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村民撿到「金印」,專家說是價值超2億的文物,上交後獲獎狀一張

村民撿到「金印」,專家說是價值超2億的文物,上交後獲獎狀一張

數到印章,不少人都想到了秦朝時期的「傳國之璽」。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一統江山後,命李斯用和氏璧做成了一塊玉璽,這便是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小篆的「傳國之璽」。其實,傳國之璽並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印章,在先秦時代,古人就使用了印章。隨著歷史的發展,印章不在局限於玉器、青銅等。到了漢代時期,不少貴族、大臣甚至是諸侯開始用上了「金印」。漢代時期的這些金印因為歷史的緣故,大部分都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只有少部分流傳了下來。

當然了,流傳下來的一般都是考古出土或者民間無意間發現。在諸多的漢代金印中,最著名的便是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這枚金印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這是考古出土的第一枚帝印。雖說南越王國不被漢代認可,但對於當時的南越王國來說,他們就是一個國家。而這枚金印中也表現出了南越古人的這種想法,根據古籍中記載帝印白玉質或者金質、螭虎鈕印,印文是「皇帝行璽」或「天子行璽」;而南越國趙眜這枚帝印就符合了這一記載。除了文帝行璽之外,考古上也出土了不少的金印,民間也有發現。

在民間發現的金印中,最著名的便是西漢偏將軍印章。所謂的偏將軍其實就是將軍的輔佐,偏將軍官名始於春秋,在漢代時期,基本每個將軍都有輔佐。因此,在諸多的漢代金印中,有不少是偏將軍金印。今天說的這枚金印目前被收藏於重慶市博物館,是該館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有人估價超過2億元。至於這件文物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從事情得從1982年說起,當時觀音橋公社社員劉定全等人在嘉陵江北岸水府宮聚賢岩河灘上勞動時,發現石頭中金閃閃的,出於好奇,劉定全將這東西撿了起來。不過並沒有告訴其他人,因為他總覺得此物不同尋常,將這件金黃的東西帶回家後,劉定全對妻子說「這是一枚金印,是在河邊撿到的」。剛開始妻子還不相信,因為劉定全跟自己開玩笑,為了驗證這到底是不是黃金,劉妻在狠狠的咬了一口,留下了一個壓印,但也證實了這是一件黃金印章。

妻子知道自家丈夫撿到黃金後,對周圍鄰居講起了這件幸運事。慢慢的,劉定全撿到黃金的消息傳遍了當地,當地的文物專家知道後決定上門看看這傳說是否真實。當專家看到金印上的「偏將軍印章」5字後就知道這肯定是文物,而且是一件極為罕見的文物。專家之所以認定這是一件價值極高的文物是因為早在1954年,陝西寧強縣陽就出土了一件「朔寧王太后」金印。而村民撿到的「偏將軍印章」金印在鈕式、印體上與此金印如出一轍。

專家知道這件金印文物的來源後,對村民解釋說「我國法律規定地下文物都是國有的,私人不允許擁有」等話後,劉定權等人意識到如果私自收藏文物是要擔負法律責任的,因此打算將文物主動上交。劉定全上交這件文物後獲得了350元的以及一張獎狀的獎勵。

2008年,劉定全被邀請到重慶博物館參觀時,對這件文物沉默了很久,突然說到「要是知道這是文物,肯定不會讓妻子咬,搞得留下了牙印」。在與專家的交談中得知,此文物如今的估價超過了2億元,但他表示一點都不後悔,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是國家的就是國家的;他還提到,自己上交文物時獲得的獎狀,因此時間久遠,因此腐爛了;博物館專家知道後,給他又做了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說 的精彩文章:

「司母戊鼎」改名已9年,文物專家:後母戊鼎可能才是錯的
村民一幅祖傳古畫,專家說是贗品,17萬買下後轉手賣8700萬

TAG:文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