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明明是文人的天下,但文人又總是遭排擠,誰幹的?

宋朝明明是文人的天下,但文人又總是遭排擠,誰幹的?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我們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宋朝的士子幾乎與皇帝共天下,有時候皇帝拿士子們都無可奈何,以至於宋朝的文人很少有幾個砍頭的。所以,很多文人都想穿越到宋朝去做一個快樂的文人。

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身在宋朝,抱怨得最多的也是文人,你從他們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幾乎沒有幾個文人的仕途是一帆風順的,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甚至包括王欽若、蔡京之流,都曾宦海沉浮。

明明是文人掌管天下,為什麼文人都沒有坦蕩的仕途呢?難道自己人害自己人?這個問題確實困惑了我很久。

總體來說,文人還是很維護文人的,比如在對武將的問題上,文人寧願吃敗仗,也不願讓武將當軍事上的一把手,武將統統屈居在文人之下,永遠只能做文人的副手。比如在對待皇帝的問題上,文人永遠為文人說話,甚至皇帝要殺一個文人,所有文人都會跳出來為他辯護。

從大的層面來看:文人是一夥的。

這樣看來,他們就應該互相攙扶、榮辱與共哦?

其實則不然,哪有哪位傻皇帝願意讓臣子們抱團取暖的道理?說得不好聽那叫結黨營私,再說難聽點兒那叫圖謀不軌,給你扣上個謀反的帽子都不為過。

所以,首先,皇帝是不願意文人們太團結的,那樣會威脅到他的皇權,這就註定了文人們的日子不會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好過。

其次,文人們也經不起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他們總會不自覺地為了爭奪利益而斗得頭破血流,斗到最後,竟然形成一種常態化的政治格局,叫做黨爭

黨爭對於文人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比如宋朝的新、舊黨爭,明朝的浙黨、東林黨爭,不知讓多少文人馬失前蹄,甚至對國家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然而他們卻樂此不彼。北宋不是亡於新、舊兩黨鬥法么?明朝不是亡於多黨互相傾軋么?

就連司馬光這樣的大儒都不能擺脫黨爭的魔咒,並為了黨爭而黨爭,將王安石變法全盤否定,連蘇東坡這樣的樂天派大文人都被牽連其中,弄得里外不是人。這樣的政治環境,哪個文人能順風順水、心想事成?

所以,宋朝的文人日子也不好過,連蔡京這樣的老鬼也都幾起幾落,到死的時候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這就是宋朝的現實。表面看是政治清明、結構合理,但所有的風向標都掌握在一兩個人的手裡,他們朝哪邊傾斜就會壓死反方向的人,而一旦風向標一變,另一批人又將遭殃。

所以,即便是文人掌管天下,他們依然很難擺脫皇帝集權的限制,內鬥也在所難免,這也是皇帝想看到的。

而從社會的發展角度來看:歷來,保守和激進兩派也都是針鋒相對的。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註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在科舉取士的時代,那才叫「一考定終身」!
「王安石變法」的真正主導者,難道他也想搞垮大宋?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