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茶葉

作為文明古代,中國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不是「四大發明」,也不是瓷器與絲綢。啥呢?是毫不起眼的茶葉。這一點,很可能大大出乎今人的意料。

中國作為茶葉的原產地,先秦文獻中即有相關記載。《詩經》中有七次提到茶,《詩·邶風·谷風》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詩經》植物

請注意:這裡「荼」,包含了「茶」。不過,「荼」與「茶」並不是等義的。先秦的「荼」,一般指的是苦菜。「荼」字,只是「茶」字的源頭,那時的漢字中還沒有「茶」。

西漢《爾雅》中,借「檟」表「茶」,但「檟」的原義是指楸、梓之類樹木,所以後來又造了個「搽」字。陳隋之際,出現了「茶」字。但這些時期,「荼」「檟」「搽」「茶」是混用的,只能根據語境,來確認是不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茶」。

直到唐代,陸羽著《茶經》,茶的概念才明確起來。據《茶經》注,「茶」字出自唐玄宗時期的《開元文字音義》。自此以後,「茶」的名稱得以統一,用字也得以規範。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陸羽 茶經

茶為中國獨有,茶葉便成為專營商品,並且成為國家的戰略物資。 中國歷史上的「茶馬互市」,便是茶葉這一獨特商品屬性的必然體現。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馬古道

中國是農耕為主的,而周邊國家則多為游牧。作為國防必須的戰馬,長期依賴「進口」,或以引進為補充,具體要看不同朝代的疆域。宋代很發達,但又稱弱宋,原因就是缺少馬場,軍事實力無法提升。茶馬互市的雛形,又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唐宋時期逐漸完善。這種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主要發生在漢藏之間,畢竟交通等客觀條件有限,貿易不可能做得太遠。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馬古道

中國進入明代,全球性「大航海」時代到來,國際間的交往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茶馬互市」,在明代得到空前加強。明朝不僅設有「茶馬司」這樣的官方機構,還頒有《茶馬法》,立法也是趨於苛嚴。《明史·食貨志》載:「律例絲茶出境與關隘失察者,並凌遲處死。蓋西陲藩邊,切莫諸番,番人持茶為生,故以嚴法以禁之,易馬之酬之,制番人之死命,壯中國之藩籬,斷匈奴之左臂,非常法論也。」

——不僅是死刑,不是可怕的千刀萬剮!律法的苛嚴,意味著這種貿易利益的巨大。明初轟動朝野的大案,即與《茶馬法》有關。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安慶公主劇照

明太祖朱元璋四女,封安慶公主。安慶公主大約出生1367年前後,電視劇《洪武大案》中稱其是個禿頭,其實這只是一種藝術效果。洪武十四年(1381),安慶公主下嫁歐陽倫。《明史列傳第九》:「安慶公主,寧國公主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歐陽倫。倫頗不法。洪武末,茶禁方嚴,數遣私人販茶出境,所至繹騷,雖大吏不敢問。有家奴周保者尤橫,輒呼有司科民車至數十輛。過河橋巡檢司,擅捶辱司吏。吏不堪,以聞。帝大怒,賜倫死,保等皆伏誅。」

歐陽倫(1356—1397),進士出身。洪武三十年(1397)歐陽倫「奉使至川、陝」。歐陽倫數次遣手下走私茶葉出境,從中謀取暴利。因為身份特殊,也沒人敢舉報。但是,歐陽倫做事沒有底線,縱容家奴耍橫使狠,數十輛「走私」車大搖大擺闖關拒檢。蘭縣河橋司巡檢稅吏試圖阻止,結果還挨了一頓胖揍。小吏不堪其辱,遂報告朝廷。朱元璋聞訊,大發雷霆:「朕才行一法,乃首壞之!」歐陽倫的人頭,就么被砍了。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清代茶引

清代的國情,較明代有根本性的改變。滿清本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後,不需要從國外進口馬匹,「茶馬互市」不再具有原動力。但是,對外的茶葉貿易,反而更為重要。

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發展,國際間的貿易大幅攀升,茶葉貿易不再局限於周邊國家;二是茶葉需求,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又完全是剛性的。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肉食

對中國茶葉的剛性需求,與歐洲人的飲食習慣直接相關。歐洲人的飲食主要為麵包與肉食,為酸性物質。茶葉為鹼性物質,有利於歐洲人的消化,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也,也有利於減少疾病,有助於健康。此外,歐洲工業化的興趣,產業工人增多。這做工跟種地不一樣,一不留神就會出安全事故。具有興奮作用的茶葉,也有利於安全成效的提高。

茶葉貿易的壟斷性,讓歐洲人付出巨大的代價。據海外歷史學家莊國土估算, 1700—1823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約輸出5400萬兩白銀到中國。1700—1840年間,歐洲及美國輸往中國的白銀,更是高達17000萬兩。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是一個特權公司,壟斷了與中國的對外茶葉貿易。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其竊取中國的茶葉種植與製作技術。有了這兩樣,就可以不依賴中國了。

1848年9月,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英國植物學家福鈞,前往中國竊取茶樹及茶種。福鈞僱用了王姓安徽休寧人等,在安徽休寧順利獲得13000株茶樹苗和上萬茶樹種子,用沃德箱運抵上海,並成功轉運印度。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沃德箱

獲得茶樹及種子後,福鈞開始竊取中國的制茶工藝。1849年,福鈞在福建武夷山帶走了幾名制茶師。1851年,福鈞又在中國茶區找到了8名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將他們帶到印度。中國的制茶技藝,完全被竊獲。

印度茶葉,由此在國際市場上迅速崛起,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自然迅速中結。史料顯示,中國廣州口岸出口茶葉占出口總貨值的比重,1817—1833年間約在60%左右;到19世紀末,下降至30%以下;1905年,下降至11.2%;1913年,更降至8.4%。不僅如此,印度茶葉亦開始反銷中國。

被西方竊取的中國制茶技術,中國人探索了上千年。幾年工夫,就化為烏有。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藝

古代中國,人們是怎樣制茶並享用茶品的呢?古代文獻中,常見「吃茶」「飲茶」之類的記載。「吃茶」,其實跟吃飯差不多;「飲茶」,則表明茶葉具有了飲料的屬性。食用與飲用,是古人最基本的兩種方式。這兩種方法,也是一度交替存在的。

茶葉最早的功用是藥用的,為人解毒治病。「煎茶」與「煎中藥」,比較相似。兩漢之後,藥用發展為普遍飲用。晉郭濮《爾雅注》:茶「可煮作羹飲」。這種「煮茶」跟現在的「煮菜」有點接近。唐宋時期,開始「淹茶」,即先製作茶餅,使用時搗成末狀,用沸水沖泡,如同現在的「磚茶」。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茶藝

現代常用的「泡茶」,出現最晚。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至洪武二十四年(1319)九月,上以重勞民力,擺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按茶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今人唯取初蔭之精者,汲泉置鼐,一泡便啜,遂開千古敬飲之宗。」

明太祖朱元璋,有較強的民生意識,所以有了改革,但不等於是其發明。取茶芽製作茶葉,用沸水沖泡飲用,這種方法大約出現於宋末。由於官方的行為,明初開始流行和普及,這樣一直傳至今天。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綠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民國往事:人類喪失良知,故事有多扎心?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