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劫難,在佛教的「成住壞空」中屬於那一劫?

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劫難,在佛教的「成住壞空」中屬於那一劫?

在很遠很遠的未來,由於太陽衰老,地球離開公轉的軌道,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延續生命和物種,地球人空前團結,在儲存地球生物樣本的同時,帶著千瘡百孔的地球與倖存的人類,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去推動地球,踏上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從科學的角度是在科普天文、航天、物理、生物等知識,從人文的角度是在謳歌家國情懷、故土情結、親情之美和合作精神。

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劫難,在佛教的「成住壞空」中屬於那一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數以萬計的影院里數以百萬計洋溢著新春昂揚情緒的觀眾,面對玄幻的紅色木星、冰凍的地球、殘敗的城市、拚命的救援隊時,多數人忍不住流下淚水。

仔細想來,我們的淚水,不是因為獲得了科普知識,也不是因為受到了人文熏陶,而是因為恐懼、慶幸和感悟。

目睹陽光普照的地球不再有日出日落,目睹熟悉的地球上無邊的冰封世界,目睹曾經繁華的城市成為慘不忍睹的廢墟,目睹裝修奢華的樓宇空無一人,誰人能夠忍住恐懼的淚水。

這變化的一切,都是因為時間。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很多很多很多年,地球真的會有這麼一天。即使全體地球人傾其所有,也需要漫長的2500年,才能恢複眼前的盛世圖景。

其實,我們所恐懼的並非那些令人恐懼的畫面,我們恐懼的是時間。

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劫難,在佛教的「成住壞空」中屬於那一劫?

時間是人類的最大敵人,人類所有的焦慮都源自於時間。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人對時間的概念是單向的,呈現出射線形狀。人們珍惜時間和對時間流逝的悵惘,恰如晏殊所說的「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淡淡的悲傷,所以連孔子都感嘆「逝者如斯夫」。而佛教傳入之後,中國人對時間的認知,有了新的高度。

佛教里認為時間是無限輪迴的,它一邊消失一邊生長,它無始無終,消失的世界還會回來,不過已經是另外一個世界。

所以,佛教典籍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20個小劫(1小劫=1680萬年),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流浪地球》呈現的是地球的「壞」劫時代。

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劫難,在佛教的「成住壞空」中屬於那一劫?

佛教的核心是緣起論,由此產生了因果論,一切都是因緣際會的結果。而時間正是因果的衍生物。因果緣起,觸發時間。佛說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造者是。」因果橫亘三世,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因果不二。面對自然,面對地球,我們今天種下的因,將在未來產生果。人類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現在,未來也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人類,這是事實真相,也正是電影《流浪地球》闡述的主題思想之一。

就在欣賞電影的倏忽之間,已過億萬剎那。人生難得,唯有倍加珍惜。容顏易老,唯有爭分奪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五月有毒?原來端午節的起源不是為了祭祀屈原?
謀聖鬼谷子的智慧:善斷者智,能洞察先機者才是大英雄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