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二泉映月》而聲名遠播,最終吐血而亡還是上吊自盡?無錫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死亡之謎

因《二泉映月》而聲名遠播,最終吐血而亡還是上吊自盡?無錫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死亡之謎

提起瞎子阿炳,自然而然就會想起那首如訴如泣的《二泉映月》。著名的日本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竟然被感動得淚流滿面,認為如此直擊心靈的音樂應該跪下來聽。

與《二泉映月》的獨特魅力相比,它的創作者瞎子阿炳卻因其苦難坎坷的命運而讓人感嘆不已。瞎子阿炳原名華彥鈞(道名),阿炳是他的小名,他的眼睛原來並不瞎,大概在34歲的時候,阿炳因患上花柳病沒有及時治療導致雙目失明,「瞎子阿炳」作為藝名便叫開了。

阿炳是雷尊殿道長的私生子,3歲喪母,12歲學習道教音樂,32歲繼承衣缽

阿炳的生父華清和是一名正一派道士,當時無錫城內洞虛宮雷尊殿的住持。阿炳是他的私生子,是華清和跟城內一秦姓大戶人家的寡婦吳氏所生。

阿炳遺像

1893年8月20日阿炳出生,本來秦家嫌家醜外揚,想留下這個孩子延續香火,便謊稱是兒子的遺腹子。孩子的出生月份不符倒還可以矇混過關,可怕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炳越長越像華清和,秦家無奈只得將吳氏母子趕出家門。

華清和不得不對此負責,租房安置了娘倆。不久吳氏積鬱成疾,二年後病故,年僅24歲。3歲的阿炳被送到鄉下本家撫養,直到8歲才回到了父親的身邊。華清和對外宣稱阿炳是雷尊殿領養的小道士,管自己叫「師父」。

讀了3年私塾之後,精通道教音樂的華清和開始教授阿炳各類樂器知識,如鼓、笛、二胡、琵琶等,阿炳勤學苦練,表現出了超常的音樂天賦。到19歲時已在行內聲譽鵲起,經常參加各類道教音樂演奏,因技藝高超、一表身材而被譽為「小天師」。

在阿炳32歲那年,華清和去世,阿炳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本來靠著雷尊殿的香火、法事收入,阿炳可以衣食無憂。但是失去約束的阿炳卻迷失了自我,整天混跡於妓院賭場煙館,不久便入不敷出,把父親苦苦經營幾十年的道館敗了一個精光。

父親去世之後,失去約束的阿炳混跡煙花柳巷,醉心煙館賭場,雙目失明後流落街頭賣藝,與寡婦相依為命

由於吸毒嫖娼,阿炳患上了眼疾,二、三年之後雙目全部失明。由於無法再參加法事活動,收入大為減少,還失去了對道館的控制權,使原本艱難的日子雪上加霜。

阿炳故居

為了生存,阿炳只得肩背琵琶、手提二胡,走上街頭賣藝謀生。因為本來有點小名氣,而且年紀輕輕就成了瞎子,實在令人同情,所以捧場的人還是有的,能勉強混口飯吃,不時還能過過毒癮。

阿炳40歲出頭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在煙館裡做幫工的寡婦,名叫董催弟,來自江陰農村。不久二人結為了夫妻,住在雷尊殿裡面的道士房裡。從此,瞎子阿炳一手搭著妻子的肩膀、一手提著二胡、肩上背著琵琶走街串巷,成了無錫街頭的一道風景。

一轉眼10多年過去了,阿炳跟董催弟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倒也清貧逍遙。這期間,除了鴉片沒有戒掉,阿炳的吹拉彈唱技藝大有長進,隨便就能演奏200多首曲子,一般的樂器笛、簫、笙、嗩吶、琵琶、三弦、京胡、二胡、高胡、板胡、鑼、鏜、鼓、板鑼樣樣都拿的起手。

為了增強節目的趣味性,阿炳還推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說唱藝術,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素材,回家構思創作,下午就上街演唱。

