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1979年,我實現對華外交關係正常化。從那以後,你知道中國發動過幾場戰爭嗎?一場也沒有。而我們一直在打仗。」

「美國建國至今已有242年,只享受了16年的和平時光,它是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因為我們總是傾向於強迫其他國家採用美國原則。」

今年四月,針對中美貿易戰,美國前總統卡特說了段大實話。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79年1月29日,美國華盛頓肯尼迪中心,鄧小平與卡特一起向觀眾致意

總是拿著鎚子的人,眼裡看見的都是釘子。如卡特所言,美國這種發展模式,其實由來已久。

1898年,墜井的丹尼爾·普萊維,意外發現石油商機,從此利字擺中間,為了美國夢啥都豁得出去;2019年,高喊「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特朗普把關稅當炮彈發射,想要重燃美國夢的新希望。

從西部拓荒到貿易戰爭,從虛構人物到現實劇情,本質都是利益至上的征服邏輯,縱觀他們背後的美國歷史,這種利益驅動的資本擴張,幾乎是種無法遏制的渴望。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美國

電影[血色將至],豆瓣與IMDb均8.2分,多次入選媒體評選的新世紀最佳影片。這部天才之作,幫助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收穫柏林銀熊獎,它癲狂的影像氣質,極具庫布里克的大師遺風。

地表最強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憑藉本片收穫了第二座奧斯卡小金人,從他飾演的主角丹尼爾·普萊維身上,我們能看見美國的過去,也能讀懂美國的現在。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獻祭親情的魔化之路

丹尼爾·普萊維的發財路上,親情始終是被獻祭的貢品

每次去農民家征地,丹尼爾身旁總跟著個小男孩。這個叫HW的男孩,並不是他親生兒子,而是從殉職工人那兒領養的養子,為的只是拿來當個門面,增加點可信度。

有時,天真可愛的兒子,明明只是個吉祥物,卻成了丹尼爾口中的「合伙人」。家族制的企業文化,為他打造出「愛家男」形象,看著就穩定靠譜,直擊西部農民內心。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奸商丹尼爾,深諳祖國文化,一開口就是「家庭」,牢牢抓住主流價值觀的核心

有時,悶不作聲的兒子,是裝可憐的要素,同情心的引子。

就像創業公司老闆遇上風險投資人,丹尼爾說起品牌故事來煞有介事,不惜編造鰥夫幼子的橋段,以情唬人,賣慘催淚,只為一份生意合同。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表面仁義道德,一肚子陰謀詭計,說的話越假,丹尼爾的臉越誠懇

如果說前期籌備中的HW,還是為丹尼爾背書的商業工具。那麼,公司正式營業,礦場長大的HW,沒來得及分享「合伙人」紅利,就淪為了倒霉的犧牲品

一場意外的井噴事故,打破了HW童年的寧靜。巨大的轟鳴聲響,瞬間震得他失聰,再也聽不見父親的呼喚,HW陷入了失語的狀態。

這種失語,不僅是生理上的聾啞,也意味著他與丹尼爾之間有了傷痕,失去了溝通的基礎。這對父子漸漸冷漠疏離,生意維繫的親情,一點點被耗盡。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受害者陷入沉默,加害者無力挽回,親子關係成了資本積累的陪葬品

沉迷挖礦的丹尼爾,真的一點也不在乎親情嗎?其實並不是。

至少,收養孤兒HW的時候,丹尼爾的眼睛裡還有愛的成分。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至少,HW意外受傷,他抱著兒子在曠野狂奔時,難以掩飾作為父親的焦急。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資本的原始積累,充滿懷疑與猜測,從來都是條殘酷的道路。

至少,當有人聲稱是自己的兄弟,丹尼爾還願意與他杯酒話人生。他坦誠地露出黑暗面,釋出隱藏的恨意,推心置腹中都是對於親情的渴望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只不過,對丹尼爾來說,比起成功的願景,親情的地位還是太過脆弱。

當有人質疑他得照顧殘疾兒子,沒法專心投入經營,他立即將HW送走;

當所謂的「兄弟」亨利,被證明只是冒名頂替,純粹只為騙錢,他立刻將他除之而後快。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騙子亨利,堅定了丹尼爾對資本的臣服,摧毀了他對於親情的希望

面對資本魔鬼的誘惑,丹尼爾提出交易,放上的第一塊籌碼,就是他捨棄的親情。

這樣的選擇,使他成了無情的暴君,四處征伐的路上,每個人都是對手,或是敵人。

「我寧願當你是父親,而不是合作夥伴。」 「我寧願你開口說,而不是靠手語翻譯。」

病情痊癒,成家立業,HW被父親丹尼爾逼得開口,久違多年後,第一次和他說話。這第一句話,就是要離開他,與妻子去墨西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石油公司。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家族企業」的設定,在怨氣中艱難維持,最終還是敵不過彼此的仇恨。

「你不是我兒子,你只是個不起眼的對手。」

面對HW的執意背叛,丹尼爾發出無能狂怒,沖他的身世開刀,斬斷了最後的親情紐帶。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徹底否定心中的善良與愛,丹尼爾到達了魔化的終極層次

普萊維一家,因為生意而生,因為生意而散,美國夢從未熄滅,魔鬼契約代代相傳。

資本的力量大得驚人,在它面前沒有感情可言。這一天,丹尼爾·普萊維終於發現,就像多年前他誇口的那樣,他和HW之間,真的只剩下了「合伙人」的關係。

利益至上的丹尼爾,教會了兒子同樣的邏輯。他們的親情,反倒成了說辭。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曾經的微笑都獻祭給了恨意,曾經的親密都獻祭給了生意

