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最凄美一首情詩,浪漫深情,卻又包含著家國憂慮,不愧為詩聖

杜甫最凄美一首情詩,浪漫深情,卻又包含著家國憂慮,不愧為詩聖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即公元755年冬,安祿山范陽起兵,發動「安史之亂」。杜甫一家和無數離民一樣,踏上了逃難的征程。他們先投奔杜甫的舅舅,在陝西白水落腳。公元756年,長安淪陷,叛軍進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就是今天陝西的富縣。此時,杜甫聽到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中衛市)登基的消息。於是安頓好家小,便從鄜州只身前往靈武,追尋唐肅宗。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俘獲,押解長安。深秋八月,詩人望月思親,寫下了這首滿含深情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詩的大意是:今晚的月亮啊,只能你一個人看了。可憐還沒長大的孩子啊,還不明白你們的媽媽望月落淚的原因。涼夜的霧氣,濕了她的秀髮,清冷的月色下,她玉臂生寒。什麼時候我們共倚窗前,不再淚水漣漣。

詩人望月思念妻兒,但他不從自己方面落筆,不說「客中只獨看」,而說「閨中只獨看」,說妻子思念自己,背面敷粉,別有意境。

妻子望月不是欣賞夜景,而是「憶長安」,孩子們還小,還不懂媽媽的「憶長安」,所以妻子只能是「獨看」。往日的同看,讓詩人留戀,他日的同看,讓詩人期待,而眼下只能是「獨看」,詩人在「獨看」,妻子也在「獨看」。

「憐」,可憐孩子們不明白媽媽望月流淚,是因為思念他們的爸爸;可憐孩子們,他們的父親不在身邊;可憐妻子在亂世帶著孩子艱難度日,還要牽掛生死未仆的丈夫。

杜甫這期間曾寫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人命如草的亂世,死在亂軍的馬蹄下,那就是尋常小事。彼此不同消息,更是別樣的牽腸掛肚。

接著,詩人通過對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繪,進一步展現其「憶長安」的情境。她久久地佇立在夜色中,霧濕雲鬟,月寒玉臂。此時的妻子,一定是憂心忡忡而淚水潸然,因為此時的詩人,正是夜不能寐而淚眼朦朧。於是結句自然引出:「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獨看」而淚不幹,唯「雙照」淚方干。「獨看」是現實,「雙照」是回憶與希望。

這「雙照」是詩人對一家團聚的展望,是對和平的展望,是對大唐王朝復興的展望。只不過,杜甫的展望是通過自己對親情的渴望而展示出來的,這就是杜甫,那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詩聖」,他的深沉而博大的情懷。

我們知道,杜甫是一個嚴謹的人,他的詩是一部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也是一部杜子美家庭史。

杜甫很戀家,他愛妻子,愛孩子,在自己的詩中,常常提到他們。「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等,在唐朝的大詩人里,我們對杜甫的妻子了解最多,對她的形象也最清晰,因為杜甫經常把她寫進詩里。但杜甫寫到妻子時,修飾語總是「老妻」和「瘦妻」。

生活的困頓,時代的動亂,丈夫的離索,幼子的夭折,他的妻子怎能光鮮亮麗,怎能不又老又瘦呢?況且寫這首詩時,杜甫已經44歲,他的妻子也已是人到中年。但在這首《望月》中,「詩聖」卻少見了這樣描述他的老妻、瘦妻:「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她的頭髮是濃密的,散發著香氣的,它的胳膊是如白玉般的,誘人的。如此美麗動人,如此冰清玉潔。

詩人深陷囹圄,既孤獨又憤懣。自己獨在長安,遠在陝北的妻兒不知生死,他的心情是焦急的,是無奈的,甚至有些絕望的。此時,妻子和兒女就成了詩人內心情感的無限寄託,成了他詩人對家庭團圓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全部嚮往。所以,他的妻子、孩子在他的想像當中,在他的期盼當中,當然會變得如此美麗而令人神往了。

您也許會說,和韋莊的「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相比,杜甫的這兩句還是差了點旖旎,但韋莊那是在酒吧「撩妹」,而杜甫是在亂世,寫給自己的老妻、瘦妻,那份深情,誰人能比。

別說我們的「詩聖」不會寫情詩,亂世之中,一首《月夜》,成就了唐朝最動人、最厚重的情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她是最悲情才女,本是貴妃命卻落髮為尼,留下三首詞作,哀婉動人
劉禹錫反常態一首詩,短短4句,卻雄渾壯麗,意蘊幽遠,流傳千古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