1947年的夏天,這一年阿炳55歲。有一天他在街頭演奏,突然天降暴雨,把阿炳的全身和隨身樂器淋個濕透,只好匆匆躲雨。慌亂中,突然從路邊衝出一輛黃包車,不僅把阿炳撞倒在地,心愛的琵琶也摔壞了,車子的拉手柄還戳穿了二胡琴桶上的二塊蛇皮。

更為詭異的事情還在後面。也就在這天夜裡,老鼠居然把琴弓上的馬尾咬斷了。老鼠啃胡琴上的蛇皮時有聽說,但是咬斷塗滿松香的馬尾卻是聞所未聞。一天一夜發生了這幾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而且針對的都是樂器,阿炳認為不是好兆頭。從那一天開始,阿炳決定停止演奏,他認為這是天意不可違抗。

幾十年吹拉彈唱,瞎子阿炳病入膏肓,草根音樂《二泉映月》終於登上藝術殿堂

沒有了收入來源,阿炳的生活日益困難。不久又患上了肺病,經常卧床不起,口吐鮮血。這段時間阿炳呆在家裡,靠給人修理胡琴為業,幸好董催弟在江陰的四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不時接濟阿炳夫婦才勉強度日。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

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能被成功發掘、搶救,被世人廣為傳頌,離不開阿炳的二位無錫老鄉:一位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與阿炳關係密切的楊蔭瀏,另一位是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阿炳的老鄰居黎松壽。

1950年9月2日晚上,在無錫雷尊殿附近的三聖閣,楊蔭瀏、黎松壽等借來樂器,對阿炳的3首二胡曲進行了錄音,其中第一首就是《二泉映月》,還有2首是《聽松》、《寒春風曲》。當時第一首曲子還沒有名字,從這一天開始被楊蔭瀏教授命名為《二泉映月》。

第二天,又錄了3首琵琶曲。因為錄音鋼絲用完了,大家約定在寒假或者第二年暑假繼續錄音,當時有8人在場,包括阿炳的妻子董催弟。

就在9月份,位於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認為阿炳的樂曲十分優秀,且演藝精湛,想邀請阿炳去學院舉行《二泉映月》和《聽松》個人音樂會,並擬聘請他去中央音樂學院任教。

令人遺憾的是,經過24年煉獄般的苦難歲月,此時的阿炳已病入膏肓。他已經無緣感受在國家音樂殿堂舉辦個人音樂會的榮耀,也無緣於作為導師去傳授自己精湛的技藝。

根據官方的說法,就在二個多月後的12月4日,阿炳因為「肺病發作吐血身亡」,享年58歲,被埋葬在無錫西郊璨山腳下的「一和山房」道士墓地。在阿炳離世後20多天,董催弟也追他而去。

1951年,錄製好的《二泉映月》被灌製成了唱片出版,立即轟動了全國。1954年,《阿炳全集》也得以公開出版發行,曾經無數次流淌在無錫街頭的動人旋律,終於登上了民間藝術的殿堂。

瞎子阿炳死的時候,身邊無人在場,二天後才被人發現,妻子董催弟稱是「吐血而亡」

阿炳死的時候,並無親人在場,包括他的妻子董催弟,那幾天剛好回江陰老家去了。一位姓張的大媽看到阿炳二天沒開門,推門進去才發現阿炳已經離世,據說阿炳臉上的肉已經被老鼠啃掉了一塊。

無錫地方史專家朱樹新曾在2006年春天,碰到阿炳當時的老鄰居張其墉先生,證明「阿炳死時董彩娣(催弟)不在身邊,已回江陰鄉下參加土改。所以阿炳的棺木還是其墉的母親所捐送的,並且還幫助入殮下葬。」

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黎松壽

頗具戲劇性的是,既然無人在場,阿炳的伯樂——老鄰居黎松壽在一封信中卻記述了董催弟所講的阿炳死亡經過,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2016年5月,黎松壽的夫人曹志偉(1950年錄音現場之唯一健在者)不顧90歲的高齡,專程從南京來到無錫,把黎松壽遺留的部分資料捐獻給了無錫有關部門,其中有一封信的內容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黎松壽在信中詳細談到了阿炳的死亡經過。

