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東坡居士打call(四)——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為東坡居士打call(四)——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文/郭敏敏

作為東坡居士系列的尾篇,思前想後,大概沒有比重溫幾篇先生的經典好文更為合適的了。後來的人們用各種方式向蘇軾致敬,歌唱,也是一種緬懷。在我聽過的作品中,私以為王菲和李健的傳唱最接近我心底里蘇軾的模樣——既渾然天成,又樸素細膩。

和大家分享最打動我的五個小片段。

(一)《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不無緣故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如果你也感恩大自然的賜予,喜愛這天地間靈動的日月與芬芳的泥土,我相信,你也一定會為這「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拍手叫絕。東坡居士總是以真誠勇敢態度相向,願意把一切付諸天命,將此身賦予造物者。這份內心的安寧是一覽無餘的,甚至有些宗教的味道。

如果我們愛一個人,真的能像愛祖國、愛山川、愛河流那樣,會不會痛快許多。

(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聽過黃綺珊老師的《定風波》,不知怎的,總感覺她唱的,和我內心想像蘇軾寫定風波時的心境相距很遠。先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從容瀟洒確實帥出了高度。

誰人一任平生,可以不拖不欠?

(三)《臨江仙》——何必忘卻營營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成年人總害怕展現自己的脆弱,但無懈可擊並不一定是最佳表現。他們說「祝你幸福」,而有時,幸福就是這世上總有一個出口可以安放你的脆弱、孤獨與無助,心有安處,當下的理解與分享,便是幸福。

(四)《記承天寺夜遊》——勤靡余勞,心有常閑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極短的小品,卻記錄了瞬間的快樂。那天讀完,腦海中飄來的是《歲月》里的歌詞:感動不一定落淚,感情還一樣率真。這時的蘇軾褪去了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然消失,既而出現的,則是一種親切寬和的詼諧。哈,自嘲者心寬,自嘲者多福。

(五)《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何似在人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密州時期的蘇東坡,渡過了一段最難過、最沮喪的時光,卻寫出了最好的詩詞——水調歌頭是歷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順時知命,洒脫而不執著。

鐵凝說:如果時光是無法挽留的,那麼文學恰是為了創造時光而生。古往今來,那些好的文學不是歷史的骨頭,而是歷史豐盈的血肉。

因為這些氣血盈盈的文字,我們才得以窺見蘇軾的生活和勞作、愛和憂傷、思想和思想的表情,我們才有可能在千百年之後依然有能力和他心意相通,也曾聽見他真實的心跳。

2019.6.10記於煙台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詩意的生活從懂得善待生活開始

TAG:左岸讀書 |