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適當保持「飢餓感」,孩子更愛閱讀,越讀越餓,越餓越讀!

適當保持「飢餓感」,孩子更愛閱讀,越讀越餓,越餓越讀!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圖庫

1

在親子閱讀交流時,有很多媽媽跟我提到:孩子堅持一段時間的閱讀之後,突然不想讀了,每次要他讀的時候,感覺他很難受,有一種被逼的感覺。

的確,我也發現小小魚在起初的閱讀階段(1-3歲),也是一陣一陣的。

有時我給他讀,他不來,感覺沒有了之前的興趣。

怎麼辦?

剛開始,我想培養他的興趣,所以就給他找新的書,滿足他的好奇心,專門找一些他喜歡的書。

他喜歡看車,我就給他找車車書,喜歡動物,我就給他找動物圖冊。

還有各種翻翻書、互動遊戲書……

應有盡有,總有他特別喜歡的,於是繼續補充,把他小小的胃口抓住。

到了如今,他已經6歲多,基本上是自己獨立閱讀的時間更多。

而在四五歲的時候,他已經養成了習慣。

有時不看,我也沒有太大的擔憂,就讓他停一下。結果發現他過一段時間後閱讀的興趣反而更濃一些。

總結一下發現,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就是適度保持孩子閱讀的飢餓感,這有利於孩子愛上閱讀。

今天分享給大家。

2

保持閱讀的飢餓感,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我們這一代父母,很多都是從圖書極度缺乏的童年裡走出來的。

每次一說起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大家都是紅著眼眶圍成一堆憶苦呀!

有朋友說,一本書被每個小夥伴輪流看,最後都變成了油渣子了。

我記得我自己小時候最希望得到的禮物就是書,所以每年過生日時,家裡人就會讓我去新華書店選一本書,那時候的書老貴了,從不打折,一本書5塊錢,可以買10塊豆腐,讓家裡改善10次伙食呢!

真的希望每年多過幾次生日就好。

那時候一本作文書都能啃幾遍,家裡的那些農業技術報,箱子里叔叔們讀書留的老教材,親戚家壓箱底的書,哪怕是老爺爺的黃曆都被掏了出來,借到手上。

那是一個真正的「飢餓年代」啊!但我覺得也是閱讀的黃金年代。

也許正因為匱乏才更珍惜吧。

有朋友說到了中學,書山題海中,唯有見縫插針的幾本《讀者》《意林》《青年文摘》,就這還得做好保密工作,在很多老師眼裡,這些都是干擾學習的毒草。

但就是在那樣閱讀飢餓的年代,我們的求知慾遠遠超過了當代的孩子們!

而如今的孩子,能讀的書本太多太多。

而且大部分家庭有給孩子置辦圖書的經濟能力。

那我們可以怎麼來讓孩子「餓一餓」呢?

3

陪孩子讀的時候不要全盤包干,記得留給孩子一些思考和想像的空間和時間。

在給孩子讀的時候,有很多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

就好像一定要學到一點東西不可。

比如有的父母喜歡將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拿書上的人來對比,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結果恨死了書上的人。如果圖書給孩子只是帶來了痛苦的話,他會喜歡嗎?

閱讀的興趣往往被破壞掉了。

所以在親子閱讀的時候,不要急著把知識和道理塞給孩子。

因為有可能適得其反。

德國醫生內特爾認為,在智力培養中,過多給予被動刺激造成集中、飽和狀態,也會使孩子出現求知活動中的「厭食症」,即對求知缺乏興趣,求知慾減弱,從而妨礙智力活動的發展。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刺激的時候,也要注意刺激的數量、程度,既要讓孩子「吃飽」,又要使孩子感到「還想吃」,使孩子在求知和學習中保持一定的「飢餓感」,這才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興趣、求知慾和積極性。

有的爸媽不管孩子是什麼反應,反正就一個又一個的講著,像完成一個任務。

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都是直接念的,所以當她們捧著一本只有少數字的圖書時,覺得無法講下去,或者草草地給孩子念完。

面對這麼豐富的畫面,為什麼不能多引發孩子去想像呢?或者一起去想像一下。

結果孩子煩膩了。

德國大文豪歌德的母親給小歌德講故事時,總是在最要緊的地方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去想像後續故事,第二天再給他講下去。

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判斷、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產生了一種迫切了解故事的心理需要,一種「飢餓感」。

4

孩子的人生真正比拼的是內力,閱讀能幫孩子增強內力。

魚爸覺得童年是黃金閱讀期,在這個階段讀到的書都會成為一種沉澱,化作孩子的內力。

孩子長大以後,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還有那些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比如感恩、慈善、友愛等都會被用於實際的生活工作。

一個人的品味和精神格局如何,跟他的所學所為息息相關。

而且童年是閱讀的天堂。

不僅僅有學習的時間和場所,還有最好的想像力空間。

人越長大,讀書時越發沒有了味道。

很多成人讀書都帶著功利的目的,因為成年後,總是需要為工作、為家庭打拚,哪裡還能純粹地在自己的喜好里流連徘徊呢。

但是,童年的學業負擔,各種花花綠綠的培訓學校,各種特長班、補習學校佔用了孩子們大量的時間。

如果只是為了湊熱鬧或者只是為了圖個心安送孩子去學這些東西,實在是浪費金錢和時間,因為這也許並不適合你的孩子,或者孩子根本就不喜歡。

而我們的人生,真正拼的是內力。

而且不要被孩子小時候的成績給欺騙了。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里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有可能會被餓死的。

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基礎數據說,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

我一直對這個數據的來源半信半疑。

但是細細一算,也有合理性。

100萬字其實不多,假如一般的故事是2000-3000字,100萬字是400個故事的樣子,但是有些文學作品不止這個數,所以預估是200個故事的樣子。

愛閱讀的孩子,能輕鬆達到這個量。

但是對很多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覺得上面這個數據減半也沒問題。

而現實呢?就算減半,很多孩子的精力也放在了課本和作業中,一年1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都無法保證。

這就值得反思了。

因為在6-12歲小學階段,孩子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里,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課本內容的單一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

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見識和能力不斷成長。

到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愛上了閱讀後,好像永遠是飢餓的狀態。

如今小小魚回家就捧著書讀,像被黏住了一樣。

我們擔心他的視力,也想著讓他多運動,反而會進行一些提醒和限制。

可這些也無法阻擋他對閱讀的喜愛了。

就好像一顆種子在石頭下面,朝著陽光瘋長一樣。

因為閱讀地更多,你會發現越喜歡閱讀,因為讀書越讀越餓。

蕭伯納說「好書讀得越多越讓人感到無知。」就是這種感覺吧。

而對於孩子們而言,閱讀帶來的應該是一種熟悉的感覺:比如爸爸媽媽給自己講故事時的溫暖,或者精彩故事帶來的感官刺激。

當然,我更覺得,閱讀是一個孩子對於「更強、更好」的追求,是一種內在的驅動。

越讀越餓,越餓越讀,在這樣一個往複循環的過程中,孩子就會成為愛閱讀的人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非常好的教育,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不拖孩子的後腿!
挺形象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