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無意識的頭腦

無意識的頭腦

無意識的頭腦(或無意識的)由心靈中的過程組成,這些過程是自動發生的,不能用於內省,包括思維過程,記憶,興趣和動機。[1]

儘管這些過程在有意識意識的表面下很好地存在,但它們被理論化為對行為產生影響。這個詞由18世紀的德國浪漫主義哲學家弗里德里希·謝林(Friedrich Schelling)創造,後來由詩人和散文家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引入英語。[2] [3]

經驗證據表明,無意識現象包括壓抑感受,自動技能,潛意識感知和自動反應[1],也可能包括複雜,隱藏的恐懼症和慾望。

這個概念由奧地利神經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推廣。在精神分析理論中,無意識過程被理解為直接表現在夢中,以及舌頭和笑話的滑動中。

因此,無意識的心靈可以被看作是夢想和自動思想的源泉(那些沒有任何明顯原因的思想),被遺忘的記憶的存儲庫(以後可能仍然可以被意識訪問),以及隱性知識的軌跡(我們學到的東西很好,我們不假思索地做到了)。

有人認為,意識受到心靈其他部分的影響。這些包括作為個人習慣的無意識,不知不覺和直覺。與半意識相關的現象包括覺醒,內隱記憶,潛意識信息,恍惚,催眠和催眠。雖然睡眠,夢遊,夢想,譫妄和昏迷可能表明無意識過程的存在,但這些過程被視為癥狀而不是無意識的心靈本身。

一些評論家懷疑無意識的存在。[4] [5] [6]

目錄

1 歷史概述

2 心理學

2.1 弗洛伊德的觀點

2.2 榮格的觀點

3 爭論

4 夢

4.1 弗洛伊德

4.2 反對理論

5 當代認知心理學

5.1 研究

5.2 無意識處理有關頻率的信息

6 參考

歷史概述

「無意識」一詞(德語:Unbewusste)是由18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哲學家弗里德里希·謝林(他的超驗理想主義系統,第6章,第3節)創造的,後來由詩人和散文家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引入英語。 (在他的Biographia Literaria中)。[2] [3]早期的一些罕見的「無意識」(Unbewu?tseyn)一詞可以在18世紀德國醫生和哲學家恩斯特·普拉特納的作品中找到。[7] [8]

對源於個人意識之外的思維的影響反映在古代的誘惑觀念,神聖的靈感以及神靈在影響動機和行為方面的主導作用。內心化無意識過程的思想也在古代煽動,並在各種文化中得到探索。心靈的無意識方面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600年被稱為吠陀經的印度教文本,今天在阿育吠陀醫學中被發現。[9] [10] [11]

Paracelsus在他的作品Von den Krankheiten(翻譯為「關於疾病」,1567)中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及無意識認知方面的人,並且他的臨床方法創造了一個有說服力的系統,被一些人視為現代的開端科學心理學。[12]威廉·莎士比亞在他的許多戲劇中探討了無意識[13]的作用,並沒有將其命名為此。[14] [15] [16]此外,西方哲學家如亞瑟·叔本華,[17] [18] Baruch Spinoza,Gottfried Leibniz,Johann Gottlieb Fichte,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Eduard von Hartmann,S?renKierkegaard和Friedrich Nietzsche [19]都使用了「無意識」這個詞。

1880年,Edmond Colsenet在索邦大學支持無意識的哲學論文。[20] Elie Rabier和Alfred Fouillee在弗洛伊德對這個概念不感興趣的時候進行了無意識的綜合。[21]

心理學

心理學家Jacques Van Rillaer指出,「弗洛伊德沒有發現無意識。1890年,當精神分析仍然聞所未聞時,威廉詹姆斯在他的心理學著作論文(心理學原理)中,研究了叔本華,馮哈特曼的方式。 ,珍妮特,比內特和其他人使用了「無意識」和「潛意識」這個詞。「[22]心理學歷史學家Mark Altschule觀察到,「很難 - 或者也許不可能 - 找到一個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他們不認識無意識的腦力勞動不僅是真實的,而且是最重要的。」[23]

Van Rilliaer本可以提到愛德華·馮·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在1869年出版了一本專門討論這一主題的著作「無意識的哲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人。

此外,19世紀的德國心理學家Gustav Fechner和Wilhelm Wundt已經開始在他們的實驗心理學中使用這個術語,在多種混亂的感覺數據的背景下,心靈在無意識的層面上組織,然後在意識中將其作為一個有說服力的整體形式「。[24]