宗教變現的投機之舉

擴張是資本的本性,正如貪婪是人類的本性

對於投機者丹尼爾·普萊維而言,信仰這個東西,完全是可以用來抵押的置換品

19世紀末的美國,正處於西部開發時期,當野心勃勃的淘金者來到蠻荒西部,開疆拓土的資本擴張路上,為了做通農民的工作,少不了基督教會的協助。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西部開發時期的加州教堂

電影中,一座村莊成了輸油管道必經之路。為了爭取民眾的支持,丹尼爾又是發展農業,又是興辦學校,正忙著畫大餅時,突然被個小夥子打斷。

這個人就是伊萊,「第三啟示教會」的牧師,深受當地民眾的愛戴。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聖經》的前兩次啟示,一是「摩西十誡」,二是「上帝臨世」。把名字取為傳說中的第三次啟示,足見伊萊自詡上帝正派傳人的野心。

不僅名字夠狂,業務表現也是優秀。教堂之中,驅魔人伊萊上線,面部表情炸裂,肢體動作豐富,猶如跳大神的他,表演極具現場感染力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眼睛能透視,雙手有磁力,伊萊確實如有神助

看到這種狂熱場面,無神論者丹尼爾也當場服了,不得不向伊萊拋出橄欖枝。

先是資金入股,替伊萊修繕教堂,用捐款履行自己的神聖承諾;再是受洗入教,化身虔誠的上帝子民,徹底與當地農民心連心。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以為出錢就搞得定的丹尼爾,暴露了資本家的階級局限性

「主啊!請賜我聖血!驅走我體內的惡魔!」

受洗儀式上,原以為只是走個過場的丹尼爾,被伊萊不按劇本的演出整得夠嗆。

懺悔環節,他青筋爆突地辱罵自己,在伊萊的咆哮怒吼中,一次次使出吃奶的勁。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丹尼爾:「你吼辣么大聲幹嘛?」

驅魔環節,丹尼爾成了伊萊的提線木偶,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跪著動也不能動。堂堂一個大金礦主,貢獻了令人髮指的高配合度。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丹尼爾:「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受洗環節,丹尼爾就像剛上岸的落水狗,在極盡屈辱的遭遇後,終於喘了口氣。

丹尼爾:「解脫,是肯承認這是個錯。」

就這樣,資方與教會形成合謀,宗教變現成了生意的一部分。

不過,既然是生意,有合作美滿的時候,就有關係破裂的時候。

為了擴張資本版圖,丹尼爾對伊萊忍氣吞氣。可一旦萬事大吉,伊萊再來討尾款,暴脾氣的丹尼爾,直接就動起手來了。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丹尼爾:「還想要錢?兒子都聾了!說好保佑我全家平安的呢?」

當吃回扣吃上癮的伊萊,再次向他勒索時,丹尼爾用攻心戰逼他露出神棍本色

「我是一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產物!」

原來,人間使者伊萊,也曾懷疑上帝存在,也難敵貪婪本性,為了錢什麼都肯做。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西部開拓,一個藏著血污的美國神話,資本在這裡野蠻生長,宗教在這裡變現信仰,像丹尼爾與伊萊這樣的投機者,從來不是歷史的少數。

他們的心中,以利益至上為準則,至於信仰什麼的,只是賺錢的幌子。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自我毀滅的孤獨之旅

片名[血色將至],出自《聖經·出埃及記》,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你對亞倫說,把你的杖伸在埃及所有的水以上, 就是在他們的江、 河、 池、 塘以上, 叫水都變作血。」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十災之「血災」

說到復仇,即使仁慈的上帝,也會變成無情的殺手,更別提比上帝更膨脹的丹尼爾。

一生追逐資本獲利,向命運復仇的丹尼爾,連自己也沒放過。

從窮苦礦工混成石油大亨,我們似乎看見丹尼爾扼住命運喉嚨,成了自己的上帝,實現了美國夢的經典路徑。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欲與上帝比膨脹的丹尼爾

可是,正如片名一樣,這趟復仇之旅也充滿血色。

一次大爆炸讓他失去親情,一次大懺悔讓他丟掉信仰。石油開採中付出的人命,就像埃及人城中的血色,永遠折磨著丹尼爾,使他變得越來越黑暗、殘忍、歇斯底里。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野心浸染人性,善良的部分逐漸褪色;得到又失去,生命的空虛再次降臨

功成名就的丹尼爾,身邊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眼裡只有利益的他,走著走著就剩下一個人,就像回到了那個發現石油的清晨,從幽暗礦井中爬出,與他的孤獨相伴永存。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I"m finished(我完了).」

電影的結尾,丹尼爾親手殺死牧師伊萊,精疲力竭地坐在保齡球道上。

此時此刻,他終於擺脫一切糾纏,成了毫無憐憫之心的孤家寡人,在經濟大蕭條中向下沉淪。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保齡球場的最後一抹血色

關於這部電影,《紐約時報》曾經評價:「安德森的影片不是美國夢,而是美國夢魘。觀眾隨著影片進入烈火熊熊的地獄,每個人都將在其中得到沸騰與詛咒。」

美國夢,還是美國夢魘?

資本的原罪,埋在人性與歷史的深處,從石油開採到貿易大戰,其實從來未曾消逝。

中美貿易戰的根源,這部電影早已揭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戛納怎麼就成了亞洲電影的後花園?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