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中華名族可以說是一個詩詞歌賦的民族,儘管會作詩,能作詩,能做出好的詩詞歌賦的人不多。但是,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確是一個人流傳千古,登堂入室的敲門磚!可以說,中國人是最愛詩詞歌賦,也最會利用詩詞歌賦的民族。詩詞歌賦,其中有大米,有金銀,有功名利祿,有中高考分數,有悲歡離合,更有愛恨情仇!可以說,詩詞歌賦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還記得,李清照的一句:「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讓多少人牽腸掛肚。李後主的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勾起了多少人的同情悲憫。李白的一句:」自古聖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又成了多少酒鬼的人生格言。

那麼詩詞歌賦究竟是什麼?它們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一、她是詩詞歌賦的老祖宗

說起詩詞歌賦,我們要懂得認祖歸宗。我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的英雄往往是無名的!這句話是誰說的?不知道!中國人最早的詩歌其實不是什麼名家大作的作品,而是樸實的勞動人民用歌聲表達著自己對人生,愛情、疾苦等種種情緒的歌聲。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也是中國人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她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的詩歌,共311篇,其中很多詩篇沒有標題,作者佚名。都是一些默默無聞,無意而為之勞動人民。後來由孔夫子修訂而成。

二、他們本是孿生兄弟,長大了分家了

詩與歌本是一對孿生兄弟,《詩經》中的詩都是勞動人民唱出來的,儘管有的沒有配樂,但本身存在韻律。後來隨著詩與歌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分心了,分家了。分家後,不合樂為「詩」,合樂的為「歌」。

從此詩單獨發展,經歷了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的不斷進化。古體詩是漢魏六朝以前的詩作,當時句式比較自由,基本不要求對仗、押韻。可以說比較自由自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詩越來越講究了。從古體詩發展成了近體詩。就是到了唐朝開始形成了自己新的風格。發展成了律師和絕句。等到了最後再次返璞歸真,發展乘了現代的自由詩,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三、他生了個孩子,沒有忘記他叔叔

詩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分支,就是詞。詞可以說是詩的孩子,這個孩子在繼承了詩的內涵的同時,沒有忘記他的叔叔,就是歌。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可以說,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徵,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儘管詞是詩之餘,繼承了詩的陽性基因,但是她是生長在音樂的土壤中的。

四、他其實是一個混血兒

我們說了詩、歌、詞的關係後,還不能忘記這個混血兒,他就是賦!他是詩歌與散文的綜合體,它的特點是擅長鋪陳事物,他極其講求文彩,偏愛華麗的文詞。更重要的是他沾了官氣!是古代科舉應試的一種試體,相當於高考作文格式!

這就是詩詞歌賦的那些事兒!有什麼不對的,補充的,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