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漢長江大橋曾出台25個設計方案,為何中央會選擇最普通的設計

武漢長江大橋曾出台25個設計方案,為何中央會選擇最普通的設計

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國已經進入了暫時穩定的局面,但是國民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國力,搞好生產建設,而民國時期人才輩出,所以在任何一個國家性的大工程即將開始設計實施的時候,各位設計師都會給出很多方案,最後由中央領導進行審核定稿,之後才能開始設計建造。

上世紀誕生了很多國際性的建築,例如人民大會堂、武漢大橋等,這些建設光是在設計上就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在1954年政府發布了修建武漢大橋的決定,橋體的設計,不僅需要自身看起來雄偉,而且要符合武漢這個城市的風格,然後廣徵國內的設計大師進行設計,然後又中央定稿公布。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有二十份投稿方案,從這些設計看出中國確實不乏人才,每一種設計稿似乎都是無可挑剔的。

在經過中央的審核,最終25號設計方案被定位武漢大橋的圖稿,這個設計並不顯眼,甚至在眾多的設計中有些平庸,可是總理卻在眾多的設計稿中唯獨被此稿吸引。25號的設計者是唐寰澄,他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徵集告示發出的時候,他才剛進入武漢大橋局,他認為中國的大橋就應該採納中國的元素,和本土的文化相結合,所以在設計橋頭堡的時候他加入了中國元素,整個橋樑的設計簡單,他自己沒有想到自己會中稿,畢竟人才濟濟。

周總理在看設計稿的時候,其他的那些設計在橋頭的位置都是採用高塔或者是大廈的形式,這樣的設計固然美觀,但是光是在橋頭裝飾的位置上就需要花費幾千萬元的費用,佔用了修建橋樑的錢,這對當時的中國是一筆巨額的數字。周總理在選擇設計稿的時候,首選是梁橋的結構,然後是美觀,再然後是省錢,最終選擇了較為簡單的25號。

在1953年的時候,為了武漢大橋的修建,主席特地趕來聽大橋的選址彙報,親自勘測線路,確保安全經濟實用,最終結合幾個要求,將大橋的位置選在了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的中間,這裡地勢高,江面較窄。在中旬開始動工,整個大橋的設計到選址到開始動工都是國家領導人親臨現場督促,可見這個工程在中國的地位。今天的武漢大橋不再只是一個交通道路,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日本老人犯罪率直線上升?監獄每年花費20萬日元養一個犯人
科學家偶然發現「吃垃圾」的微生物,這種生物或許能進化海洋環境

TAG:黑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