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人們晚上睡覺睡在什麼東西上?沒想到差別居然這麼大

古代人們晚上睡覺睡在什麼東西上?沒想到差別居然這麼大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知道用動物的皮毛來做床。他們會在山洞裡鋪上稻草,上面鋪上動物的皮毛,這樣既保暖又防潮。

古代普通的平民家庭是睡不起床的,基本上都在茅草或者木頭板上睡覺。更是用不起蠶絲或者鴨絨,他們一般都用麻布做被料,裡面填充一些稻草或者棉花,(在古代是沒有棉花的,宋朝才開始在中國有所波動,真正全面推廣的時候是明朝)有些人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為了保暖,會在寒冷的冬日裡炒一鍋黃沙,利用黃沙的溫熱來取暖,這個原理相當於現在的暖寶寶。

而有錢人就比較講究啦!有用羽毛填充的蠶絲布料,得到的就是又軟又輕了蠶絲被,和現代社會相比,當時人用的可都是真材實料的,今天由於工業的發展,人們已經很少能擁有真正的東西了,其實古代和今天的社會一樣,有錢人就可以用的好一點,窮人家就不可能用的到好的東西。

三國時期是中國低矮傢具的形成期,人們多以席地坐卧為主。戰國到東漢之間沒有椅凳,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即使坐具又是卧具。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詞,榻大多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當時專指坐具,但在後來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種搬運方便,可提供臨時休息的傢具而大量使用。

但到了唐朝,桌子和椅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於是用來接待客人不必再搬出榻來,一個椅子就足夠用了,所以床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單純,成了專門睡覺的地方。

我國古代的床可不像現在,大部分都是架子結構,三面圍欄,只有正面可以出入,用料多也就給了匠人們雕樑畫棟的機會,現存的古代木床,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木雕珍品。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我們稱它為拔步床。顧名思義,「拔步」就是要邁上一步才能到達的床,從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床前設淺廊,長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兩側可放置一些小型傢具和雜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掛帳,既防蚊蠅,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的墳墓是誰選的?有何用意?說起乾陵,還有一段傳奇
大明朝三百年,他可以稱為明朝「一哥」,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