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何中國男孩越來越娘?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男孩究竟該怎麼養

為何中國男孩越來越娘?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男孩究竟該怎麼養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不得不感慨:現在的男孩越來越「精緻」了,不僅性格偏「靜」、脾氣偏「軟」、愛好偏「宅」,連穿衣打扮也追求起「花樣美男」的效果。而在傳統認知中,男孩不就該大大咧咧、風風火火,渾身充滿「小小男子漢」的氣概嗎?

為何這種「娘氣文化」愈演愈烈呢?

3個男孩打不過1個女孩

一天,媽媽接涵涵放學,在路上就看到孩子的臉上一道抓痕。媽媽知道孩子調皮,就沒有往心裡去。恰好這時偶遇到了接孫子放學的鄰居張奶奶,張奶奶一見面就很生氣的和涵涵媽媽吐槽:「仔仔臉上被人抓了,我問他,他就是不肯說,他平時可是很乖巧的孩子。」

媽媽見狀覺得這事不對啊,因為涵涵臉上也有抓痕,應該不是這麼湊巧的事情,於是雙方家長就懷疑是不是他們倆在學校打架了。

經不住媽媽和奶奶的責備,涵涵和仔仔這才道出實情。

原來是涵涵和仔仔在座位上玩芭比娃娃時,小女孩萱萱過來了,大放厥詞的說:「芭比娃娃女孩子才可以玩。」並順勢一手奪了過去,兩小伙為了搶回玩具,於是就和萱萱打起來了,可是呢?萱萱的「九陰白骨爪」一抓一個準,於是兩男孩敗下陣來。此時另一個小男孩豪豪為了幫好兄弟也加入了「戰爭」,可是還是屢戰屢敗,最終萱萱拿著戰利品高興的回到了座位上。

所以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四個孩子發生了衝突,三個男孩受傷了。

為何男孩力量比女孩強大,最後還是被欺負了?究竟是女孩子太強悍,還是男孩子太弱?

娘氣文化為何盛行

1、偶像影響

「娘氣文化」來源於時下一些「小鮮肉」明星,他們膚白、唇紅、皓齒、明眸,在中小學生中有大把的「粉絲」,有些甚至已經開始模仿。

這種偶像影響力直接導致了小男生畸形的審美:日漸陰柔,娘里娘氣。這對於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感染力極大。

2、父愛缺席

曾有一份針對北京3~6歲幼兒父親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另一項對天津市1054人的調查顯示: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父親「缺席」,母親成為了絕對主角。

因此在生活中孩子缺少了父親陽剛之氣的感染,反而受母親的言行舉止所影響,因此很容易讓男孩子變得「娘氣」。

3、教育現狀

當前,教育系統中,很多的幼師乃至中小學教師都以女教師為主。

而女教師大多好靜,要求孩子懂事聽話,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事情。其實這對於天性好動的男孩子來說,是一種打壓,無形之中也是泯滅掉了孩子的陽剛之氣。

4、手機橫行

現在太多孩子受電子設備的影響,寧願卧在家裡打遊戲看視頻都不願意出去運動。其實這種「宅男」氣質最不利於陽光大男孩形象的建立。

男孩究竟怎麼養

1、言傳身教靠父親

男孩的性別認同和父親的榜樣效益分不開。

幼兒時期的男孩需要從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逐漸接納爸爸及其他人。如果此時爸爸疏遠,只會讓孩子更加依戀媽媽。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

據研究表明: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和那些一周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人際關係更為融洽,更有進取精神和男子漢氣概。

2、學會放手促獨立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道:「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如果家長沒有創新精神,也應凡事想得開,心胸寬廣,不過分管教孩子。」因此父母給男孩的教育最好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學會放手。

3、挫折教育變堅強

一項調查顯示:70%的未婚女性覺得男友「性格軟弱」、「沒有擔當」,被稱之為「奶嘴男」。這主要是因為父母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不讓他們受一點委屈,在成長的道路上為其建立安全保障,因此就導致男孩子變得軟弱、不健康的成長,受一點委屈和打擊就只知道逃避、退讓或放棄。

4、探索好動別干涉

喜歡冒險的人,才是有勇氣的人,才能稱得上男子漢。很多父母都覺得安全第一,什麼都不敢放手讓孩子去做。孩子爬高了,會阻止;孩子跑快了,會叫停;孩子玩剪刀,會奪過來……然而父母卻不知道,這些強制性的抑制,只會讓男孩越來越文靜。

5、鼓勵多和男孩玩

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多和模仿有關係,如果總是和女孩玩,就容易變得陰柔。從今天起,多讓孩子找同性夥伴玩,男孩子和男孩子一起玩,會彼此模仿身上的男子氣概,會更勇敢、更強悍、更有擔當。(J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隔代育兒百害無一利?避開這幾個陷阱,爺爺奶奶也能教出優秀娃
有一種長大叫「整容式」長大,翻到小時候照片,親媽都不敢認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