弗洛伊德的觀點

冰山經常(雖然誤導性地)用於提供弗洛伊德理論的視覺表現,即大多數人類思維在無意識中運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對無意識的思想進行了描述。它在精神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將思想分為有意識的頭腦(或自我)和無意識的頭腦。然後將後者進一步分為本我(或本能和驅動)和超我(或良心)。在這個理論中,無意識指的是個人不知不覺的心理過程。[25]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種人類意識的垂直和等級結構:有意識的頭腦,前意識和無意識的心靈 - 每個都在另一個之下。他認為重要的心理事件發生在無意識心靈的「表面之下」,[26]就像來自無意識的隱藏信息一樣。他將此類事件解釋為具有象徵意義和實際意義。

在精神分析術語中,無意識並不包括所有不是有意識的東西,而是包含有意識思想中的主動壓抑或者有意識地自覺的人。弗洛伊德將無意識視為存在社會不可接受的思想,願望或願望,創傷記憶和心理壓抑機制所帶來的痛苦情緒的信息庫。但是,內容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中,無意識是一種只能通過其效果來識別的力量 - 它在癥狀中表現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觀點將有意識的自我置於其無意識的對手之下,為保持無意識隱藏而戰。無意識的思想不能直接進入普通的內省,但應該能夠通過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挖掘」和「解釋」,如冥想,自由聯想(弗洛伊德主要引入的方法),夢分析和口頭表達。滑倒(通常稱為弗洛伊德滑動),在精神分析過程中檢查和進行。由於這些無意識的想法通常是神秘的,精神分析師被認為是解釋他們信息的專家。

弗洛伊德將他的無意識概念基於各種觀察。例如,他認為「滑舌」與無意識有關,因為它們經常表現出一個人對某個主題的真實感受。例如,「我決定採取夏季詛咒」。這個例子顯示了一個單詞「course」的單詞,其中說話者意外地使用了詛咒這個詞,這表明他們對必須這樣做有負面的感受。弗洛伊德注意到他的病人的夢想也表達了他們不知道的重要感受。在這些觀察之後,他得出的結論是,心理障礙很大程度上是由無意識層面存在的個人衝突引起的。他的精神分析理論通過關注無意識的行為決定因素來解釋人格,動機和精神障礙。[27]

弗洛伊德後來使用他的無意識概念來解釋某些神經質行為。[28]無意識的理論在後來的精神病學家中得到了充分的改變,其中包括Carl Jung和Jacques Lacan。

在1932/1933年的會議上,弗洛伊德「建議放棄無意識的模糊法官的概念」。[29]

榮格的觀點

主要文章:榮格和集體無意識

瑞士精神病學家Carl Gustav Jung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概念。他同意弗洛伊德的觀點,認為無意識是人格的決定因素,但他提出將無意識分為兩層: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是一種曾經有意識但卻被遺忘或壓抑的物質庫,就像弗洛伊德的觀念一樣。然而,集體無意識是心靈中最深層次的,包含了繼承的心靈結構和原型經驗的積累。原型不是記憶,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圖像,在文化中使用符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集體無意識被認為是遺傳的,包含整個物種的物質,而不是個人的物質。[30]正如榮格所說,每個人都與整個人類共享集體無意識:「人類進化的整個精神遺產,在每個人的大腦結構中重新出生」。[31]

除了無意識的結構之外,榮格與弗洛伊德的不同之處還在於他不相信性是所有無意識思想的基礎。[32]

爭議

無意識心靈存在的概念一直存在爭議。

Franz Brentano在1874年的「心理學」一書中從實證的角度駁回了無意識的概念,儘管他的拒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意識和無意識的定義。[33]

讓 - 保羅薩特提出了弗洛伊德關於存在與虛無無意識理論的批評,其基礎是意識本質上是自我意識的主張。薩特還認為弗洛伊德的鎮壓理論存在內部缺陷。哲學家托馬斯·鮑德溫認為,薩特的論證是基於對弗洛伊德的誤解。[4]

埃里希弗洛姆認為,「無意識」一詞實際上是一種神秘化(儘管為了方便起見,人們可能會使用它,因為我在這些頁面中做了這樣的事情。)沒有無意識這樣的東西;有隻有我們意識到的經驗,以及我們不知道的其他經歷,也就是我們無意識的經歷。如果我討厭一個男人因為我害怕他,如果我知道我的仇恨而不是我的恐懼,我們可以說我的仇恨是有意識的,我的恐懼是無意識的;我的恐懼仍然不在於那個神秘的地方:""無意識。"[34]

約翰塞爾提出了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的批評。他認為,弗洛伊德的淺層,有意識地持有心理狀態的案例最好被描述為「被壓抑的意識」,而更深層次無意識心理狀態的思想則更成問題。他認為,存在於心靈的特權區域的一系列「思想」的概念是原始的,因為它們原則上無法被有意識的認識所接受,這種概念是不連貫的。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無意識」的過程構成了大部分有意識的生活的基礎。更確切地說,Searle只是聲稱要假定存在一種類似於「思想」的東西,除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意識到它(從來沒有,確實「認為」它)是一個不連貫的概念。把「某事」稱為「思想」要麼意味著它被思想者所思考,要麼可以被思想者所思考。與思維現象無關因果關係的過程更恰當地稱為大腦的無意識過程。[35]

