一片荒蕪,無人耕種。

歐陽直在《蜀亂》一書中對清朝征服四川做了一個總結:「自乙酉(1645年)以迄戊(戌)、己(亥)(1658-1659年),計九府一百二十州縣,惟遵義、黎州、武隆等處免於屠戮,上南一帶稍有孑遺。余則連城帶邑,屠盡殺絕,並無人種,且田地荒蕪,食盡糧空。」由此可見,在張獻忠的大西軍離開四川後的十餘年,四川的社會狀況卻變得更加惡劣,而此時的四川是在清朝統治之下的,那麼這些事情究竟是誰做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吳三桂

四川不僅在明清易代之際遭受磨難,在進入清朝之後幾十年內,清朝依然不能免受戰爭侵害之苦。清軍進入四川之後,吳三桂以四川為基地進攻雲南的大西軍余部和永曆政權,吳三桂的大軍長期駐紮在川南,吳三桂的軍隊「驕橫日甚,而部下尤淫殺不法」。後來,因為康熙皇帝削藩,吳三桂反清,雙方爆發了長達七年的戰爭,而四川也是主戰場之一,所以到1681年之前,四川都處在動蕩不堪的戰亂之中,而清軍對四川人民的荼毒是造成四川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遠遠超過張獻忠對四川的影響。

參考文獻:《張獻忠傳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卻收效不大,為何他還樂此不疲?有四大原因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