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合作組織: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新平台

上海合作組織: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新平台

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9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新書發布會暨上海合作組織熱點問題研討會於6月10日在北京召開。

本次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孫力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黨委書記、《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主編李進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蔡繼輝出席並致辭。

《2019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以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進程為主線,分析了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以及複雜的地緣戰略格局變化,深入解讀了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和重大事件對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影響,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建議。

新「五觀」為「上海精神」注入新內涵

多年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實踐,助推上合組織理念不斷更新。青島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用安全觀、發展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破解當前全球治理難題。

報告指出,這新「五觀」是對當前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賦予了「上海精神」的新內涵。未來上海合作組織將沿著這個新方向,推動擴大成員國安全合作,構築安全網;推動成員國共同發展,造福本地區人民;推動務實合作、優勢互補,打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在尊重差異基礎上相互交流與借鑒,構建和諧地區;在立足成員國自身特色、加強國家治理基礎上,積极參与全球治理,推動構建地區與全球治理新秩序。

媒體合作重塑地區話語體系

一個國家沒有國際話語權或話語權較弱,就無法向世界說明、解釋和傳播自己的立場與政策。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導下,各成員國在安全、經濟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卻仍面臨著「好花開在深山人不知」的困境,不僅在西方國家,甚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範圍內也普遍存在著對上合組織下的合作成果「不知」「不懂」「不信」的情況。概言之,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國際話語權領域均處於邊緣地位。

報告指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媒體合作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從國際話語權的權力屬性來講,上合組織成員國通過加強媒體合作提升自身國際話語權的努力,是對當前不對稱、不公平的國際話語權格局的一種因應。另一方面,從國際話語權的權利屬性來講,上合組織有權利對當前的話語體系進行修正,乃至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將被遮蔽的真相呈現出來,讓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民眾和世界了解上合組織所秉承的「上海精神」,了解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在安全、經濟和人文等諸多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給予一直受西方話語體系影響的受眾一個新的認知平台和窗口,啟發人們去發現另外一種可能。

在具體實踐方面,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媒體交流與合作近年來日趨活躍,主要表現為:中國媒體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媒體簽署各類合作協議,促進媒體資源交流;聯合組織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媒體活動,通過相關活動帶動受眾之間的互動,進而促進各國人民間的了解和信任。

中印關係:上合組織擴員後的「穩定劑」

只有良好的中印雙邊關係,才能保證擴員後的上海合作組織得到發展。2018年2月以來,中印雙方開始釋放積極信號。4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首次中印領導人武漢會晤,增進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友誼,增進了兩國的戰略互信,促進了在一系列雙邊問題上的合作。

報告指出,中印關係繼續發展的戰略基礎需要夯實。過去,中印在全球層面是合作佔主流,中印都追求多極化世界,要求改革全球金融機制,在全球氣候變化、全球能源合作等方面積極合作。伴隨中印關係的改善,印度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後也調整了其對俄政策。俄羅斯對印度也給予積極回報,雙方在能源、航天、經貿等多個領域簽署合作協議。

隨著印度對中、俄更加積極的外交,中俄印的三邊合作也在2018年得到了加強。2018年11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期間,三國領導人舉行了非正式會晤,一致同意加強三方協調,凝聚三方共識,增進三方合作,並且同意要進一步加強中俄印合作機制。藉助上海合作組織這一多邊平台,印巴關係、中印關係在2018年均有所改善,尤其是中印關係發展為中俄印三方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印度、俄羅斯在多個多邊平台上均有合作,但是上合組織是唯一可以推動歐亞大陸經濟發展、地區穩定和互聯互通的地區平台。上合組織需要務實地推動三方實質性發展對接,融合各方發展訴求,使三方合作真正地走實、走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物」的民族志:視野與方法
科學地探尋夏朝與最早中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