弗洛伊德無意識的其他評論家包括David Stannard,[5] Richard Webster,[6] Ethan Watters,[36] Richard Ofshe,[36]和Eric Thomas Weber。[37]

大衛·霍姆斯[38]研究了弗洛伊德「鎮壓」概念的六十年研究,並得出結論認為這一概念沒有正面證據。鑒於許多弗洛伊德假設缺乏證據,一些科學研究人員提出存在與弗洛伊德假設非常不同的無意識機制。他們談到「認知無意識」(John Kihlstrom),[39] [40]「適應性無意識」(Timothy Wilson),[41]或「啞巴無意識」(Loftus&Klinger),[42]自動執行過程但缺乏壓抑的複雜機制和被壓抑的象徵性回歸,以及羅伯特朗斯深層無意識的智慧體系。

在現代認知心理學中,許多研究人員試圖將無意識的概念從其弗洛伊德遺產中剝離出來,並且已經使用了諸如「隱含」或「自動」之類的替代術語。這些傳統強調認知處理在認知意識範圍之外發生的程度,並表明我們不知道的事物可以影響其他認知過程以及行為。[43] [44] [45] [46] [47 ]與無意識相關的積極研究傳統包括內隱記憶(參見啟動,隱性態度)和無意識獲取知識(參見Lewicki,另見下文關於認知視角的部分)。

弗洛伊德

就無意識而言,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夢的目的是通過夢的過程來實現被壓抑的願望,因為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例如,如果有人搶劫一家商店並對此感到內疚,他們可能會想到他們的行為是合理的並且使他們無可指責的情景。弗洛伊德斷言,由於難以區分明顯內容和潛在內容,夢想的願望實現方面可能是偽裝的。清單內容包括表面層面的夢境情節。[48]潛在內容是指情節中事件的隱藏或偽裝含義。夢想的潛在內容是支持願望實現的理念。它代表了夢想家當前問題和童年衝突中的親密信息。[49] [50]

反對的理論

為了回應弗洛伊德關於夢的理論,其他心理學家提出了反對他的論點的理論。理論家羅莎琳德·卡特賴特(Rosalind Cartwright)提出,夢為人們提供了在非現實環境中解決日常問題和情感問題的機會,並且沒有任何後果。根據她的認知問題解決觀點,我們的清醒思想與夢中存在的思想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連續性。這種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夢允許參與創造性思維和處理個人問題時處理情境的其他方式,因為夢不受邏輯或現實主義的限制。[50]

除此之外,Allan Hobson及其同事提出了激活合成假說,該假設認為夢只是大腦中神經活動的副作用,在REM睡眠期間產生與清醒相關的β腦電波。根據這個假設,神經元在睡眠期間在較低的大腦水平周期性地發射,從而向皮質發送隨機信號。然後皮質合成一個夢想,以反應這些信號,以試圖弄清楚大腦為什麼發送它們。然而,這個假設並沒有說明夢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淡化了情感因素在決定夢中所起的作用。[50]

當代認知心理學

研究

雖然從歷史上看,精神分析研究傳統是第一個關注無意識心理活動現象的,但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存在著廣泛的結論性研究和知識,致力於心理活動而不是有意識的意識。

大多數關於無意識過程的(認知)研究都是在信息處理範式的主流學術傳統中完成的。與精神分析傳統相反,在相對推測(在難以憑經驗驗證的意義上)的理論概念(如俄狄浦斯情結或伊萊克特拉複合體)的推動下,無意識過程研究的認知傳統基於相對較少的理論假設和是非常經驗導向的(即,它主要是數據驅動的)。認知研究已經揭示了自覺,並且明顯地超出了有意識的意識,個人註冊和獲取的信息超過了他們通過有意識的思想所能體驗到的信息。 (參見最近的綜合調查,2010年奧古斯托。)[51]

無意識地處理有關頻率的信息

例如,Hasher和Zacks [52]進行的廣泛研究表明,個人自動登記有關事件頻率的信息(即,在有意識的意識之外,並且沒有參與有意識的信息處理資源)。 此外,無論他們收到的指令如何,無論他們擁有什麼樣的信息處理目標,感知者都會無意中,真正「自動地」執行此操作。 無意識和相對準確地記錄事件頻率的能力似乎與個人的年齡,[53]教育,智力或個性幾乎沒有關係,因此它可能代表了環境中人類取向的基本構建模塊之一 一般而言,可能獲得程序性知識和經驗。

丁香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垂體概述
腹腔鏡手術治療食管淺層憩室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