黎松壽在信中說:11月上旬......見到董翠娣後,她邊哭邊說阿炳病故的經過,「十多天前半夜裡老頭子突然發病,氣喘如牛,大口大口吐血......他緊握著我的手有氣無力地說』我不行了,醫生來也無用……要先走一步了……』說完,阿炳頭一歪再也沒醒過來。」

從書信的內容上看,阿炳的死亡日期應該是11月初,比史料記載的提前了一個月左右。至於阿炳的死因,董催弟稱其「吐血」而亡,與官方「患病身亡」的說法基本一致。

先不說這封信內容的真實性,因為信中的二位當事人均已不在人世,所以無法說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許當時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一切皆有可能。關於阿炳的具體死亡原因,人們也基本上接受了「肺病發作、吐血而亡」這一說法。

一位定居加拿大名叫冬苗的蘇州老人,稱瞎子阿炳死於「上吊自盡」,一石激起千層浪

令人意外的是,八年前發表於《蘇州雜誌》(2010年第2期)的一篇文章卻給出了另一個關於阿炳死因的版本。這篇題為《陸文夫一生的「阿炳情緣」》,一經發表即在文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江蘇作家陸文夫

陸文父是誰?陸文夫(1928年-2005年),江蘇泰興人,曾任蘇州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陸文夫立足蘇州,深耕文壇50餘載,著作頗豐,深受讀者喜愛,他也是《蘇州雜誌》的創刊、主持人。

此文的作者冬苗,蘇州人,目前定居加拿大,和陸文夫年齡相仿,已至耄耋之年。冬苗之前是江蘇省蘇崑劇團、錫劇團的高級編劇,跟陸文夫是半個多世紀的老同事、老朋友。

冬苗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深知老陸的「阿炳情結」,所謂「斯人已逝,生者如斯」,自己也來日無多,有些事情如果不寫出來,恐怕將掩沒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自己不想留下終生的遺憾。

根據冬苗的說法,1949年陸文夫從蘇北鹽城華中大學畢業後,擔任了新華社蘇州分社、《新蘇州報》的記者,時間長達八年。有一次他偶然聽到二胡曲《二泉映月》,便為之震撼。大概在1950年的冬天,陸文夫專程前往無錫崇安寺雷尊殿,想去採訪瞎子阿炳。

那年冬天天氣很冷,陸文夫冒著嚴寒來到了雷尊殿,但遺憾的是阿炳已經在半個月前去世。陸文夫只看到阿炳妻子董催弟在阿炳的靈前燒紙、點香,簡陋的屋子裡連阿炳的遺像都沒有,只在桌子上放了一塊白木牌位,上寫「華彥鈞之位」。

陸文夫當時跟董催弟有過一番交流,董催弟親口跟他說,阿炳是上吊自盡的。董催弟說,阿炳雖然給天津客人(指中央音樂學院的幾位教授)錄了幾首曲子,但是一個銅板都沒有撈到。再加上煙癮發作,鼻涕眼淚噠噠流,家中又斷糧已久,又冷又餓實在熬不下去了。趁董催弟出去弄點吃食的當口,阿炳選擇了自行了斷。

老陸請董催弟到街上吃了碗面,臨走時又塞給她8萬元人民幣(舊幣,相當於今天的8元),當時是自己的半個月工資。遺憾的是,等到第二年的年初,陸文夫再去探望董催弟,她已不在人世。

當時陸文夫在醞釀一部關於瞎子阿炳的傳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始資料,但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未能落筆,對一個作家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人生一大遺憾。

行文至此,相信讀者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關於瞎子阿炳的死因,無論是「患病而亡」還是「上吊自盡」,都出自董催弟之口。

阿炳故居

儘管阿炳死的時候董催弟不在身邊,但作為阿炳身邊唯一的親人,記錄者自然都把她的話當成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沒有誰是誰非的說法。

至於董催弟為何在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愛怎麼說、說什麼都是她的權利。但可以斷定的是,關於瞎子阿炳的具體死因,其實董催弟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因為她並未親眼所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越永哥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帝溥儀蹲了15年監獄,54歲被釋放安排工作,第一次拿到工資你猜他是怎麼花的?看了別笑

TAG:古越永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